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錢族”的魔鬼邏輯,我怕了

“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

曾幾何時,它還是我們標榜的處世哲學,用來為親情、友情歌功頌德。而如今,成了一種諷刺“啃老不孝順,出來啃朋友,聽起來孝順多了”的社會現象。在這世間,反轉的劇情太多,讓人措手不及。

每個人的身邊,或許都有過這樣一個“朋友”,因為“借錢”這個魔咒最後鬧到不歡而散或者消失在這俗世裡。

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分享我採訪或者經歷到的有關“借錢”的故事,帶你解除“借錢族”的魔咒。

“借錢族”的魔鬼邏輯,我怕了

一,創業借錢

在深圳奮鬥的阿哲,和老婆的生活可以說是舉步維艱。正在兩人計劃著下個月如何縮減生活開支的時候,阿哲接到了一個老家朋友的電話。

朋友說起自己最近準備創業的一個項目,賺了點小錢準備籌建第一個店面,3-5分鐘都在慷慨激昂地說如何做大做強,半年實現盈利幾十萬云云。阿哲聽了感慨之餘還是很為朋友高興,全程頻頻說著“不錯,挺好的”。

突然,朋友話風一轉:“現在店面找到了,明天馬上籤合同,就差5萬塊。兄弟,江湖救急,借我5萬塊,盈利了馬上給你。”

這是很多“借錢族”的魔咒之一,不願意把自己姿態放低,先在朋友面前吹噓一番,先消除對方怕“借錢不還”的心理以達到借錢的目的。

阿哲愣了一分鐘,這才反應過來說:“兄弟,你也知道我的情況,我怎麼也拿不出這個錢來啊”。

“找你老婆好好說說,讓她用信用卡給我刷5萬唄,我投了十幾萬就差這一點了”。

阿哲壓住心中的怒火,拒絕了朋友的無理要求。

套路一環套一環,你說沒錢是吧,辦法我都替你想好了,你就按照我說的,絕對可以讓你弄到錢借給我,就看你願不願意吧。

我想說:“真TM不要臉”。你的人生,憑什麼讓別人為你冒險。透支朋友信用的人,是和魔鬼打交道的人渣。

“借錢族”的魔鬼邏輯,我怕了

二,定期借錢

都說“有借有還,再借不難”,聽起來好像很不錯。但是,當一個人每個月找你借,你又作何感想呢?

小麗近來向我抱怨,她從小長大的姐妹總是找她借錢,每月一借,從不缺席,比大姨媽還準時。

她給我翻了翻她和小姐妹的聊天記錄,從年初出來上班到現在為止,滿屏都是“麗麗,借我100塊/200塊,過幾天還你(發了工資還你)”開始,然後“謝謝親愛的”結束。期間,除了借錢沒聊過幾句“廢話”。

“借錢族”的友情,可真夠直接的。不需要客套,不需要經營,朋友是我的“信用卡”,定期借定期還。

“欠債還錢”無可厚非。但是親愛的,你不是朋友的“媽寶”,也不再是伸手向父母要零花錢的小孩。自己賺錢自己花,合理支配自己的金錢,是一個成年人應該具備的正確金錢觀。不要做“啃老族”,也不要做“啃友族”。

三,高調乞討

你一定聽說或者經歷過微信乞討和低姿態乞討的借錢事件。

所謂微信乞討:就是通過群發借錢微信,以概率性事件為基礎的借錢套路,通常以5塊,10塊為借錢單位,考驗人脈和友情的時候到了,逮到一個是一個。

如果說微信乞討還夾雜著一絲遊戲玩樂的心態,那低姿態乞討就真的有了欺騙的性質,讓人厭惡。借錢者通常會編撰不同悽慘的故事,把自己的頭低到塵埃裡,把自己的臉踩到泥巴里,以博取對方的同情來達到借錢的目的。

那麼,高調乞討的借錢方式呢?

阿文接到一個久違的朋友的電話,一通噓寒問暖,大談自己的事業方向。卻不曾想,最後一句才是點題:“兄弟,先借我5000塊用用”。

阿文被這種反差弄的很無語,委婉說自己沒錢,卻遭到朋友的一頓反教育。“你怎麼混成這樣,也太慘了,借5000塊都沒有”。

“借錢族”的魔鬼邏輯真可怕,應該回爐重造,將腦子這種好東西重新安上。當你借錢不成反而居高臨下教育別人的時候,你的高調就已然是沒有自知之明的“乞討”。

“借錢族”的魔鬼邏輯,我怕了

四,

池子在脫口秀裡有一個段子:“朋友找我借錢,就用身份證抵押做擔保,結果我有了十幾張身份證,卻一個朋友都沒了。我想他們的時候就拿出來看看。”

這是個笑話,卻也很現實。朋友之間借錢,你抵押的不是身份證,而是你們的友情,錢到沒到手,最後都可能情沒了。

世間道路千千萬,少走套路。你的借錢邏輯一點都不縝密,你的套路並不高明,你只是恰好用在了信任你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