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指一揮十餘載,同窗歡聚語不住休

光陰荏苒,日月如梭,轉眼離開甘政法已十年。2019年7月,人文學院馬亞偉副院長,剡根會、申瑞英老師等帶新聞系學生暑期實踐,來過北京。久別的老師,稚嫩的學生,那見面場景一下又把我拉回到魂牽夢繞的大學校園。

彈指一揮十餘載,同窗歡聚語不住休

彼時,那個青蔥少年,由哥哥帶領著到學校報到。猶記得,那段從體育館到宿舍樓的路,走了好久好久,“嗯,這所大學真的好大啊”,雖然後來被哥哥潑了冷水,但依然堅信,我的大學就是最大的(與我的高中相比,它確實大得太多)。如今,母校升大了,真的是“大學”了。

2019年7月,在北京·光明網交流時,一位學妹提出這個問題,印象深刻。她說,進入大學後,找不回高中時的那種(拼搏)狀態了。其實,初入政法時,我曾陷入比學妹更棘手的困境——一度只看書,不聞窗外事兒,哪怕跟人說話的幾分鐘,都擔心是否少學好多好多知識……

如今想來,根源在於,高中時有唯一目標,努力學習,金榜題名,而大學的目標更多元,每個人都不一樣,有人想考研,有人要工作,也有人只為混個文憑回家接手“礦山”。

彈指一揮十餘載,同窗歡聚語不住休

同時,大學又需要我們涉獵廣泛,因為畢業後能否從事所學的專業是個未知;需要社會實踐,學有所用,及時補缺我們的短板;需要搞人際關係,無論師生,或是對外的聯繫,都需要用心去經營……

而這一切,都需要初入大學的我們,在短時間內適應大學生活,學會合理分配時間,然後找準目標,剩下的就一句話:幹,就完了。

當然,在大學,我們大多也會期待一段愛情故事,有人得償所願,有人敗走金城。我們班上,曾經最看好的一對,畢業前卻分手了;而悄無聲息的舍友,臨畢業時抱得美人歸,如今兒子都打醬油了,一家三口幸福地狠。至於我自己,只能借用那句臺詞,“曾經有一段完美的愛情,擺在我的面前,而我沒珍惜……”,那層窗戶紙沒捅破,遺憾也是美的,哈哈。

彈指一揮十餘載,同窗歡聚語不住休

都說,“情場失意,職場得意”,看來是真的。當大家在為實習發愁時,我卻幸運地得到《甘肅日報》的實習機會。

那時剛上大四,在爭取《西部商報》《蘭州晨報》實習碰壁後,我懷著忐忑的心情,走進甘報大樓。記憶中,新聞中心貌似在三樓。

問了一位記者老師,收到的答覆是,沒有在招實習生,讓去隔壁樓的人事處諮詢下。心灰意冷正要下樓,偶聽到另一位老師喊道:馬主任,這個採訪……

飛奔到隔壁樓,結果人家中午下班了。

買一個饃,當了午飯。

下午見到人事處高處長,說明來意,“上午到新聞中心實習,馬主任讓我到您這邊諮詢備案”,走完相關手續。他給新聞中心尚主任老師,打了電話,“有個實習生到新聞中心實習,您給安排下”。

剩下的,就順理成章了……

可以說,我對第二故鄉甘肅的感情,除了母校情結,更多的就是來自甘在報了。它讓我有機會走遍隴原大地。瞭解古浪、走進武威,品嚐定西土豆,感受清水溫泉……

彈指一揮十餘載,同窗歡聚語不住休

對於母校,個別畢業生或有些微詞,但請相信一句話:實踐出真知,社會才是最好的大學。

這次暑期實踐,馬院長也在給學生們爭取實習名額,每年一兩個也不少的。確實,畢業十年,我也經歷幾家門戶網站,深切感受到一點:提及招收蘭州的實習生,很多隻認可蘭大一家。

即使如此,我們的許許多多的校友們依舊勇闖北上廣深,並獲得不菲的成績。因為大學的牌子,除了官方的加持,更需要我們校友們一點點開拓。

也是因此,2019年3月我組建了甘政法“新聞之家”,一個新聞系的群,覆蓋了從2003級到2018級的學生。梳理各位校友的工作,我發現參軍的,公務員,教師,律師,央企,保險,黨宣,商業網站,創業的等等,遍佈各行各業。這些不就是校友們在鋪路嗎?不就是我們今後可依賴的資源?

彈指一揮十餘載,同窗歡聚語不住休

是的,師弟師妹們,無論職業疑惑,抑或尋求實習(工作)機會等,在群裡說一下,總會有一款答覆適合你們。

互相借力後,學生們茁壯成長,畢業後用行動贏得單位認可,點滴成河,學校的品牌度提高自然水到渠成。

最後想說一句話:學弟學妹們,加油。有事兒你說話,我在北京等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