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萬的“自主版Q5L”,為何越來越多人開始選擇紅旗了?

每每聊及紅旗汽車,大家最先聯想到總是一種深深的情懷和神聖的記憶。很多時候人們都把“紅旗”看作一種精神,它是我們中國人內心深處自強不息,不甘於落後的決心所演化出的精神圖騰,然而可惜的是,在過去的幾十年當中,我們真的把它僅僅看作一個圖騰,幾乎忽視了它作為一輛汽車的屬性。


我們身邊的“紅旗”,該是一副什麼樣子的?


紅旗汽車常年被用作國家領導人和國家重大活動的國事用車,以至於我們很多消費者在考慮汽車時,根本記不起有這麼一個品牌,我們也幾乎不會在每個月的汽車銷量榜上去關注它的成績。


18萬的“自主版Q5L”,為何越來越多人開始選擇紅旗了?


“遙不可及”是這個品牌過去的代名詞,如果站在我們普通人的角度來解讀它,我覺得意思會更接近於“不值得”,而我之所以會用“過去”二字,是因為我們今天要看、要觸摸的不是天安門前徐徐駛來的紅旗,而是靜臥在旁可以觸手可及的紅旗。


18萬的“自主版Q5L”,為何越來越多人開始選擇紅旗了?


我們不談歷史,不講情懷,只論一臺售價18.38~24.98萬元的SUV能帶給你什麼?


走近這臺車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大,在這一點上絕無誇張成分。長寬高分別達到了4760mm/1907mm/1700mm,比之Q5L都要大上一圈,軸距則比Q5L略小一些2870mm


18萬的“自主版Q5L”,為何越來越多人開始選擇紅旗了?


當然我只是說“大”而非“大氣”,因為這兩者並不等同,大氣與否還得考慮外觀帶給人的主觀感受,本就見仁見智的方面,還得自行評判。


18萬的“自主版Q5L”,為何越來越多人開始選擇紅旗了?


好的方面是這款HS5品牌雖老(紅旗品牌誕生於1958年),但造型卻不顯老,是比較流行的設計風格。


18萬的“自主版Q5L”,為何越來越多人開始選擇紅旗了?


直瀑式中網設計是為了迎合“豪華感”的提升,這一點上勞斯萊斯最有發言權,而紅旗新上任的設計師賈爾斯·泰勒正是親自操刀了庫裡南的前任勞斯萊斯設計總監。


18萬的“自主版Q5L”,為何越來越多人開始選擇紅旗了?


前臉我覺得最特別的地方就是中網及發動機上採用貫穿式的LOGO標示,只是因為要符合法規中對行人的保護,所以原本高高矗立的紅旗LOGO被扁平化處理了,少了一點立體感。


18萬的“自主版Q5L”,為何越來越多人開始選擇紅旗了?


除了“大”和“紅旗LOGO”外,剩下前後大燈和前後保險槓的設計中規中矩,甚至有點過於保守,若非那個機蓋上和中網前的紅旗LOGO,辨識度方面稍顯不足。


18萬的“自主版Q5L”,為何越來越多人開始選擇紅旗了?


坐進內飾,我們能夠非常深刻地感受到來自設計師拼命想迎合當下消費者的心情。


18萬的“自主版Q5L”,為何越來越多人開始選擇紅旗了?


與奔馳如出一轍的12.3英寸雙液晶大屏幕儀表板,出風口設計則是採用了與奧迪類似的貫通式設計。空調區域是一整塊觸摸屏,整個內飾設計幾乎看不見物理按鍵。


18萬的“自主版Q5L”,為何越來越多人開始選擇紅旗了?


三幅式平底方向盤中央鑲嵌著紅旗的LOGO。整個中控臺營造出的是我們印象之中熟悉的科技感。


18萬的“自主版Q5L”,為何越來越多人開始選擇紅旗了?


不過,座椅上的Alcantara材料和門板上的皮質摸起來真的很舒服,是少有的那種越級細膩質感,這著實出乎我們的意料。


18萬的“自主版Q5L”,為何越來越多人開始選擇紅旗了?


動力方面搭載的是最大功率224馬力2.0T發動機,滿足國六排放標準,並匹配6速自動變速箱,部分車型搭載四驅系統。


對“紅旗”真的不能要求太多?


圍繞著紅旗的討論和吐槽一直沒有間斷過,在不懂車的外人看來,我們對於紅旗的要求是否太過苛刻?


我認為不是,中國的汽車品牌發展至今,很多不入流的品牌已經被淘汰,目前還存世的仍有很多,興許在未來還會有更多,但是紅旗這個品牌只有一個也只會有一個。


18萬的“自主版Q5L”,為何越來越多人開始選擇紅旗了?


紅旗的誕生來源於一個國家的期待,而非個人的執著與夢想,中系汽車大旗也理應由它扛起。


18萬的“自主版Q5L”,為何越來越多人開始選擇紅旗了?


紅旗就真的沒技術嗎?單論發動機,紅旗已有6.0L、4.0T、3.0T、2.0T高低功率等多款;平臺方面,紅旗也是中國唯一具備獨立正向E級C級車平臺正向研發能力的車企,紅旗L5和紅旗H7就是集大成之作。


可惜的是這些技術產物本質上不是市場需求的產品,而是國家政治需求的結果,最後的結局是沒有足夠的利潤與產量來支撐成本,這就是天安門前徐徐駛來的紅旗真面目,而靜臥在旁觸手可及的紅旗卻在告訴我,未來的紅旗也許不會再這樣了。


18萬的“自主版Q5L”,為何越來越多人開始選擇紅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