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了您的秤”都不明白:孩子啊,你真让我吃惊

由“少了您的秤”引发的。

今天语文课上,我和6年级的孩子们一起分析一篇课外阅读。前面和孩子们互动的很好,看得出来大家理解的挺不错。正当我觉得可以快速过掉答案,继续往下讲的时候。一个孩子突然大声问:老师,文章中的米店老板说“少了您的秤”是什么意思啊?

我吃了一惊,停顿了下来,望着提问同学那充满渴望的眼神。想:他是真的不知道吗?

我索性问班上的其他同学,“你们知道吗?”

“我觉得是少了秤上的那个圆圆的铁坨吧。”旁边一个男生随口说道。

“老师,那秤是什么东西啊?”一个平常学习很厉害的女生,怯怯的问。

当时的我,估计已经把嘴张到了o型,长吸一口气。缓慢的说:“同学们,这个事,且听我细细和你们道来……”

“少了您的秤”都不明白:孩子啊,你真让我吃惊

后来和班上同学聊天,才知道他们平常很少和家里人去市场买东西,买的时候也几乎没有关注过秤重的秤这个“神奇的存在。”自然不理解“少了秤的意思是--缺斤少两”。

当我和其他老师讲了这个“课堂趣事”后,其他老师的反应也是一样的惊讶:啊?这个学生还不知道?这个不是常识吗?但是,事实胜于雄辩,他们的十几年的生命中可能真的没有,或者不需要关注一个叫做“秤”东西,就像我们活了三十多年,还不知道抖音是咋玩的一样,这不也是常识吗?

“少了您的秤”都不明白:孩子啊,你真让我吃惊

几代人的圈子,好像重合的真的很少。

我的爸爸妈妈的生于上世纪60年代,小时候正赶上国家自然灾荒,天天吃不饱肚子。我爸爸小时候的主食,大部分是地瓜(学名叫做红薯)。导致现在我们家做红薯,我爸都是一脸复杂,愤愤地说:我这辈子是吃地瓜,吃的够够的了!看到就反胃!

正因为过过了苦日子,他们那一代真的是对食物尤其的爱惜,即使特不爱吃的也很少浪费。而对于家里家外的大活,小活都是非常的熟悉,典型的“劳模”的代表。

“少了您的秤”都不明白:孩子啊,你真让我吃惊

而到了我这一代,就已经完全变了样子。我妈从小就说我: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意思就是:不参加劳动,也不能辨别五谷)即使到现在,我仍然不能区分的清“5个谷子”的样子,而我身边的大部分80后,也比我好不到哪里去。

从小就被灌输着: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学习是第一要务,没有现在所谓的辅导班,兴趣班,一概不要,只要数理化。家里老父老母充分感受到有知识有文化的好处,家里的活全包了,小的们只要考试次次拿100分,哪怕油瓶子倒了,你眼皮子都不用眨一下。所以有时候觉得我觉得我们这一代小时候还真的是逍遥自在,搞好学习就万事大吉。

“少了您的秤”都不明白:孩子啊,你真让我吃惊

一眨眼到了我们的下一代,有时候我真的觉得搞不懂他们了。说的也是 中国语言,怎么就听着仿佛比外语还难。没事叽叽喳喳讲着什么“蔡徐坤,王俊凯,周艺轩……” 一点对不上号,那些个奶油小生长的都一个模子出来吧,和我们崇拜的实力派“刘德华,张国荣,小刚”完全不在一个水平线吧。因为喜欢的偶像不同,而让我们互相瞧不上眼。

孩子们交流这些天打的游戏,让平常安静的美男子,霎时间变得滔滔不绝,游戏术语专业到,分分钟让你感觉我们来自于不同的星球。

正因为这种种的不同,让几代人虽然同在一个屋檐下,却仿佛隔着十万八千里,能够重合的话题总是:学校考试了没有?考了多少分?进而继续尴尬的交流着学业的进步。

但是更多的时候,静下心来想想,我们真的要学着去积极的融入到他们的圈子,我指的是心里的圈子。一只猫咪和一只狗狗尚能够互相取暖,彼此欣赏,共度余生。我们怎么能让孩子们离我们越来越远?

“少了您的秤”都不明白:孩子啊,你真让我吃惊

更多的互动,实时的交叉,才能促进理解和尊重。

孩子们,让我教你们如何认识“一杆秤”,你来告诉我网游通关的秘诀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