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沈慶:90年代大學生的情懷都注入到民謠,今天以馬為夢

四季是鮮明的時光

錘鍊出男兒的模樣

酒杯裡沒有那憂傷

以馬為夢,夢飛揚


專訪沈慶:90年代大學生的情懷都注入到民謠,今天以馬為夢


中國馬鎮,豐寧壩上草原的一處旅遊度假區。

歌手沈慶和張嶺的《以馬為夢》一直在園內單曲循環,從晨起的微涼時分,一直到夜裡煙火綻放。

遠處丘陵綿延,馬群閒逸。

沈慶×張嶺 《以馬為夢》來自無道不孤


專訪沈慶:90年代大學生的情懷都注入到民謠,今天以馬為夢

唱一首歌愛一個人過一生


1989年,19歲的四川樂山男生沈慶考進了北京農業工程大學,專業是工商管理。進大學之前,他寫出了《寂寞是因為思念誰》。

在那個宿舍可以隨便串聯的年代,歌詞被他早一年進校的師兄逯學軍譜了曲,成為後來大陸校園民謠中第一撥被高度傳唱的作品之一。

1995年,這首歌由當紅的臺灣歌手巫啟賢翻唱,更名為《思念誰》。


專訪沈慶:90年代大學生的情懷都注入到民謠,今天以馬為夢


中國大陸校園民謠的巔峰就發生在校園裡。1988年進清華的高曉松在各種狀態下寫下了《睡在我上鋪的兄弟》《流浪歌手的情人》《白衣飄飄的年代〉等詞曲。

北京聯合大學的老狼雖然1991年已經畢業,但之前跟高曉松等組成了中國首支大學生搖滾樂隊“青銅器”,擔任主唱;而沈慶很快就以其藝術天賦和領導力接管了農工大藝術團團長。

藝術團的排練場成了海淀學生歌手們的聚會地點,逯學軍、高曉松、張磊、鬱冬、楊丹濤是常客,他們的創作力和荷爾蒙一樣滿溢,吉他、歌聲常常伴隨著啤酒瓶碎裂的聲音……


專訪沈慶:90年代大學生的情懷都注入到民謠,今天以馬為夢

高曉松與老狼

一直認為應該將這些校園歌曲錄成卡帶的沈慶和鬱冬到處尋找伯樂。

最終,深圳先科公司出資錄製了24首校園歌手的歌曲,但他們堅持要用專業歌手演唱,24首中唯一一首由作者本人演唱的,就是沈慶的《青春》。

大地唱片的黃小茂發現了這一批人。畢業後,沈慶放棄了事業單位,進入大地唱片,做專輯《校園民謠1》的企劃,當時很多文案都出自他的手筆。

演唱《青春》的沈慶作為歌手並未大紅,《同桌的你》和《睡在我上鋪的兄弟》卻在全國風靡,將校園民謠推向了巔峰。

對此,沈慶很坦然,他說:“老狼本來就是我們當中唱得最好的。”


專訪沈慶:90年代大學生的情懷都注入到民謠,今天以馬為夢


大地唱片之後,字母唱片,籌辦聽聽365音樂網站,

再到創立自己的廣告公司,

中間沈慶與音樂暫別了十年。


專訪沈慶:90年代大學生的情懷都注入到民謠,今天以馬為夢


榕樹下“民謠在路上”巡迴演唱會,沈慶再次唱起了《青春》

之所以說暫別,是因為,2011年,他又重新以音樂人的身份,站回了臺前。

人生中總會有一個階段

會對你年輕時的選擇產生懷疑

重新審視


做《校園民謠1》的時候,還記得有一天,我帶著平面設計師趙海去清華大學,在我們那一代校園歌手第一次成規模聚集的西階教室,悄悄地在一張課桌上刻下了一行字:唱一首歌愛一個人過一生。

那張課桌,還有西階門前的銘牌照片,被收入了那盒卡帶中,成了校園民謠永遠的符號。


專訪沈慶:90年代大學生的情懷都注入到民謠,今天以馬為夢


後來轉去做廣告,有人問我是不是歸隱了。要活著,要賺錢吃飯,怎麼可能歸隱呢?

