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八大才女 命運多舛

唐詩宋詞元曲在中國詩詞歷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唐朝由於國力強盛,經濟繁榮,政治清明,唐代的詩歌是中國詩歌的巔峰與代表。唐朝290年間有名有姓的詩人共有2536名,而此中竟然出現了207位女詩人。儘管在詩壇無法與李白、杜甫等詩壇巨星比肩,但也散發著自己獨特的光芒。其中,其中有徐惠、上官婉兒、杜秋娘、李季蘭、李冶、薛濤、魚玄機、劉採春最為著名,她們並稱為“唐代八大女詩人”

唐朝八大才女 命運多舛

徐惠(徐賢妃)(627-650),湖州長城人(今浙江省長興縣人),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嬪。年少時便才華出眾。唐太宗聽說後,將她納為才人。後被封為婕妤,接著又升為充容。貞觀二十三年,唐太宗駕崩,徐惠哀慕成疾,不肯服藥,求早死。又作七言詩和連珠以示其心願。永徽元年(公元650年)病逝,年僅二十四,被追封賢妃,陪葬昭陵石室。

代表作:長門怨

舊愛柏梁臺,新寵昭陽殿。 守分辭芳輦,含情泣團扇。

一朝歌舞榮,夙昔詩書賤。頹恩誠已矣,覆水難重薦。

秋風函谷應詔

秋風起函谷,勁氣動河山。偃松千嶺上,雜雨二陵間。

低雲愁廣隰,落日慘重關。此時飄紫氣,應驗真人還。

賦得北方有佳人

由來稱獨立,本自號傾城。 柳葉眉間發,桃花臉上生。

腕搖金釧響,步轉玉環鳴。 纖腰宜寶襪,紅衫豔織成。

懸知一顧重,別覺舞腰輕。

進太宗

朝來臨鏡臺,妝罷暫裴回。千金始一笑,一召詎能來?

唐朝八大才女 命運多舛

上官婉兒(又稱上官昭容,664年-710年7月21日),陝州陝縣(今河南省三門峽市陝縣)人,上官儀孫女。巾幗首相第一人,繼承了祖父的全部才華,擅長詩文,天分極高。唐代女官、詩人、皇妃,有“巾幗宰相”之名。因祖父上官儀獲罪被殺後隨母鄭氏配入內庭為婢。十四歲時因聰慧善文為武則天重用。唐中宗時,封為昭容,從此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內廷與外朝的政令文告。曾建議擴大書館,增設學士,在此期間主持風雅,代朝廷品評天下詩文。710年,唐隆政變時,與韋后一起被殺。

代表作:《彩書怨》:

葉下洞庭初,思君萬里餘。露濃香被冷,月落錦屏虛。

欲奏江南曲,貪封薊北書。書中無別意,惟悵久離居。

《奉和聖制立春日侍宴內殿出翦綵花應制》:

密葉因裁吐,新花逐翦舒。攀條雖不謬,摘蕊詎知虛。

春至由來發,秋還未肯疏。借問桃將李,相亂欲何如。

“曬經石”:

明允受謫庶巴州,身攜大雲梁潮洪,曬經古剎順母意,堪嘆神龍雲不逢。

《由巴南赴靜州》:

米倉青青米倉碧,殘陽如訴亦如泣。瓜藤綿瓞瓜潮落,不似從前在芳時。

唐朝八大才女 命運多舛

杜秋娘(約791-?)杜仲陽 ,後世多稱為“杜秋娘”,是唐代金陵人。杜牧作《杜秋娘詩》,其序簡述了杜秋娘的身世。

15歲時成了李錡的妾侍,807年,李錡造反失敗後,杜秋娘被納入宮中,後受到唐憲宗寵幸。820年 唐穆宗即位,任命她為兒子李湊的傅姆。後來李湊被廢去漳王之位,杜秋娘賜歸故鄉。 杜牧經過金陵時,看見她又窮又老的景況,最終窮困潦倒老死鄉里,作了《杜秋娘詩》其序簡述了杜秋娘的身世。

代表作:《金縷衣》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好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其他名句:

