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掌乾坤唱歲月,方寸戲臺演江湖

傀儡戲|指掌乾坤唱歲月,方寸戲臺演江湖

世界上有三種古老的劇種,曾經光耀於世。印度的梵劇早已斷了傳承,古希臘戲劇也曾在歷史長河裡消失過數百年,唯有中國的傀儡戲在兩千多年的歲月中陪伴著人們的生活娛樂,不斷傳承、創新,顯示著非凡的生命力。


傀儡戲即是木偶戲,演員在幕後操縱木偶來進行表演的形式,以歌舞演義人世間的悲歡離合。


始於輓歌,人戲鼻祖


傀儡戲|指掌乾坤唱歲月,方寸戲臺演江湖


“魁櫑,喪家之樂也。輓歌,執用紼相偶和之者。”這是傀儡戲最原始的功能。人們在葬禮上用悲慟的哭泣寄託哀思,輓歌響起,木偶在藝人手上隨樂而動,為在場的人驅除邪煞,鎮壓鬼祟。


古人對神靈的崇拜奠定了傀儡戲神聖崇高的地位。酬神祭天的大典上,精雕細琢的木偶被賦予特殊的含義,它們在驅除鬼魅的同時,也擔負著神與人之間溝通的責任,作為天人之間的使者,將神諭和人類的祈願互相傳達。


傀儡戲|指掌乾坤唱歲月,方寸戲臺演江湖


木偶作戲始於漢代,是人戲的鼻祖。相傳,當年漢高祖劉邦在親征匈奴時被包圍,漢軍堅守七天七夜,城中糧草將近。在危難時刻,謀士陳平得知匈奴首領冒頓單于的妻子善妒,便心生一計,建議製作一批漂亮的美女人偶,月光下舞姿翩翩的人偶如真人一般,冒頓之妻怕攻下城池之後,單于會將這些美女納為侍妾,就下令退兵了。一計而成,漢軍得以突圍。


傳說不知真偽,但在漢代,傀儡戲的表演已比較普遍了。據《賈誼新書》卷四記載,在漢文帝時,宮中作樂表演的節目有吹簫、翻筋斗、戴面具跳舞等,此外還有“擊鼓,舞其偶人”,即是指傀儡戲的表演。漢以後,這項技藝逐代繼承下去。到南北朝時,據杜佑《通典》卷一四六記載,北齊後主高緯也愛好傀儡戲。


傀儡入戲,見證繁華


傀儡戲|指掌乾坤唱歲月,方寸戲臺演江湖


傀儡蓬勃發展的氣象,反應一個時代文化藝術繁榮的鏡像。


宋時,取消宵禁,人們的夜生活很豐富,有美食可以宴飲,歌舞詩詞為官宦豪門之樂;亦有雜劇、傀儡戲、百戲、社火等藝術形式可歡愉,話本里的故事成為民間茶餘飯後的談資。


傀儡入戲,可講動人的愛情故事,也有借古喻今的評說,靈活多變,因人所好,隨意施為,說盡汴梁風華,其風光不亞於雜劇散樂。而且傀儡戲率先演繹長篇故事,為後世戲劇發展提供了啟示。


傀儡戲|指掌乾坤唱歲月,方寸戲臺演江湖


據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記載:“京瓦伎藝”條中有:“杖頭傀儡任小三;每日五更頭回小雜劇,差晚看不及矣。懸絲傀儡張金線。李外寧藥發傀儡。”


宋人喜歡傀儡戲,也衍生出了多樣的表現形式,有“杖頭傀儡”“懸絲傀儡”“藥發傀儡”,還有獨特的“水傀儡”。


“杖頭傀儡”,是用一小直棍,一頭安裝木做傀儡頭部,臉部則按人物角色不同進行彩繪;另有兩個小曲棍作為左右臂,支撐傀儡上衣;由表演者雙手配合把持木棍動作,使傀儡活動起來。

傀儡戲|指掌乾坤唱歲月,方寸戲臺演江湖


“懸絲傀儡”,又稱“提線木偶”,古稱“懸絲傀儡”。用細小木棍上系絲線數根,再將絲線繫於傀儡的頭部和四肢或繫於其坐騎、手中所持器物,人在幕後挑動木棍帶動絲線,使傀儡動作。河南博物院現存北宋一彩色磁枕,其圖案表現的就是孩童在玩耍“懸絲傀儡”的情形,這也是這一表演形式的歷史見證。


“藥發傀儡”,這是一項源於宋代的煙花雜記,以火藥帶動木偶表演的傳統手工技藝。因為“藥發傀儡”一般被用於廟會、祭祀、節日等慶祝活動上,所以此類傀儡戲的表演卻很少。一度曾以為已經失傳的“藥發傀儡”,在浙江的泰順有幸還被少數支脈傳承著,使得我們穿越時間的光陰,領會宋人的技藝。

