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勞動異化與就業難的關係)

重讀《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勞動異化與就業難的關係)

經典永不過時

此文中的第三部分用了很大的筆墨分析了在資本主義社會資本家如何剝削工人,如何使勞動產品成為勞動者的異己力量,以及無產階級為什麼越來越貧困的原因,這些都是勞動異化結果,因此,深入的分析理解“勞動異化”理論就是找到了解答無產階級貧困規律的鑰匙,對於正確分析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觀點尤其是對於破解當下的就業壓力,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重讀《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勞動異化與就業難的關係)

“勞動異化”理論主要集中在文章的第三部分,原文是這樣論述的:“機器的改進就造成人的勞動過剩”“這隻產業後備軍任何時候都是工人階級在自己同資本家進行生存鬥爭中的絆腳石,是把工資抑制在合乎資本家需要的低水平上的調節器。這樣一來,機器,用馬克思的話來說,就成了資本用來對付工人階級的最強用力的武器,勞動資料不斷地奪走工人手中的生活資料,工人自己的產品變成了奴役工人的工具。”這些表述都揭示了“勞動異化”,工人生產產品的同時,也生產出了同自己對立的力量。

重讀《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勞動異化與就業難的關係)

馬克思主義的“勞動異化”理論,通俗的講就是人的物質生產和精神生產的對象以及產品成為異己的力量,反過來變成統治人的一種社會現象;換言之,就是勞動者不僅創造產品,而且創造出一個外部存在的異己的力量同自己對立,作為不依賴於生產者的力量同勞動者對立。理論共分為四個方面:工人同自己勞動產品的異化、工人同自己勞動的異化、人同自己的類本質想異化、人同人的異化,在恩格斯的文章中他著重使用了“勞動異化”的第一個方面:工人同自己勞動產品的異化。馬克思認為,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存在著這樣一個基本事實,即工人生產的財富越多,他就越窮;工人創造的勞動產品越多,他自己就越變為更廉價的商品。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曾有這樣的描述:“工人對自己的勞動的產品的關係是對一個異己對象的關係”,這就是告訴我們: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貶值成正比。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結果,原因在於生產力的進步,機器的廣泛使用。

由於生產技術的進步,機器的大量使用,使許多生產操作變得簡單,對勞動者的體力要求也相應降低,以前需要五個工人現在需要三個或者更少;以前需要男工現在可以用女工甚至童工,這就造成了資本對勞動力需求的減少,造成了大量人的勞動過剩,出現了“產業後備軍”。

受相對過剩人口規律的支配,勞動力的供給大大超過了需求,勞動力供過於求資本家不僅可以從市場上買到廉價的勞力,而且還可以迫使工人接受較低的工資或延長工作時間,提高勞動強度,從而使工資水平大大降低,結果使資本的有機構成C:V發生變化,逐漸增大,由於可變資本的減少,不變資本的比重相應增加,剩餘價值率也相應增加,使機器成為了壓迫工人的工具。

重讀《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勞動異化與就業難的關係)

總之,“勞動異化”理論使資本主義發展生產力的手段不斷變為加強奴役、剝削和排斥工人的手段,使勞動者的成果不斷反過來反對勞動者,這也是無產階級貧困積累的重要原因之一。

重讀《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勞動異化與就業難的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