“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無所不“曉”的高曉鬆,為什麼這麼招黑

好長時間了,每當刷微博的時候碰見高曉松的“三國”​就令人火大。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就對他從無感變成了厭煩。可能就是從《曉說》​開始吧。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無所不“曉”的高曉松,為什麼這麼招黑

本是一個音樂人,我也承認你自身文化水平不低,但是當你把自己塑造成一個“大師”​的時候,尤其拿著一把摺扇,恬不知恥的給自己揚名的時候。真的,你已經黑了。任何歷史或者文化或者現象,都不是簡簡單單的讀幾本書,瞭解一下就可以了。就像《紅樓夢》​,細細品味,仔細研究,往返追溯,才產生了紅學。而並不是我對其中一段有自己新穎的見解就可以胡亂拿出來侃的。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無所不“曉”的高曉松,為什麼這麼招黑

當然,朋友之間的互侃沒有關係,那是娛樂。但是如果放在大眾範圍內,那就涉及到“愚民”了。

粉絲大眾蠢嗎?當然不可能!

這也是為什麼高曉松最近這些年行情急轉直下,節目一個接一個停的原因。

沒有那三兩三,就不要非得上梁山。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無所不“曉”的高曉松,為什麼這麼招黑

另外就是被人詬病的國籍問題。很多人說學問不分國籍,這句話在我看來非常錯誤。國籍就是立場最直觀的表現,如果立場不一樣,所謂的學問真的不一定是有好處的。

粉絲大眾為什麼介意這個問題,其實是看到了事實的本質而已。​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無所不“曉”的高曉松,為什麼這麼招黑

再後來什麼“漢無音樂”​,“明朝三無”等,更是讓人覺得荒謬甚至誤人子弟。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無所不“曉”的高曉松,為什麼這麼招黑

韓娥、李延年等,哪個不是民族音樂的啟蒙。就像現在為什麼總是用清朝來做宮廷劇一樣,因為近啊,因為了解的詳細,而漢已經是千年之前了,我們不詳細的記載就是沒有嗎?斷章取義,如果沒有前者,哪有後來的各種戲曲?若如斷梗浮萍。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無所不“曉”的高曉松,為什麼這麼招黑

而明朝更是被他形容的不成樣子,​“無明君,無名士,無名將”。具體暫且不說,為什麼總拿一個朝代快要滅亡的時代來帶入?要記得明朝上一個朝代是元,那個把大宋打成狗屎的元,卻在明下黯然退場了。無論“天子守國門”是因為什麼,那時候的明不缺血性!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無所不“曉”的高曉松,為什麼這麼招黑

當然,粉絲會說我們又不辯論,只是圖個爽快。是啊,你們一小撮人爽快了,我們就厭煩了。所以,這次我們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