傀儡戲|指掌乾坤唱歲月,方寸戲臺演江湖


“水傀儡”,顧名思義,是一種在水上表演木偶戲的技藝形式。用竹篾的簾幕從水塘中隔開,器樂演奏和歌唱的藝人坐在竹簾後或一側的臺榭上,操弄木偶的藝人們則站立在簾後綠濁的一池水中,操弄手中的長杆,使傀儡靈動起來。


千古風流,文化為盛,這是擁有寬鬆自由政治文化環境的宋代在中國歷史上留下的精彩風尚。


牽絲神技,嘉禮綿延

傀儡戲|指掌乾坤唱歲月,方寸戲臺演江湖


南方漢人的遷入大抵和戰爭避禍有關,從東漢末年到唐的安史之亂,再到宋靖康之難,傀儡戲隨著藝人們輾轉奔波了幾代,邊走邊演,在合適的地方生根發芽。哪裡有客家人,哪裡就有抹不掉的傀儡戲記憶,那是客家人面向北方最曼妙的舞動。


閩南人稱“懸絲傀儡”為“嘉禮”,這一帶著歷史韻味的名稱走了很久。以生、旦、北、雜四個行當組成的懸絲木偶將古今中外千年畫卷濃縮在不過六平方大小的舞臺上,以意象演具象,頃刻間馳騁千里外,倏忽過眼便是百年風光。


傀儡戲|指掌乾坤唱歲月,方寸戲臺演江湖


藝人在上空提線操縱木偶形體,提拉間便能上演一出出經典的劇目。這些劇目囊括《七國爭雄》《楚漢爭霸》等武戲,也有《三請諸葛》《包拯》等文戲。


這種傀儡戲操作難度大,要培養一個成熟的藝人至少需要十年的功夫,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20多種理線和30多種組織提線以表演各個行當、各種動作的“線規”,才有能力和資格走上舞臺,絲毫不差地傳達木偶具有人情味的動作,演繹小舞臺上的江湖。


傀儡戲|指掌乾坤唱歲月,方寸戲臺演江湖


心中有戲,使自己與木偶達到高度地統一,精神氣韻合二為一。人們眼前的木偶不僅僅是一個“懸絲傀儡”,而是具有生命感的表演者。“情”與“靈”的傳達,是表演中的要領。這些難度,在過去的貧苦歲月裡,是多少人養家餬口的飯碗。而今傳統技藝式微的時代,多少人願意歷艱辛,來延續它的榮光?


傀儡戲|指掌乾坤唱歲月,方寸戲臺演江湖


還在堅守著的藝人們,很大部分是源於情懷,源於對它的熱愛。神妙的技藝,也是衡量人們毅力與恆心的利器。經歷過信念間徘徊的人,為著著懸絲技藝牽扯一生,必然要傾盡心力將它們傳揚出去。


於是,懸絲木偶選擇走出國門,以世界為舞臺進行文化傳播,演出木偶戲的經典劇目。雖然語言不通,但文化不分國界,栩栩如生的木偶表演一度讓外國友人歎為觀止。懸絲木偶再次成為代表中國文化的藝術符號,踏上新的征程。


掌中春秋,因時而興

傀儡戲|指掌乾坤唱歲月,方寸戲臺演江湖


在閩南地區,還有一種套在手上的木偶戲,叫布袋木偶戲。


一手入偶,撐起木偶身體,一手輔助控制木偶動作,演員、角色、偶人,三個“自我”呼應自如,人生起落,悲喜故事,皆在舌燦如蓮的表演藝人靈巧地操縱中。


傀儡戲|指掌乾坤唱歲月,方寸戲臺演江湖


這種造型生動的表演藝術是閩南人婚喪嫁娶、逢年過節必不可少的觀看劇目。旦角窈窕,生角瀟灑,武戲動作利落,使人目不暇接,絲毫不輸給真人演出的劇目。


活靈活現,栩栩如生,是布袋木偶尤為被人誇讚的地方。近年來,隨著兩岸民間文化交流日益熱絡,布袋木偶戲也成為了閩臺文化交流的名片之一。據史料記載,早在明代萬曆年間布袋木偶戲就流傳到臺灣以及東南亞等地。


傀儡戲|指掌乾坤唱歲月,方寸戲臺演江湖


在臺灣,以布袋戲為基礎,將傳統元素和現代流行結合起來的霹靂布袋戲,華麗轉身為現今最流行的文化創意產業。


霹靂主角注重英俊的外表,你所幻想的白衣飄飄、眉清目秀、冷麵公子等特徵,戲偶皆有體現。加上引進電影效果和數碼技術,從影像到聲光效果,誕生了符合現代觀眾審美需求的華麗逼真的霹靂布袋戲。


傀儡戲|指掌乾坤唱歲月,方寸戲臺演江湖

傀儡戲|指掌乾坤唱歲月,方寸戲臺演江湖


木偶本身沒有靈魂,所有的情感在於創作者和操縱者來賦予的。隨人而悲,隨人而喜。


幾千年來,它從人類的信仰走向人類賦予的理想形象,傳承技藝內核,發展適合自己的路,像開在鄉間的花,傾聽民意,隨人而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