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那么多时间和精力,为什么孩子还是教不好?原因在这里

现在市面上动不动就是教人育儿的书籍、视频、课程、还有公众号文章,大行其道。你不知道后面的团队到底是什么出身,有什么水平,用他们的方法教出来的孩子到底会怎么样,甚至是引用的哪里的数据。

但是真正的育儿宝典有么?肯定有,只不过太少了,凤毛麟角,有些文章,即使写的有点道理,但是免不了夹杂很多歪理邪说。

花了那么多时间和精力,为什么孩子还是教不好?原因在这里

俗话说,关心则乱,因为太关心了,这类文章的受众,基本上都属于初为人母、人父,他们的父母也没有什么经验传授,自己看的书也少,那就只好乱投医了,但是孩子的一生只有一次,试验的试错成本太大了,往往跳坑的代价就是一代人甚至几代人来为错误买单。

比如我认识的不少父母,当年轻信了快乐教育,结果现在当家长的都要后悔死了,这是孩子人生中的一个个陷阱,也是家长一生中的灾难,那么都有哪些陷阱,又该怎么去跳出这些陷阱呢?

陷阱一:尊重孩子天性

孩子的天性是纯真烂漫,是一张白纸,除了吃饭睡觉,谁得性格和所有的能力都不是天生的,尊重孩子天性,那就是让他们继续做一张白纸,这种理念后来换了种说法叫快乐教育。

曾经有一段时期,快乐教育被奉为来自西方的育儿真理,国人大肆崇拜,并纷纷模仿,造成了相当多的负面教材。造成了一大批的熊孩子、啃老族、玻璃心……

人的一生中,从小到大都在学习,唯有学生阶段是基本上没有任何负担和忧虑的,这个时期孩子们唯一的工作内容就是学习了,身体发育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以现在的生活水平,基本上只有担心会不会营养过剩的问题。

脑袋的发育,才是重中之重,不能因为身体的发育就忽略了脑袋的发育,这时候的快乐教育,无疑是一剂毒药,孩子在学习阶段,学什么呢?课本上的知识当然重要,那是构架孩子人生这本书的一个个汉字,一句句辞藻,而要想让孩子们把自己这本书写得精彩,写得与众不同,那么过程一定是充满汗水的、充满挫折的、甚至是枯燥的、乏味的。

花了那么多时间和精力,为什么孩子还是教不好?原因在这里

这个时候,如果奉行快乐教育,是想让孩子们学到什么呢?人生本来就是这么快乐的?压力是不存在的?随心所欲才是最重要的?想要的生活不需要努力就唾手可得?如果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了毫无责任心、毫无压力、毫无抗挫折能力的话,这个快乐教育,千万碰不得。

陷阱二:育儿变成育父母

市场上有着大量的育儿宝典,开口闭口父母应该如何如何做:父母应该这样做,父母应该那样做,父母不应该这样做,父母不应该那样做。这四句话,基本上涵盖了十之八九的育儿宝典和育儿经验。

似乎很少有人觉得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毕竟嘛,育儿是父母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这个毋庸置疑,于是父母们为了孩子,又重新创造了一门学业——学习怎么育儿。但是育儿,最重要的主体不应该是孩子嘛?家长不是应该让孩子成为最重要的主角么?

在育儿这件事上,孩子是活的,是会呼吸的人,是会成长的人,是会跟父母互动并且有思想、有意识、甚至在不同的年龄段,都有一定自主思考并作出决定能力的人,而不是一棵树苗、一棚蔬菜、这就注定了,父母不是在学习一门种植或者养殖技巧。这就关乎下一个陷阱了,就是一味付出的父母。

花了那么多时间和精力,为什么孩子还是教不好?原因在这里

陷阱三:育儿=养孩子

有人说,我已经做得够好了,什么都给孩子最好的,在我能力范围内,我总是竭尽全力付出,给孩子创造最好的学习条件、最优越的生活条件、最舒适的家庭氛围,可是孩子到最后还是感觉不满足,不开心,甚至还是对我抱怨,直到最后,他们都成了啃老族了,我们当父母的还要落得一身抱怨。

其根本原因就是,把育儿等价于养孩子,只给成长所需的外部条件,却忽视了孩子的智力需求,就好像做一台电脑,把所有精力都花在怎么样制造一个好看优质的外壳,却忽视了它的软件操作系统才是最重要的一样。

作为一个正常人,多读书,其根本目的并不是为了以后多赚钱,能生活,而是有个正常的脑袋,能够思考、能够分辨是非、能够明白存在的价值、能够控制自己不断进取、能够让自己更好得繁衍后代,并与外部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带领自己的种族走下去,把种族更好得繁衍下去。

如果不跟育儿的主角沟通交流这些事情,他们怎么会知道?指望他们突然有天明白了?或者从教科书里看到这些?他们有一天长大了,生儿育女了,必然又要一遍遍从头开始去学习怎么育儿。

怎样跳出这些陷阱呢?

了解了都有哪些陷阱之后,那就很好解决了,如果不想自己的孩子只会一味得索取,那么父母就不要一味地付出。孩子们作为一个正常的人,能够从孩子变成独当一面的大人,并且成为能够带领族人走下去的成人,那么不仅仅要是会索取,还要会奉献,还要负责任,还要有担当,还要耐挫折,还要懂自制,还要知廉耻,还要明是非,还要辨善恶,还要懂得交流……

要让孩子学会奉献,那么父母就必须向他们索取;要让孩子会负责,那么父母就必须让他们承担责任;要想孩子有担当,那么父母必须要放权;要想孩子耐挫折,那么父母就必须给他们机会接受风雨;要想孩子懂自制,那么就要教他们怎样控制自己;要想孩子明是非、知廉耻、辨善恶,那就多读书、多交流……

总之,要明白,育儿的重点在儿,而不在家长。家长就像一个家庭里的君主,国不可一日无君,家不可一日无主,君主不在了,天就塌了,就乱了,孩子要遭殃,但是君主要是把国家所有的事情都干了,下面的臣子,那就终日无所事事,最终累死君主,家国大乱。

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上面提到的每一点,在这里只是说了个大方向,而每一个大方向里,都有无数种操作方法,比如培养懂得自制的孩子,要教会孩子怎样给自己设定目标、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如果出现问题怎样应对。最重要的是,每个家长都能清楚的了解到,我们要培养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上面来,有了目标,方法也就简单明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