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退了,玉米地全是泥土,農民反而很高興,啥情況?

洪水退了,玉米地全是泥土,農民反而很高興,啥情況?

這幾天,很多地方都受到洪水衝擊,導致莊稼難以獲得收成,特別是洪水退過之後,很多玉米或穀子就會倒伏,嚴重影響莊稼的收成,但部分農民朋友可有自己的“門道”,在受災中“尋出路”的思想讓人刮目相看,不但可以減少洪水對農作物的損毀,還好獲得不一樣的“驚喜”。

洪水退了,玉米地全是泥土,農民反而很高興,啥情況?

洪水對農作物的損毀有多嚴重?讓我們先來看一個權威數據:

根據應急管理部發布的消息,今年上半年受災人近5000萬,相比去年受災人上升了41.5%,而農作物受災面積就高達6170.2千公頃。

從以上數據可看出,受災的經濟損失真的是難以估量。天災無情人有情,面對災難的時候,全國人民大團結,不斷攻克洪澇難關,以減少經濟損失和保護人們的家園為重任,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就像疫情一樣,只要團結,就會獲得勝利,沒有什麼不可能,除非不去想和不去做。

洪水退了,玉米地全是泥土,農民反而很高興,啥情況?

就在這幾天,我們貴州連連降雨,嚴重影響莊稼的收成,特別是遵義、銅仁及畢節等暴雨較多,對當地的莊稼收成造成很大的損毀,就像我們老家,才一晚上的時間,地裡的玉米全部被大風吹倒,因為水澇,泥土過於潮溼疏鬆,出現倒伏是常見的事情,就是要及時找到措施解決,以減少損失。

就在前幾天,我們這邊一位大爺為了減少莊稼的損失,就想辦法保護地裡的農作物,再加上農戶的土地全是在公路邊,當地政策鼓勵路邊儘量栽培矮株植物,比如辣椒、土豆或黃豆等等,他今年就栽培10畝左右辣椒,還有6畝左右的黃豆,7畝左右紅薯,只在山坳處種了2畝左右的玉米。

洪水退了,玉米地全是泥土,農民反而很高興,啥情況?

因為雨水過大,就導致辣椒、黃豆及紅薯積水,為了能夠確保不被水淹,就只能把地裡的水全部引流到山坳處,但山坳處也有玉米,實在是難以抉擇,可洪水是不會等他多想,於是他大體計算了一下,其他收益至少是玉米收益的4倍還要多,他就當機立斷“與老天打賭”,以“舍小保大”來解救其餘的農作物。

假如方法失敗,就會導致所有的農作物都會被水全部沖走,面臨顆粒無收的境地,他先從土地低處往高處挖溝,只要是容易積水和平坦的地方,都想辦法降低一定的坡度,以達到“引流洪水”的效果,經過半天的功夫,整個土地有了新的改觀,很多水都往山坳處流。

洪水退了,玉米地全是泥土,農民反而很高興,啥情況?

經過幾天的洪澇,待洪水退過之後,雖有部分農作物被大水沖走,但還是保住了大部分的黃豆、辣椒及紅薯,但遺憾的是,玉米地裡面的水一直不見退,導致2畝玉米一直處於泥土之中。

不過,他也特別高興,因為自己的先見,從而減少了農作物的損壞,相對來說,是喜大於憂。

洪水退了,玉米地全是泥土,農民反而很高興,啥情況?

我們農村有一句話叫做“莊稼要靠天吃飯”,但其實現實生活告訴我們,有了好方法,不靠天也能吃飯,當我們把農作物種植在地裡的時候,首先要考慮水災、肥害、旱災及蟲害對農作物的影響,其次是要設身處地去“幫助”它們,以達到獲得最大的收益和豐收,最後才是享受收穫的果實。

希望我的一點點分享,對大家有一定的啟示,也願洪水早退,獲得大豐收。

圖:實拍分享 文:原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