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貨上門的減少,觸動的是誰的利益?

送貨上門的減少,觸動的是誰的利益?

菜鳥網絡於2013年5月28日成立,現在已經形成了4萬個站點,基本上覆蓋了一二線城市的所有社區。

最近文章《菜鳥驛站究竟是方便了我們,還是方便了快遞員?》在網上大熱,關於菜鳥驛站的談論也越來越激烈?

最後一公里一直是快遞行業的痛點。

送貨上門的減少,觸動的是誰的利益?

國家法令明確規定:

《快遞條例》

第二十五條 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將快件投遞到約定的收件地址、收件人或者收件人指定的代收人,並告知收件人或者代收人當面驗收。收件人或者代收人有權當面驗收。

那麼為何現在大量的送貨上門得不到執行?

因為最後一公里實在太難送,幾塊錢的盈利,騎著電動車來回穿插,到最後就算送不到也會遭受投訴。

這樣痛點的存在,菜鳥驛站隨之而生了。

送貨上門的減少,觸動的是誰的利益?

菜鳥驛站誕生,解決了以上的問題,快遞員不需見客戶臉色,也不用承擔違規責任,省時省力省心。

驛站,快遞櫃,是需求催生的【可選】的便民服務,看似便民的背後,實際是被資本所掌握。

送貨上門的減少,觸動的是誰的利益?

菜鳥驛站不辱使命,成功地的把上門環節給廢掉。

送貨上門的減少,觸動的是誰的利益?

菜鳥驛站真的在做便民的事情嗎?

不賺錢,不盈利?

菜鳥驛站不送貨上門,快遞經常無法被取走。

這樣的痛點,創造了需求,成功的將最後100米變成了有利可圖的產業。

送貨上門的減少,觸動的是誰的利益?

在2016年底,菜鳥就開始佈局眾包服務,

送貨上門的減少,觸動的是誰的利益?

菜鳥從中收取服務費,這樣就完成了取件環節的資本化。

取件環節的完成。

菜鳥又開始佈局派件。

2017年中旬,菜鳥直接推出了眾包代取件功能,“包裹俠”。

送貨上門的減少,觸動的是誰的利益?

現在已經發展成為了快遞員服務工具,

收派件成功的被薅了羊毛。

原本一單就一兩塊錢的提成費,現在要被菜鳥成功分流。

讓原本就不多的提成更少,讓本就該有服務變成收費,矛盾成功轉移到了快遞員身上,真是打得一手好牌啊!

被賣了還要替別人數錢。

送貨上門的減少,觸動的是誰的利益?

“點我達”,原本是餓了麼送餐的唯一合作伙伴。

2018年中旬,點我達獲得菜鳥的戰略投資。

不久之後,他們也接入了攬派件業務。

現在,外賣也加入了戰場。

快遞和外賣一起,搶單,接單,上門服務。

送貨上門的減少,觸動的是誰的利益?

派件這部分需求,被驛站和快遞櫃截流了大部分。

收派件競爭只能是越來越激烈,服務還要抽成。

競爭態勢可想而知。

快遞企業,省了人工。

但是數據和渠道都到了菜鳥手上。

送貨上門的減少,觸動的是誰的利益?

菜鳥驛站它能帶來巨大的利益,開闢更大的市場。

只是這樣的業態,除了資本,對消費者,對快遞員,對原有的快遞生態,都是災難。

送貨上門的減少,觸動的是誰的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