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銷書:像水還是像蜜?

每逢4月23日世界讀書日,或被輿論造勢,或因零售商造節,似乎都會上演一場消費者全情參與的年度購書盛事。但在浩如煙海的書海里,在眼花繚亂的新書中,你會把誰放入購物車?

臺灣作家、職業讀書人唐諾針對閱讀中遇到的種種困惑列出了一份讀書人“普魯斯特問卷”。其中,第一個問題就切合著如上的話題——“馬爾克斯推薦的書和百萬人投票選出的書,你會買哪一本?”

無論你會怎麼回答上述問題,顯然,名人效應和暢銷與否無疑都是當前影響圖書消費的“第一導向”。但不可否認,在網絡時代,一本書走向暢銷,成為書市“網紅”,越來越有規律可循。

京東大數據在對2019年銷量突然上漲的幾十本書籍進行銷量跟蹤與輿情比對時發現,與重要時間節點、權威獎項頒佈、名人去世懷念效應、爆款影視/IP推動等相關的社會熱點,對人們閱讀興趣和圖書銷量具有相當可觀的影響。

如去年恰逢新中國成立70週年,相關書籍持續熱賣;而2019年10月,在瑞典文學院將2018年和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分別授予奧爾加·託卡爾丘克和彼得·漢德克後,這兩位獲獎得主的作品在11月的熱度隨即陡增;2019年5月著名華人建築設計師貝聿銘去世,其相關書籍熱度上升了60%,同樣在去年“隕落”的美國女作家託妮·莫里森的作品熱度也上漲了6倍;另在2019年4月上映的《復仇者聯盟4》,使相關圖書熱度上升7.5倍,而《長安十二時辰》改編劇集在網絡平臺播出期間,其原著銷量也收穫大漲。

經濟學界有一個“像水還是像蜜”的爭論:即新增貨幣在投放市場時,是像水一樣迅速平鋪,還是像黏稠的蜂蜜般,先在某處集聚起一個隆起,然後才慢慢擴散。而用這個爭論看向暢銷書在城市線級的流向也很值得玩味。

對不同類別暢銷書的收貨地址進行統計分析,一些國外作家的暢銷書或多次再版的外國名著在京東平臺2019年四個季度的區域銷量分佈中,一二線城市佔比呈逐漸下降趨勢,而三四線和五六線城市的佔比則逐漸提高,這意味著此類暢銷書籍需要一定時間才會滲透到中低線市場。但一些國內暢銷小說,則呈反向趨勢。

如近年至為火爆的以色列作家尤瓦爾·赫拉利的《簡史三部曲》和奧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歷史傳記文集《人類群星閃耀時》,在去年四個季度中都呈現出從高線“蔓延”到低線的態勢,在第四季度,三四線和五六線城市的銷量佔比均超過了全站平均值。

而暢銷書作家張嘉佳的新作《雲邊有個小賣部》以及馬伯庸被改編成熱門影視劇的作品《長安十二時辰》則呈現“逆流”態勢。以《長安十二時辰》為例,去年第一季度該書的主要銷量聚集於五六線城市,到第二季度時,三四線城市的銷量猛增,而一二線市場直到三四季度才有所反應,而此時中低線市場的銷量已趨於緩和。

雖然這一觀察展現了不同類型的暢銷書,由於其學術性、實用性、易讀性,以及讀者獲知渠道等因素,在接受度方面具有一定區別性“門檻”,但隨著時間推移,暢銷書的銷量分佈差異一定會被逐漸抹平,其也仍是當前圖書消費的主流。

在生活方式日益多元的當下,擠佔“碎片時間”成為內容商的主攻方向。由此,肩負帶動閱讀增量重任的暢銷書,其生命力勢必要如水般綿延,如蜜般香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