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個字,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姓氏?你見過這樣的姓氏嗎

在中國,有各種各樣的姓氏,一個字的常見姓氏有張、李、劉等,兩個字的有夏侯、諸葛、東方等。還有各種各樣的生僻字,如仄(zè)、臧(zāng)、酆(fēng)、昝(zǎn)等。你有沒有見過同一個字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姓氏的呢?這裡的同一個字不同姓氏,也就是

簡體是一個姓,繁體是一個姓。現在不都是用簡體嗎?在網上搜繁體字,出來的結果也是簡體字,為什麼會出現一個字的簡體和繁體是兩個姓氏的情況?

同一個字,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姓氏?你見過這樣的姓氏嗎

一:同一個字的簡與繁

在網上搜繁體,有些繁體會直接顯示簡體,而有的繁體和簡體不能隨便通用,因為它們代表的是不同姓氏。比如"於"和它的繁體"於",《世本》記載:黃帝有一名大臣叫於則,他發明了用麻編織的鞋子,結束了古人光腳的歷史。後來因立下大功被封到於(今河南內鄉),稱於則,他的後代以封地為姓,稱於氏。《百家姓》記載:"荀羊於惠"和"樂於時傅",說明"於"和"於"是兩個不同姓氏。

同一個字,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姓氏?你見過這樣的姓氏嗎

二:簡體字並不簡單

中國漢字簡化,是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開始的,在周總理的主持下,結合了數百名專家,對常用漢字的字體進行了簡化。當時的國情是中國多文盲,讀書識字成本高,有錢人才能讀書識字,繁體字難寫難認,學習時間長。簡化後的漢字筆畫數大大減少,掃除文盲的行動在田間地頭進行,農民們在幹農活休息的空閒裡還可以學習幾個漢字,總不至於大字不識一個而吃虧上當。當時的中國80%都是農民,沒有專門的時間和錢來學習漢字,在他們眼裡,農活可比學漢字重要。為了讓農民們接受學習漢字,才想出了這樣的方法。

同一個字,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姓氏?你見過這樣的姓氏嗎

漢字簡化為掃除文盲做出了巨大貢獻,也是適應國情的一項偉大舉措,為今天的漢字國際化奠定了堅實基礎。簡化漢字的目的就是讓數以萬計的人民大眾能夠早早學習識字,提高文字的使用速度,提高人民大眾的文化水平。以此為基礎,才有可能建立一個富強的國家。

同一個字,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姓氏?你見過這樣的姓氏嗎

三:漢字簡化的九大原則

1. 保留原字輪廓:如龜(龜)、慮(慮)。

2. 保留原字部份特徵省略其他:如聲(聲)、醫(醫)。

3. 改換筆劃較簡之偏旁:如擁(擁)、戰(戰)。

4. 形聲字改用簡單的:如驚(驚)、護(護)。

同一個字,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姓氏?你見過這樣的姓氏嗎

5. 相通字合併:如"裡"和"裡"相通,以較簡的"裡"為合併字。"餘"和"餘"相通,合併字為"餘"。

6. 草書楷化:如專(專)、東(東)、車(車)、轉(轉)。

7. 採用古象形、指示、會意字:如三人成"眾"(眾),雙人為"從"(從),網(網)。這些古字既簡單又符合造字原理。當初這些古字可能是為了美觀而繁化。

同一個字,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姓氏?你見過這樣的姓氏嗎

通用的簡體字與繁體字

8. 用簡單符號取代複雜偏旁:如雞(雞)、歡(歡)、難(難)之左偏旁改ㄡ。

9. 採用古字:如聖(聖),禮(禮),無(無),塵(塵)等字。

參考:《世本》、《百家姓》、搜狗百科—簡體中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