那十年時間,音樂做的很少。但我並不覺得遺憾,人的一生中,總會有一個階段對你年輕時的選擇產生懷疑,然後進行理性審視。

我不是科班學音樂的,我是從一個業餘愛好者成為歌手,成為詞曲作者,成為製作人的。


專訪沈慶:90年代大學生的情懷都注入到民謠,今天以馬為夢



在唱片界做了很多年,

當你那種最初的興趣愛好、熱情、激情,

慢慢被行業給消磨掉之後,

你會產生懷疑,倒不是懷疑音樂本身好不好,

而是懷疑你選擇的這個東西,

會不會真的可以做一輩子?在生活現實的考驗之下,

你的熱情能不能持續那麼久?


專訪沈慶:90年代大學生的情懷都注入到民謠,今天以馬為夢


但我基本上沒有被生活逼著去做過選擇,我做廣告也算如魚得水,小時候被父親逼著讀的唐詩宋詞,被逼著練的書法,使我對文字有著天然的敏感。

漢字是有調性的、溫暖的、明亮的或是悲傷的,無論是創意還是文案,我都很擅長。

重回音樂界,心態會更端正

不再考慮一首歌會不會紅

重新回到音樂圈,我做了一些邀約歌曲。可能因為做了20多年音樂的同時,也一直在做廣告的原因,在國內的詞曲創作人裡,我會更瞭解甲方的需求。

我受邀做了《雅安情歌》,這是一首除了歌名你可能都感覺不到甲方露出的歌曲,只是在其中的哼唱裡,有一個”Yi ya Yi ya an ”,它是雅安拼音拆出來的,雅安就在那個地方露出了。


專訪沈慶:90年代大學生的情懷都注入到民謠,今天以馬為夢


今年我還為八月在青島世博城舉辦的穹頂音樂節創作了主題歌《穹頂之夏》。這是一首純童聲演唱的歌曲。在受邀寫這首歌的第一時間,我就有用童聲來唱成年人主題的這麼一個想法。

因為在這個音樂節上,有一個主題是校園民謠25週年紀念,老狼、朴樹和我都會在這個音樂節上表演。

所以在歌詞裡面,我寫了“這一首歌的約定啊”這樣的歌詞,好像是很多年以後的一句回答。用童聲來唱,那種稚嫩的聲音,會讓這個約定和回答,都顯得很脆弱,讓人心軟。


專訪沈慶:90年代大學生的情懷都注入到民謠,今天以馬為夢


《以馬為夢》是我為中國馬鎮寫的歌,今年5月我去採風,那是我第一次去壩上。

當時的感覺就是,整個文化背景是一個比較男性的屬性,自古以來,豐寧就是皇家以及軍隊養戰馬的地方,因而保留著一種血氣方剛的氣質。

用北京話說,就是“很爺們”,這恰好是當下的文化傳播和文化特徵中非常少有的。


專訪沈慶:90年代大學生的情懷都注入到民謠,今天以馬為夢


在處理的時候,我感覺自己唱的歌一直偏民謠,可以唱出故事來,但唱的勁兒可能會柔一些,所以希望有另一把聲音跟我一起合作,我就找來了張嶺。

我們兩個人比較特別,我是中國民謠界的老人,他是中國布魯斯的老人,兩個人碰撞肯定會產生火花,所以我也邀請他參與了作曲的一部分。


專訪沈慶:90年代大學生的情懷都注入到民謠,今天以馬為夢


8月3號,這首歌會在中國馬鎮首發。這是一首很陽剛的歌,但一首歌不可能在五分鐘的時間裡一直保持著一個律動狀態,所以我們加了一個B段。

就是“四季是鮮明的模樣”那一段,它既是一個別於城市的自然狀態,而且在旋律上,也會柔美一些。

我在歌曲中儘量保留了花樣草原、中國馬鎮的地域性特點,為此專門給了八個小節的音樂,有馬頭琴,有滿族的二絃琴,還有蒙族的呼麥唱法。


專訪沈慶:90年代大學生的情懷都注入到民謠,今天以馬為夢


專訪沈慶:90年代大學生的情懷都注入到民謠,今天以馬為夢


專訪沈慶:90年代大學生的情懷都注入到民謠,今天以馬為夢


幸運的是,我這些年再回來做音樂,幾乎所有的錄音作品,都保持了跟中國頂級的音樂人、音樂家、樂手合作,我們做出來的品質是非常高的。

你可以看到,從14年開始到現在,幾乎我所有作品的混音,都是李軍,他應該是是全球最好的華人混音師,當然也是最貴的。

做《以馬為夢》的時候,李軍正好在做“樂隊的夏天”的混音總監,他完全沒有時間,就給我們推薦了另外一個非常好的王磊來混音。而這首歌裡的吉他手是劉麟,是中國的吉他大師。


