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倾听,才能说得更好

你听说过“复读机练习”吗?

两人一组,一个人说话,另一个人重复对方说话的内容,持续2分钟。要求说一句,照样子重复一句,不可以说错,不可以跟对方应答,也不可以提问,只能重复。因此,叫它“复读机练习”。为了让练习者“不得不”全身心地投入到倾听里,需要两个人背对背进行这个练习。

2分钟结束后,大家的反应普遍是:

“哎呀,时间好长啊,从来没想到2分钟这么长!”

“好累啊,认真听别人说话真的太累了!”

“我好像从来没有这么认真地听过别人讲话……”

美国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所的一组调查显示,在有青少年的家庭中,父母与孩子平均每天的交流时间只有14分钟,并且当中有12分钟是用来讨论“晚饭吃什么”“功课怎么样”“今晚谁用车”等话题,而真正用来倾听和增进感情的时间只有2分钟,而白领阶层的有效倾听率平均仅为25%。

在另一项社交实验中,心理学家发现,在沟通中,那些说话时间占80%,而倾听时间只有20%的人,是最不受欢迎的人。

在中国的文化环境下,倾听对于个人的成功和受欢迎程度就更加重要了。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把文化定义为低情境和高情境两种。在低情境文化中,比如,在美国和加拿大,沟通者会把信息尽可能非常清晰地在谈话过程中传递,所以通常的情况下,他们的信息更长、更确切,阐述得也更详细、更具体。而在高情境文化中,比如在中国、日本,沟通者会认为,比起通过语言去传播信息,更多的信息应该包含在沟通的背景中和沟通者自身内部的感觉中,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潜规则”和“言外之意”,所以在沟通中,他们传递的信息会更短、更不确切。在低情境文化中,说话的一方要负责把话说清楚;而在高情境文化中则恰恰相反,大家更喜欢一种默契,一种心照不宣和不言自明, “听懂言外之意”被认为是倾听者的责任。所以,学会倾听,实在是我们走入社会的必修课。

那么,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倾听者呢?

成为合格的倾听者,要有五个用“心”

第一,好奇心。

倾听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怀有一颗好奇的心。如果在谈话之前,你就为对方的话题贴上了“没意思、枯燥、单调”的标签,那么,你就一定会在倾听中错过对方所说的很多重要信息。

第二,责任心。

倾听是沟通者非常重要的一个技能,也是在倾听过程中要负起的一个重要责任。因为,倾听的成功与否对你们沟通的结果意义重大。“听”本身也是谈话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并不是只要说清楚就可以了。

第三,利他心。

倾听的时候要多考虑对方,多体会对方的立场,一定要先把自己放一放。不要一听到感兴趣的事情,就立刻把话题接过来自己说,也不要一听到你有经验的事,就想要告诉对方应该怎么做。

第四,耐心。

很多时候,对方讲得可能不是很清楚,或者不是很流利,甚至因为一些情绪的问题导致话说得翻来覆去、乱七八糟,这时,倾听者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这种耐心不仅是一种礼貌,好的倾听也能够帮助对方慢慢地平静下来,整理好自己的思路。

第五,平等心。

当你在地位、才能、权力等各方面都比对方“高出一筹”的时候,作为一个倾听者,你要更加注意保持一种平等的倾听姿态。特别是当我们不是十分理解或者完全认同对方时,一定要保持对别人的尊重。

成为合格的倾听者,要善于“感受”

第一,用眼睛和耳朵去感受,搜集更多信息

这意味着,与一个人见面时,你要下意识地关注对方的着装和情绪状态。如果是熟悉的人,你需要第一时间感受到今天的他有何“不同”。

在沟通的过程中,你会注意别人的表情,特别是在自己提出一个观点的时候,你会观察对方的表情出现了什么变化。

在面对面地沟通时,你能从对方肢体语言的一些细节中捕捉到对方没有说出的想法。比如,如果对方身体前倾,表示对话题很感兴趣;如果对方无意识地用指尖敲打桌面,那他的心思一定不在你这儿;如果一个人突然提高了音量、加快了语速,或者突然变得沉默,又或者支支吾吾,有时候甚至还出现了口误,那么你需要注意了,这些变化都意味着刚才的对话里有什么事情发生了。

第二,用身体去感受,跟对方保持同频

你要停止你手中无关的事情;选择一个适合倾听的,双方都舒服的位置和距离;面对说话者,保持开放式身体语言(避免双手和双脚的交叉);保持目光接触;适时地点头互动;在身体姿势上,可以适度地进行模仿,以此跟对方保持身体的同频。

第三,用情绪去感受,进入情感的共鸣

你可以慢慢跟随对方的呼吸,尝试理解对方情绪的起因,觉察自己情绪的变化,区分哪些是你的情绪,哪些是对方的情绪,然后给出对方感同身受的回应。

在倾听中,女性对情绪感受有着天然的优势。男人的倾听更倾向于听事实,而女性更倾向于关注沟通中的情绪问题。女性的注意力容易被人所吸引,而男性则偏好事件和物体。男性在倾听中还会显得比较“简单”,他们把诸如“啊”“嗯”“哦”之类的回应等同于表示同意,而女性则把这样的回应理解为对方只是在听而已。女性倾向于去听到一条信息背后的信息,特别是情感的那一部分,而男性则倾向于按照他们自己的目标重新组织所听到的信息,以便于快速寻找出解决方案。

成为合格的倾听者,要学会三个“动作”

第一,复制性的跟随

你可以使用诸如“是的”“嗯”“对”“好的”“我明白了”之类的言语暗示你在专心聆听,鼓励说话者与你分享更多的信息,或者简单重复你所听到的关键词:“哦”“很辛苦”“嗯,不能这么做”。尝试用说话者的词去重复是最简单的反馈方式,往往会带来神奇的效果。

第二,支持性的提问

为了鼓励对方倾诉,接收更多信息来判断对方的感受,你可以这样表达:

“你是不是觉得有点……”

“你想说的是不是……”

“你现在感觉很沮丧,是吗?”

注意,支持性的提问不是引导性的提问和打断。支持是指关注对方说话的内容,支持对方把情绪和事件述说得更完整;而引导是想把谈话按照你的方式进行下去,希望暗示对方认可或达成你的观点。

动作三,确认性的反馈

当你确信了解对方的感受并希望达成共识的时候,你可以这样表达:

“你刚才说道……你一定感觉……”

“我真为你高兴。”

“这件事真是难为你了,遇到这样的事,我们也都会感觉到……”

当然,你也会遇到对他人的态度和观点不满的时候,你可以试着这样表达:

“你这么说,我感觉真的很不舒服。”

“你这么想,我有点失望。”

“我了解你的意思,但是我有一些不同的想法。”

你的反馈是一个“倾听段落”的结束,也是沟通向新的方向流动的开始。

学会倾听,才能实现精准表达

普华文化邀请国际IPA认证沟通教练、心理咨询师张心悦老师共同开发了线上微课《学会说话:社交沟通中的刻意练习》。该课程将话术、情商及内在的心智模式成长整合在一套训练方法中,目的是通过内在“模式”的升级换代推动“对话方式”的彻底改变,让大家“内外兼修”,获得“持久”而又“立竿见影”的沟通效果。每天只需要10分钟,7周下来,边听边练,边体会边应用,相信你会获得一个全新的改变,打开不一样的说话方式,同时也打开不一样的人生。

学会倾听,才能说得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