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放三年之後的老白茶,散茶與餅茶之間有區別麼?

丨本文由百匠茶學院原創

丨首發於今日頭條:百匠茶學院

丨作者:林方致

陳放三年之後的老白茶,散茶與餅茶之間有區別麼?

陳放三年之後的老白茶,散茶與餅茶之間有區別麼?

碧叢叢,高插天,大江翻瀾神曳煙。

寧靜致遠,方得始終,我是林方致。

春日一天天的消逝著,天氣越發的天朗氣清、陽光明媚,挑了個豔陽天與團隊的小夥伴一起去了管陽西昆的茶山去尋茶、遊歷了一番。茶山之上天高雲淡、視野開闊,現在正是春壽眉抽芽之時,一株株茶樹上都探出許許多多嫩綠的小腦袋,隨著山風搖動著,被陽光曬出濃郁的茶香,讓人心曠神怡。

陳放三年之後的老白茶,散茶與餅茶之間有區別麼?

去了西昆茶山,怎麼能不去看我親手種下的那幾株茶樹?算了算時間,也長了三年了,已經到了能夠採摘的時候,三月份來茶園時,那幾株茶樹銀針也能採個幾斤了。轉個幾個彎路,終於找到我的茶樹,剛種植下去那會茶樹還是瘦矮的,三年時間過去,她出落的亭亭玉立,枝幹有力、葉片新綠、芽頭飽滿。

陳放三年之後的老白茶,散茶與餅茶之間有區別麼?

從2017年初到2020年初,約莫1095個日日夜夜,這幾株茶樹自我成長著,不受我的庇護與照料,靠著天來水與自然的養分長大,並且長得如此落落大方、枝繁葉茂,

這大抵就是荒野茶樹的力量,與荒野之中,凝荒野之力,造荒野之韻。

陳放三年之後的老白茶,散茶與餅茶之間有區別麼?

三年的時光不僅能讓瘦矮小茶苗長的俊秀,也能讓新白茶陳化成老白茶。讓原本鮮綠的葉片染上褐色、黃色,改變了白茶的外貌;讓原本鮮爽清瑩的茶湯陳化為稠滑厚實,改變了白茶的滋味;讓原本青本清香轉化為馥郁棗香,改變白茶的香氣。

陳放三年之後的老白茶,散茶與餅茶之間有區別麼?

這一千多個日夜,面對著白茶中的餅茶與散茶,又會帶來怎樣的變化?同樣陳放三年的散茶與餅茶之間的外形、湯感、香氣有區別麼?

本著探究的精神與求知的慾望,我當即去倉庫翻出了2017年的壽眉茶餅與2017年的壽眉散茶,打算用一個下午的時間來進行一個全面、公平、公正的對比,看看孰優孰劣。

陳放三年之後的老白茶,散茶與餅茶之間有區別麼?

打開兩款茶的包裝,首先將散茶與餅茶的外觀進行比較。三年陳放,兩款茶的顏色都變得成熟有韻味,相比較來說餅茶的顏色會更加的渾然一體,而散茶的顏色會生動多樣一些。餅茶經過壓制之後,茶的轉化得到了加速,可以體現在茶品顏色深這一點上。

陳放三年之後的老白茶,散茶與餅茶之間有區別麼?

陳放三年之後的老白茶,散茶與餅茶之間有區別麼?

外在的表現可以一目瞭然的呈現,而且難分伯仲各有特色,餅茶更顯成熟、散茶略帶青澀,在外在上是分不出高低的。接下來就需要幫手上場,來探究一下兩款茶的內在差異,各取餅茶與散茶五克,置於兩個容量相同(都為110ml)的蓋碗中,分別注入100℃的滾水,靜待片刻,而後出湯。

陳放三年之後的老白茶,散茶與餅茶之間有區別麼?

第一泡

01茶香

第一沖水下去時,茶的香氣還沒有被完全開發,處在含苞待放的狀態。三年陳的散茶茶香相較於餅茶而言多了幾分輕活,但比之新白茶又多了一份恬淡在其中。

散茶茶香微甜,帶著竹葉香與木質香,香氣輕靈、活潑,還殘餘著新茶時期的恣意清揚;茶餅的茶香則是會沉穩許多,以陳香打頭,輔有粽葉香、竹葉香,香氣清遠、宜人。

陳放三年之後的老白茶,散茶與餅茶之間有區別麼?

