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11時,大武口區民樂小區戴雲平家的廚房飄出陣陣香味兒。
雖然是肢體二級殘疾,但灶臺前的戴雲平手腳麻利,半個小時的時間,西紅柿炒雞蛋、小白菜炒豆腐先後出鍋。挨個嚐了下鹹淡,戴雲平滿意地點了點頭。
將菜打包好,裝好饅頭和洗好的水果,戴雲平走出家門,一跛一跛地走向臨近的那棟樓。這棟樓裡,住著她的互助對象——今年55歲的張新愛。
“孩子不在身邊,自己無法出門,雲平是我家常客,做飯拖地,洗洗涮涮,還經常去超市、市場捎東西給我。”張新愛笑著告訴記者,“吃著可口的飯菜,和她在一起聊聊天,日子過得一點兒也不孤單。”
吃過飯,戴雲平洗完碗,又開始給張新愛按摩腿。
“新愛,最近腿怎麼樣,還疼得厲害不?”
“白天還好,晚上有時疼得我都掉眼淚。”
“那我再給你多按按。抽空我再帶你去醫院瞧瞧。”
“雲平,這些年多虧了你,要不是你,我的日子還不知道啥樣呢。”
能外出曬太陽、購物,能吃上可口的飯菜,還有親似姐妹的“閨蜜”陪著說話,這是張新愛近幾年來過得最有質量的生活。多年前,一場事故,造成張新愛肢體一級殘疾,她也因此喪失了對生活的信心。她常常問自己:“以後的日子怎麼辦?還能回到朋友中間嗎?”每問一次,她心裡的底氣就少一分。這種陷入“死循環”的生活讓她沮喪不已。
改變發生在2009年。那年,張新愛搬進民樂小區廉租房,戴雲平也搬了進來。同為殘疾人,同在一個小區,兩個不幸的人開始時不時在一起拉家常。張新愛經常哭著跟戴雲平說:“像我這麼健康的人,怎麼就會殘廢了呢?”面對眼前淚流滿面的近鄰,戴雲平也哽咽了,她鼓勵張新愛要堅強,要勇敢,並將自己與殘疾做鬥爭的體會、經歷都告訴了她。
其實,55歲的戴雲平也是個不幸的人。小時候因為生病,她的身體右半側不能動,被鑑定為肢體二級殘疾。2014年,又患上子宮癌,沒過幾個月又確診得了乳腺癌。
生活的磨難並沒有將戴雲平打垮,而是給了她更多向上向善的力量。
“我小時候走路經常摔倒,大家看到了總會扶我起來。生病後也得到了不少人的關愛,雖然我們身體殘疾,但身殘志不能殘,振作起來,生活會越來越好的。”愛笑的戴雲平樂呵呵地說。戴雲平的開朗和樂觀感染了張新愛,讓她有了重新生活的勇氣。
在工人街社區,像這樣互幫互助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工人街社區轄區共有殘疾人429人,其中重度殘疾204人。如何把殘疾人發動起來,實現互幫互助,增進鄰里和睦,促進社區和諧,成為社區工作的大事。群眾在哪裡,志願服務就送到哪裡。工人街社區以群眾需求為導向,精心設計志願服務項目——殘疾人互助幫幫團,組織殘疾人互幫互助,戴雲平便是其中一員。如今,殘疾人互幫互助在社區漸成風氣,殘疾人互助幫幫團也從最開始的幾個人發展到70多人。
熱心助人的戴雲平其實也是受幫助人之一。“前些年生大病,多虧了高麗紅和倪紅英兩姐妹,經常去我家給我做飯、收拾家務。”戴雲平說,“我們同為殘疾人,更能體會到各自的難處。”
高麗紅今年55歲,一歲時發高燒導致視神經萎縮,僅存一點光感。2006年,因母親過世傷心過度,光感徹底消失。倪紅英今年58歲,肢體殘疾。每次上街,戴雲平和倪紅英為高麗紅“導航”,高麗紅給她倆當“柺杖”。
“我們之所以成立殘疾人互助幫幫團,就是讓殘疾人有一個大家庭,有困難,大家能相互幫襯著。”工人街社區黨委書記倪豔紅說。
每位殘疾人,都是被命運關閉了一扇門,但殘疾人互助幫幫團為他們打開了一扇窗。雖然在以往的日子他們失去了“太陽”,但幸好在未來他們擁有了“星星”。這樣的幸福,應該是一座城市的“標配”,而我們恰好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