年少追夢,幾許閒愁,幾許閒愁,幾許躊躇。 一指流沙,時光轉眼瘦。

地盡有何物,天外復何之。指何為而捉,足何為而馳。耳何為而聽,目何為而窺。

唐朝八大才女 命運多舛

李季蘭原名李紿,生於唐玄宗開元初年,她六歲她的父親覺得她年紀雖小,卻性情不寧,將來必會出亂子,於是將她送入剡中玉真觀出家,改名李季蘭。

唐玄宗要召見她並非看在她的容貌上,而在於欣賞她的詩才;可多情的李季蘭自己並不這麼想,她更看重的是自己隨流年而飄逝的芳容。就在李季蘭心懷忐忑地趕往長安時,震驚一時的“安史之亂”爆發了,長安一片混亂,唐玄宗倉惶西逃。李季蘭不但沒能見到皇帝,自己在戰火中也不知去向,才也好、貌也好,一切都變得無關緊要了。唐玄宗倉惶西逃,而李季蘭也在戰火中不知所終。

代表作《留別友人》

無才多病分龍鍾,不料虛名達九重;

仰愧彈冠上華髮,多慚拂鏡理衰容。

馳心北闕隨芳草,極目南山望歸峰;

桂樹不能留野客,沙鷗出浦漫相峰。

《首七律“感頭”》

朝雲暮雨兩相隨,去雁來人有歸期;

玉枕只知常下淚,銀燈空照不眠時。

仰看明月翻含情,俯盼流波欲寄詞;

卻憶初聞鳳樓曲,教人寂寞復相思。

《相思怨”傾訴心聲》: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

海水尚有涯,相思渺無畔。

攜琴上高樓,樓虛月華滿;

彈著相思曲,弦腸一時斷。

唐朝八大才女 命運多舛

李冶(---公元784年),字季蘭,烏程(今浙江吳興)人,後為女道士,唐朝詩壇上享受盛名的女詩人。晚年被召入宮中,至公元784年,因曾上詩叛將朱泚,被唐德宗下令亂棒撲殺。宋人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著錄《李季蘭集》一卷,今已失傳,僅存詩十六首。

代表作:《太子納妃太平公主出降》

龍樓光曙景,魯館啟朝扉。豔日濃妝影,低星降婺輝。玉庭浮瑞色,銀榜藻祥徽。雲轉花縈蓋,霞飄葉綴旂。雕軒回翠陌,寶駕歸丹殿。鳴珠佩曉衣,鏤璧輪開扇。華冠列綺筵,蘭醑申芳宴。環階鳳樂陳,玳席珍羞薦。蝶舞袖香新,歌分落素塵。歡凝歡懿戚,慶葉慶初姻。 暑闌炎氣息,涼早吹疏頻。方期六合泰,共賞萬年春。

《七夕宴懸圃二首》:

羽蓋飛天漢,鳳駕越層巒。俱嘆三秋阻,共敘一宵歡。璜虧夜月落,靨碎曉星殘。誰能重操杼,纖手濯清瀾。霓裳轉雲路,鳳駕儼天潢。虧星凋夜靨,殘月落朝璜。促歡今夕促,長離別後長。輕梭聊駐織,掩淚獨悲傷。

《過溫湯》

溫渚停仙蹕,豐郊駐曉旌。路曲回輪影,巖虛傳漏聲。暖溜驚湍駛,寒空碧霧輕。林黃疏葉下,野白曙霜明。眺聽良無已,煙霞斷續生。

《九月九日》

端居臨玉扆,初律啟金商。鳳闕澄秋色,龍闈引夕涼。野淨山氣斂,林疏風露長。砌蘭虧半影,巖桂發全香。滿蓋荷凋翠,圓花菊散黃。揮鞭爭電烈,飛羽亂星光。柳空穿石碎,弦虛側月張。怯猿啼落岫,驚雁斷分行。斜輪低夕景,歸旆擁通莊。

《謁慈恩寺題奘法師房》

停軒觀福殿,遊目眺皇畿。法輪含日轉,花蓋接雲飛。翠煙香綺閣,丹霞光寶衣。幡虹遙合彩,定水迥分暉。蕭然登十地,自得會三歸。

唐朝八大才女 命運多舛

薛濤(約768-832年),字洪度,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唐代女詩人,成都樂妓。薛濤16歲入樂籍,與韋皋、元稹有過戀情,戀愛期間,薛濤自己製作桃紅色小箋用來寫詩,後人仿製,稱“薛濤箋”。脫樂籍後,終身未嫁。流傳至今詩作有90餘首,收於《錦江集》。成都望江樓公園有“薛濤墓” 。與元稹的姐弟戀失望後,一襲道袍了卻餘生。

代表作:《春望詞》

花開不同賞,花落不同悲。欲問相思處,花開花落時。

攬草結同心,將以遺知音。春愁正斷絕,春鳥復哀吟。

風花日將老,佳期猶渺渺。不結同心人,空結同心草。

那堪花滿枝,翻作兩相思。玉箸垂朝鏡,春風知不知?

