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數字貨幣“紅包”試驗,誰最受益?

10月12日-18日,央行的“數字人民幣”App在深圳測試了一週,共5萬個“中籤”的深圳用戶體驗了這一新型支付工具及其搭載的數字貨幣。

這項測試是以發紅包的形式——深圳政府準備了1000萬元數字人民幣紅包,近200萬人報名參與,最後有2.5%的用戶獲得測試資格,每人領到200元數字紅包。

這筆錢可以在3389家完成數字人民幣系統改造的商戶中自由選擇消費,由此產生的數據則返回央行的數字貨幣研究所。2018年,該研究所在深圳設立了深圳金融科技研究院,作為中國法定數字貨幣的研發和金融科技創新機構。

我們採訪了一些參與測試的用戶、商家,以及銀行業人士。總的來說,這一試驗在用戶體驗中沒有收穫太多驚喜,但銀行看到了其長期價值。

App主界面。

用戶:紅包本身是最大驚喜

10月初,鄒玲和同事一起在“i深圳”App上報名參與數字貨幣紅包的測試。10月12日,她收到了中籤的短信通知。

點擊短信提供的鏈接,鄒玲跳轉到一個網頁下載了名為“數字人民幣”的App。下載過程中,頁面跳出“選擇一家銀行”提示,選項包括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等4家銀行。鄒玲選擇了她平常使用的建行,然後,在界面上看到了“中獎”的200元錢。

支持這筆紅包消費的3389家商戶的收銀系統,在該測試上線前經過了銀行改造,商家收款界面在原來的現金、刷卡、微信和支付寶支付之外,增加了“數字人民幣支付”選項。

中獎紅包的使用有效期是到10月18日。鄒玲10月16日用這筆錢到家對面的商場配了一副眼鏡。“使用範圍有限,不是所有商家都可以使用,我查了一下家對面的商場可以用,就去了。”鄒玲說。

鄒玲體驗的數字人民幣App的支付流程,同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相似,也是掃碼支付。唯一區別在於,只能由商家使用掃碼設備掃描用戶手機上的支付二維碼,目前尚不能反過來由用戶使用手機掃描商家的付款二維碼,然後自行輸入需要支付的金額。

在深圳定居3年的程序員陳霄夫也是中籤者之一。和鄒玲一樣,他對這次體驗不算失望,但也沒感到太多驚喜——除了從天而降的200元錢以外。

“可使用的商家還是太少了。我特意去羅湖逛街,挑了很久的餐館也沒挑到滿意的,最後返程時給車加了200塊錢的汽油,可算是用掉了。”陳霄夫說,他是在紅包有效期的倒數第二天才找機會用掉了這筆錢。

交易記錄界面。

說到支付習慣,陳霄夫平時在線下消費時喜歡使用微信支付,線上網購則更多使用支付寶,但網上預約醫院時,他又會更多地使用微信。他聲稱,如果未來大面積鋪開數字貨幣,他可能減少使用微信和支付寶來付款,理由是手機裡的App太多了,他希望“簡單一點好”。

鄒玲在深圳從事人力資源工作,她不介意手機裡多一個支付類的App,“每個App綁定的卡不一樣,哪個有錢就用哪個支付。而且,多一些支付方式也很好,免得哪個App有問題用不了。”鄒玲說,她期待這個應用常規化運作後可以增加更多功能,像支付寶那樣,納入稅務、五險一金等跟日常生活關聯的功能。

目前,央行這款App除了支付功能外,點擊頁面右上角進入詳情頁,還能看到的功能是“黨費繳納” 。

支付功能外的其他功能。

數字人民幣在深圳為期一週的測試已經結束。這個App目前仍保留在鄒玲和陳霄夫的手機裡,兩人沒有卸載,但也都沒打算繼續充錢使用,畢竟這還是一個測試級的應用。

商家:無法拒絕的法定貨幣

沒有商家可以拒絕法定貨幣,這是“數字人民幣”App在商業場景中拓展的根基。 數字人民幣是由人民銀行發行的數字形式的法定貨幣,以廣義賬戶體系為基礎,具有價值特徵和法償性,主要定位於流通中現金。

深圳這場測試中,所有參與測試的商戶都接受了其開戶行的系統改造。深圳羅湖區一家餐廳的財務對《第一財經》YiMagazine 稱,該餐廳的開戶行中國銀行的工作人員曾於9月進入門店宣傳如何使用數字人民幣,並升級了其店裡的POS機和財務結算系統。