專訪沈慶:90年代大學生的情懷都注入到民謠,今天以馬為夢


劉麟,中國的吉他大師

我對音樂的品質是有自己的要求的,你可以用低成本的方式去完成,現在的互聯網上有太多的歌,就是用低成本的方式完成的。

但我喜歡跟更多的、非常好的音樂人、音樂家在一起創作,這意味著在最後階段,也就是錄音階段,我們還能迸發出火花來。


專訪沈慶:90年代大學生的情懷都注入到民謠,今天以馬為夢


重回音樂圈,還有一點特別好,就是心態非常端正,不會著急,不會去想一首歌會不會紅,我也可以接受一首歌發表以後悄無聲息。

如果你想去迎合市場的話,可能得失心就會特別多,當然,我也不會覺得自己很高尚,不去迎合什麼的,我只是不想放棄自己的創作和表達慾望。

在這個行業裡做久了會知道,一個歌手和一首歌紅不紅,完全是命來的,95%是靠命,5%靠你的準備。


專訪沈慶:90年代大學生的情懷都注入到民謠,今天以馬為夢


我只是一個歌手

不願意去貼其他更多的標籤


我喜歡有目的的採風,但不喜歡無目的地旅行。一個城市一個城市地去走,年輕的時候都經歷過了,現在對我來說,倒不如看看書,與其在五星級酒店裡躺著,倒不如在家躺著。

閱讀會給我很多滋養,我寫過《邂逅》三部曲:《八廓街的情人》《你好,陌生人》《什麼都可以》。

《八廓街的情人》描寫的是旅行過程中相遇的男女關係。它不是One night stand,不是一夜情。它是我們在生命的每一個段落裡的一段情感,感情是可長可短的,你不能認為七天的愛情就不是愛情。


專訪沈慶:90年代大學生的情懷都注入到民謠,今天以馬為夢



雙方都動心了,為她/他傾倒了,那就是愛情。同樣,你也不能說兩個人結婚七年離婚了,他們就沒有過愛情,感情是沒辦法量化的。

所以歌詞最後寫,我會帶著你的溫度到下一個相逢的地方。兩個人分開的時候,情感上和身體上的美好記憶,會帶到和下一個人相逢的地方,或者是別人,或者是你,都無所謂,它只是給了你生命的滋養。


專訪沈慶:90年代大學生的情懷都注入到民謠,今天以馬為夢


《你好陌生人》是我讀完了萊昂納多.科恩的傳記後一氣呵成寫就的。

你可以配合著老科恩一生浪跡的故事來聽這首歌,也可以獨立地感受這首歌裡對陌生人的善意和溫存。

在這首敘事的抒情歌裡,我用了20多年前《青春》的白描手法,同樣唱時光,同樣唱流浪,但可能溫情了很多。


專訪沈慶:90年代大學生的情懷都注入到民謠,今天以馬為夢


《什麼都可以》是一首貌似寫酒吧裡邂逅的歌曲,其實,裡面寫的是第一眼的似是而非:我們會有一見鍾情,是不是因為那個對方似曾相識?

曾經有朋友叫我認真寫微博,說一定會漲很多粉。我說與其認真去寫微博,還不如認真去寫歌。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看見很多朋友每天都在看手機,以前看微博,現在看微信,特別認真,去編很長的內容發佈,覺得好浪費時間。


專訪沈慶:90年代大學生的情懷都注入到民謠,今天以馬為夢


過去的這二、三十年,我們的經濟增速太快了,所以整個氛圍就是我什麼都要懂,我什麼錢都能賺,都要去賺。事實不是這樣的,能給你帶來成就感、財富,或者社會地位的,一定是你最擅長的領域。

我不知道別的中年是怎樣的,從2008年到現在,我一直覺得特別落伍的一點是,我認為把想表達的都寫到歌裡去就好了。

我是個創作人,是個歌手,我不要再去給自己貼標籤,比如成為一個KOL或者什麼的,其實沒價值。


想跟著名人大咖一起旅行的,可以私信輸入:旅行

我們等著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