《牡丹》

去年零落暮春時,淚溼紅牋怨別離。

常恐便同巫峽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傳情每向馨香得,不語還應彼此知。

只欲欄邊安枕蓆,夜深閒共說相思。

《寄張元夫》

前溪獨立後溪行,鷺識朱衣自不驚。借問人間愁寂意,伯牙弦絕已無聲。

《送友人》

水國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蒼蒼。 誰言千里自今夕,離夢杳如關塞長。

《十離詩。鸚鵡離籠》

隴西獨自一孤身,飛去飛來上錦茵。都緣出語無方便,不得籠中再喚人。

《贈韋校書》

芸香誤比荊山玉,那似登科甲乙年。澹地鮮風將綺思,飄花散蕊媚青天。

《江月樓》

秋風彷彿吳江冷,鷗路參差夕陽影。垂虹納納臥譙門,雉堞眈眈俯漁艇。陽安小兒拍手笑,使君幻出江南景。

唐朝八大才女 命運多舛

魚玄機、女,晚唐詩人,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初名魚幼微,字蕙蘭。補闕李億妾,後為女道士,與溫庭筠為忘年交,以李妻不能容,進長安咸宜觀出家為女道士。後被京兆尹溫璋以打死婢女之罪名處死。魚玄機性聰慧,有才思,好讀書,尤工詩。其作品有《魚玄機集》一卷,詩作現存五十餘首,《全唐詩》有收錄。

代表作:《贈鄰女 / 寄李億員外》

羞日遮羅袖,愁春懶起妝。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枕上潛垂淚,花間暗斷腸。自能窺宋玉,何必恨王昌?

《江陵愁望寄子安》

楓葉千枝復萬枝,江橋掩映暮帆遲。 憶君心似西江水,日夜東流無歇時。

《閨怨》

靡蕪盈手泣斜暉,聞道鄰家夫婿歸。別日南鴻才北去,今朝北雁又南飛。春來秋去相思在,秋去春來信息稀。扃閉朱門人不到,砧聲何事透羅幃。

《賦得江邊柳》(一作臨江樹)

翠色連荒岸,煙姿入遠樓。影鋪秋水面,花落釣人頭。根老藏魚窟,枝低系客舟。蕭蕭風雨夜,驚夢復添愁。

《寄國香》

旦夕醉吟身,相思又此春。雨中寄書使,窗下斷腸人。山卷珠簾看,愁隨芳草新。別來清宴上,幾度落梁塵。

《浣紗廟》

吳越相謀計策多,浣紗神女已相和。一雙笑靨才回面,十萬精兵盡倒戈。范蠡功成身隱遁,伍胥諫死國消磨。只今諸暨長江畔,空有青山號苧蘿。

《賣殘牡丹》

臨風興嘆落花頻,芳意潛消又一春。應為價高人不問,卻緣香甚蝶難親。紅英只稱生宮裡,翠葉那堪染路塵。及至移根上林苑,王孫方恨買無因。

唐朝八大才女 命運多舛

劉採春,女,生卒年不詳,淮甸即今江蘇省淮安、淮陰一帶人,一作越州即今浙江省紹興市人,是伶工周季崇的妻子。她擅長參軍戲,又會唱歌,深受元稹的賞識,說她“言辭雅措風流足,舉止低迴秀媚多。”在當時是一名很有影響的女藝人,劉採春的結局估計和薛濤差不多,因為都遇到啦花花公子元稹。

代表作:《囉嗊曲六首》

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

載兒夫婿去,經歲又經年。

借問東園柳,枯來得幾年。

自無枝葉分,莫恐太陽偏。

莫作商人婦,金釵當卜錢。

朝朝江口望,錯認幾人船。

那年離別日,只道住桐廬。

桐廬人不見,今得廣州書。

昨日勝今日,今年老去年。

黃河清有日,白髮黑無緣。

昨日北風寒,牽船浦裡安。

潮來打纜斷,搖櫓始知難。

囉嗊曲

那年離別日,只道住桐廬。

桐廬人不見,今得廣州書。

文稿:原創 參考部分資料 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