這位財務毫不擔心數字人民幣的安全性,“這個是國家的產品。”他說。10月12日-18日測試期間,他們共接待了十多單使用數字人民幣支付的顧客,過程順利。

一家沃爾瑪門店就沒有那麼幸運。一位未透露姓名的員工對《第一財經》YiMagazine 稱,沃爾瑪總部對所有門店的POS系統和自助收款機做了升級,但實際操作中,出現了用戶錢包裡的錢被扣掉後,沃爾瑪的設備上並沒有顯示收到貨款的問題。上述沃爾瑪員工也不清楚為何會出現“沒有顯示收到貨款”的狀況。他事後拒絕了進一步採訪。

App適用商戶。

按照設計,數字人民幣即使在沒有網絡的情況下也能完成支付,實現所謂“雙離線”支付。

在用戶的“數字人民幣”App界面,除了上滑付款,下滑收款,底部還有“碰一碰”的提示字樣——兩個手機“一碰”就能把一個人數字錢包裡的數字貨幣轉給另一個人的“碰一碰”功能,類似於近場支付。

一位要求匿名的銀行業人士對《第一財經》YiMagazine 稱,數字人民幣採用去中心化的區塊鏈技術,支付過程中的每臺設備都會記賬,按理說操作會更便捷,因為支付信息不需要上傳到支付寶的數據中心才能確認款項;同時它也更安全——因為交易雙邊都會記賬,以及銀行、央行也會記賬。

銀行:拿回支付數據的好機會

與用戶和商家的平淡反應不同,銀行業對深圳的數字人民幣實驗——或者說對數字貨幣本身興趣濃烈。

“銀行熱烈歡迎。”上述要求匿名的銀行業人士說。

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公司差不多壟斷了支付市場。螞蟻集團招股書顯示,截止到今年6月30日的12個月內,擁有7.11億月活用戶的支付寶平臺上完成的總支付交易量為118萬億元,同期中國數字支付交易金額為201萬億元,支付寶的行業份額達到58%。

造成這種局面,並不是因為傳統銀行機構發展電子支付的技術不夠,而是因為雙方在場景上存在差異。支付寶拿到如此大的數字支付份額,很大一塊支付業務量是來自阿里巴巴的電商平臺。銀行的場景則侷限於與金融服務相關,缺乏生活化的場景。

數字貨幣的出現,將會幫銀行補足這種場景。按照前述銀行業人士的說法,央行的數字貨幣計劃將分為3步。第一步,投放零售消費領域,以數字貨幣替代M0(即現金);當普通支付場景實踐成熟,央行就會將數字貨幣計劃推向第二步——批發市場,即在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中從事大額融資的金融活動領域;第三步,人民幣的國際化。在數字貨幣模式下,因為數字支付可以和區塊鏈的應用之一——智能合約技術綁定在一起,將吸引更多貿易公司使用這種貨幣。

央行副行長範一飛在今年9月曾撰文指出,數字人民幣應堅持央行中心化管理,以抵禦加密資產和全球性穩定幣侵蝕,防止數字經濟時代的貨幣發行權旁落,確保貨幣發行始終服務於國家發展改革大局,保證數字人民幣的幣值穩定和安全性、法償性等特徵。

“國際貿易中一直存在交易風險。比如說出口一個商品到美國,以前可能貨到了,但貨的品質和最初約定的不一樣,那銀行要不要支付?所屬權已經轉移了。但是智能合約下,就可以在合同中加入條件,即使收到貨了,也要達到一定條件才結算。”這位銀行業人士猜測央行首先在深圳測試數字貨幣,可能也跟大灣區的跨境支付的應用場景比較多有關。數字貨幣和智能合約的結合將使貿易公司和為之提供貸款的銀行都避免損失。

央行發展數字貨幣的另一個可預見的價值在於,如同政府可以據此看清財政補貼的每一筆流向一樣,銀行也可以更直接地追蹤到貸款的資金流向和用途,避免過去客戶用信用卡套現炒樓、炒股的資金挪用狀況。

由於第三方支付的壯大,用戶將錢從銀行存款賬戶轉到支付寶用於支付和理財,導致了銀行的長尾資金外流。但是相較於這部分“零用錢”,銀行更在意數字貨幣與智能合約的結合,以及數據。過去,用戶在電商購買東西,使用支付寶支付,使用花唄分期付款,但只有這些第三方支付公司掌握了數據。

數字貨幣的多方記賬模式,將讓銀行有機會把數據重新搶回來。

(應採訪對象要求,鄒玲、陳霄夫為化名)

來源:第一財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