02茶湯

首衝由於茶葉還未被完全浸透,茶湯的滋味都還不太重,不能體現出三年茶完整的形態。但就算如此,茶餅與散茶之間的差異還是存在。

茶餅的湯水會比較淳和,茶香融於茶水之中,輕啜一口茶水,唇齒之間不僅能嚐到甘甜飽滿、清潤淳和的湯水,還能感受到其中蘊藏著的茶香,絲絲入口,富有陳韻的香氣盪漾在口腔中,盤踞著每一寸領地,使人難以忘懷。

陳放三年之後的老白茶,散茶與餅茶之間有區別麼?

而散茶的茶湯是清瑩的,湯色也比餅茶的湯色淺一些,茶湯在唇齒之間的感覺是更加輕盈綿柔的,就像是一份帶著茶味的蜂蜜水,潤喉、清甜、新鮮。介於新茶與餅茶之間,不及餅茶成熟,又較之新茶柔潤。

第三衝

到了第三衝,不論是散茶或是餅茶都已經被完全的浸透了。在高溫的刺激下,就連茶葉深層的內質物也被裹挾而出,葉底完整的舒張開,這時可以明顯的發現,散茶的葉底是更加清晰完整的,甚至是葉片的脈絡都可以分辨出,餅茶就會顯的破碎些,但葉底的形態還能分辨。兩者皆是有韌性的,不會鬆散軟趴。

陳放三年之後的老白茶,散茶與餅茶之間有區別麼?

01茶香

餅茶的茶香特色已經顯現出來,帶著濃郁的棗香味並夾著藥香。餅茶此時的茶香是香甜的,像是煮出來的紅棗湯一樣,香氣馥郁又有著強有力的力量,我相信如果此時是煮茶,這香氣會更加的濃烈。

散茶的茶香則是以陳香為主,也夾帶著呼之欲出的藥香,不過真正要讓藥香成為主導,還需要再歷練個幾年才可。散茶的茶香不及餅茶馥郁,但也有著極大的穿透力,不復之前的活潑,增添幾分沉穩。

陳放三年之後的老白茶,散茶與餅茶之間有區別麼?

02茶湯

餅茶與散茶的茶湯色澤都會比第一衝深很多,也稠很多。兩者對比的話,餅茶的深度與稠度都是更佔上風的。原因很明顯,餅茶的製作比散茶多一道工序,得到的歷練也更多,自然就會更加的成熟一些。餅茶的第三泡茶湯漿感十足,茶湯更厚實、更有層次、更稠滑、更加飽滿,也更加的出彩。

散茶會更有勁道一些,散茶的茶湯也在變厚實、稠滑、醇厚,但是尚有清新之氣留在其中,不像餅茶那樣的柔和。

陳放三年之後的老白茶,散茶與餅茶之間有區別麼?

第五衝

第五衝,也就是第五道沸水注入,兩款的活力還在,香氣與茶湯的滋味還是依舊,十杯這樣勁道十足的茶湯下肚,讓我飢腸轆轆,連吃了三塊點心才壓下那股茶勁。這兩款又有了新的共同點,都是十分的耐泡,品完這一衝,我也要歇歇,緩緩。

陳放三年之後的老白茶,散茶與餅茶之間有區別麼?

01茶香

到了第五衝,兩款茶算是完全被打透,二者各自的茶香特點也都表現的淋漓盡致。餅茶是棗香、藥香、竹葉香,柔和而馥郁;散茶是藥香、陳香、甜花香、木質香,濃烈而有衝勁。餅茶成熟,散茶還帶著三分少年衝動。

陳放三年之後的老白茶,散茶與餅茶之間有區別麼?

02茶湯

與前四衝相比,茶湯的湯色又更深了一分,濃稠度也略微的上調,茶湯稠滑如玉脂,折射著美妙的光暈,品茗杯中的茶湯籠罩在這光暈當中,溫暖如斯。

餅茶的湯色會比散茶更深一些,茶湯的顏色是橙紅色的,濃稠度也是不相同,餅茶更稠,滋味也更醇厚,如同經過文火精心熬製出來的紅棗湯一樣,濃醇、細膩、甜潤。散茶的滋味則像是綠豆湯水,甜、滑、柔、細,又帶著清新的氣息。

陳放三年之後的老白茶,散茶與餅茶之間有區別麼?

這兩款都已經是三年老茶,都經歷了漫長的陳化之旅,這三年的時光帶給它們的改變是鮮明的,不論是外形、香氣、湯感都更加的成熟,更有韻味。更加讓人驚喜的是,同樣的茶在不同形態下陳化三年,它們呈現出來的風格竟是不同的。如此便是,千人千茶,千茶千味。


歡迎關注【百匠茶學院】,瞭解更多白茶的知識!

原創說明:本文由百匠茶學院林方致(baijiang2018)原創出品,歡迎喜歡喝茶的朋友轉發分享,其他平臺轉發請註明出處,謝謝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