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里的舟船意象所表达的文化涵养

舟行于历史长河的文化美

苏轼词里的舟船意象不仅继承了传统舟船意象的文化内涵,也在艺术表现上实现了对前辈的继承和对后辈的启发。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发现苏轼这一站有着独特的承载力,通过他,我们了解了历史;更通过他,舟船意象的艺术内涵和艺术表现方式也得到了发展。

词里闪光的思想理念和故事。传统舟船意象往往具有独特的内涵,而这些内涵在苏轼的词中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如“来往一虚舟。聊随物外游”(《菩萨蛮》),“吾已矣,乘浪且恁浮于海”(《千秋岁·次韵少游》)。在这些词句中,我们既能看到苏轼乘一“虚舟”追寻庄子寻找心灵的自由,也能看到他在官场失意后希望学孔子乘浪浮于海的归隐之心,舟船成了他们共同的选择。

此外,在苏轼词里我们还能看到不少与舟船相关的名人故事和民风民俗。

苏轼词里的舟船意象所表达的文化涵养

“莫偏向姑苏。扁舟下五湖。”(《菩萨蛮·杭妓往苏迓新守杨元素,寄苏守王规甫》)“一舸姑苏。便逐鸱夷去得无。”(《减字木兰花·寓意》)两句都借用了范蠡助吴王复国后,携西施游于五湖的典故,恰当的化用,扁舟、舸的内涵瞬间获得了扩大,艺术的张力也随之获得了延伸。

“楼船远。白云飞乱。空有千年雁。”(《点绛唇·庚午重九再用前韵》)“楼船远”讲述了公元前113年,汉武帝率群臣乘坐楼船过汾河,到河东郡汾阳县祭祀后土,河中宴饮群臣,期间兴致大发,触景生情,写了首《秋风辞》,因乐极生悲,而感叹岁月流逝,人生易老。

历史的故事在苏轼这里又获得了新生,被重新理解后,再次被赋予新的内涵。感慨时光流变,一切都会随时间而消逝。“人生何处不儿戏,看乞巧、朱楼彩舫。”(《鹊桥仙·七夕和苏坚韵》)词中“朱楼彩舫”正表现了宋代七夕节的民俗,《提要录》里说“世俗七夕以五彩结为小楼小船以乞巧”,舟船意象里的一个重要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他的词,得以流传后世。

苏轼词里的舟船意象所表达的文化涵养

继往开来的艺术成就。苏轼词中的舟船意象的表现,有对前人的继承,也有对后人的启发。如“海上乘槎侣,仙人萼绿华”(《南歌子》),继承了李商隐《海客》“海客乘槎上紫氛,星娥罢织一相闻。”一句的用法。槎是一种木筏,海上乘槎同景同情。还有“孤帆远。我歌君乱。

一送西飞雁”(《点绛唇·再和送钱公永》),“孤帆远”同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相比较,也有模仿的影子。

说到对后辈的启发,我们可以看到苏轼有一句“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舟”(《菩萨蛮》),用船载离恨,来形容离恨之浓。

苏轼词里的舟船意象所表达的文化涵养

在后辈词人李清照的词句中,我们也发现了“只恐双溪艋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春晚》。

二者词句中船意象的用法极为相似,不能说李清照没有对苏轼进行过模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