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乡绅阶层是个怎样的存在?他们为何坐视明朝灭亡不管不问?

我们都知道,在中国古代,除了皇帝之外,有士农工商四个阶层。但这其实是把社会各阶层按职业来划分管理。士就是做官的,农就是农民,工和商分别是手工业者和商人,这些都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的职业称呼。如果按照权力来区分,不算上皇室成员,其实只有两个阶层:官僚阶层和平民。而官员和平民之间还有一个"特殊的阶层",那就是地主,或者说乡绅。

明朝的乡绅阶层是个怎样的存在?他们为何坐视明朝灭亡不管不问?

为什么说乡绅是个特殊的阶层?因为从严格的阶层划分上来说,乡绅地主也是平民,因为他们和普通的老百姓一样,是没有行政权力的。他们和普通百姓的差别,仅仅在于经济上比较富有。但是,政治上他们没有权力,民间生活上,他们却又能紧紧拿捏住平民的命脉,甚至比当官的权力还要好使。因此这个"中间阶层"的存在,意义非常特殊。某种程度上,这个阶层能够左右到封建朝廷的存亡。

明朝的乡绅阶层是个怎样的存在?他们为何坐视明朝灭亡不管不问?

我们一般都会认为,皇帝的权力是最大的,皇帝的命令不管对错谁都要执行。话是这样说,但实际情况却是天差地别。首先,皇帝不可能自己去办事,他的命令要下放给官员,官员负责执行。但是官员执行具体某一项命令或者政策的时候,他们是没有办法和农田里的老百姓直接沟通的。比如,朝廷今年需要大量的丝绸出口到南洋,下令民间某省把稻田全部改成桑田。负责改稻为桑的官员不可能跑到田地里跟农民沟通。一来农民搞不懂复杂的政策,二来就算沟通了,农民们也听不懂官员口中的之乎者也。

明朝的乡绅阶层是个怎样的存在?他们为何坐视明朝灭亡不管不问?

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中间阶层来作为官员和老百姓之间的"中介",或者说沟通的桥梁。这个"桥梁"无疑就是乡绅地主了。官员负责把朝廷旨意传达给乡绅们,由于乡绅和百姓都是当地互为一体的,他们之间有一套共同的话语体系,因此乡绅们就可以很好的跟百姓交流,告诉大家朝廷政策多么多么好,今年种桑肯比种稻子赚钱等等,说服百姓配合执行朝廷政策。

明朝的乡绅阶层是个怎样的存在?他们为何坐视明朝灭亡不管不问?

到这里大家基本上都能看出来,作为朝廷和民间沟通的渠道,乡绅阶层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他们的一举一动不但能够影响到小民们的生计,就连官僚们也轻易不敢得罪他们。这个阶层看似没有权力,实际上却是掌握着一个国家大量的财富,朝廷的税收,征发,通通离不开乡绅阶层在里面的活动。明朝末年,内忧外患,国库空虚,朝廷确实没有钱没有粮,而是实际上钱粮都在官员和乡绅地主手里面。

明朝的乡绅阶层是个怎样的存在?他们为何坐视明朝灭亡不管不问?

看过电影《大明劫》的朋友都会知道,电影里有这样一个片段:督师孙传庭驻守潼关,抵御闯王李自成。但是军中缺饷,孙传庭召集陕西的乡绅大户,希望他们慷慨解囊,挽救国难。但是,乡绅们为大明朝廷捐出来的钱少的可怜,而给孙传庭私人送的礼物却堆满了桌子。这说明,乡绅们根本无视老百姓的死活,也不关心李自成,更不在乎大明朝的存亡。

明朝的乡绅阶层是个怎样的存在?他们为何坐视明朝灭亡不管不问?

话说回来,假如明朝亡了,对这些乡绅又有什么好处呢?他们的财富还能保住吗?其实这正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中国的朝代更迭频繁,唐宋元明清基本上每三百年就要改朝换代一次,但是仔细想一下,换的不过是一姓君主。乡绅地主是不会改变的。就算明朝亡了,李自成当了皇帝,他也还是要通过乡绅作为联系百姓的纽带。经过历史的沉淀和洗礼,乡绅阶层也反应了过来,所改朝换代对他们的影响并不是那么大。他们也自然不会对大明朝廷有所感情。换句话说,他们不在乎谁当皇帝,只在乎谁能保住他们的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