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好每一天 ,人生不后悔

常听到有人说“如果回到从前”、“假如还有来生”之类的话,言语之中往往流露出遗憾和悔恨之意。他们要么为自己曾经做过的事情感到后悔,要么为本该做却没有做的事感到遗憾。“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想必多半就是由此而生吧。

记得上学的 时候,老师为了教育我们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不要虚度光阴,免得将来后悔,总是爱引用一些警句、格言,以增强说服力,来打动我们的心。教室的墙上也贴满了诸如此类的标语,什么“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事非经过不知难,书到用时方恨少”,“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等等。这些话,成年的我们今天读来,更觉是真知灼见,无一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然而,回想当初,我们在学校里,对这些话并不是很在乎,对它的涵义也是似懂非懂,虽然偶尔也会因为良心发现,带来片刻的警醒,老实安分一阵子,但很快我们便又松懈下来,把学习的事放在一边,把老师说的话抛到九霄云外。我们照样地逃课,不交作业;照样地上山掏鸟窝,下河捉螃蟹。在我们看来,这些事情远比枯燥地坐在教室里上课要有益得多。直到后来,我们走出校门,步入社会,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面对诱人的职位和提升自我的机会,我们才惊觉自己的知识是何等的贫乏。走进拥挤的人才市场,我们眼花缭乱,坐立不安,就象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在求职的过程中,我们处处碰壁,撞得鼻青脸肿。在工作岗位上,我们单一、陈旧的知识结构也是杯水车薪,处处捉襟见肘,工作难有建树与创新。此时,再静下心来想想当初老师的训诫,是多么的语重心长,多么的具有现实意义啊!于是我们懊悔不已。我们多么想时光能够倒流,让我们回到从前,重新开始,可是这又怎么可能呢?现在,我们又用同样的话教育我们的孩子,希望他们不要走我们的老路。可是对于这些少不经事的孩子,我们又能指望他们听进去多少呢?

人有时真的很可笑,一方面,先人们为了子孙后代生活地更好,披荆斩棘,在黑暗中摸索,为我们总结了丰富的人生经验,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另一方面,我们却并不懂得珍惜,置先人的教诲于不顾,我行我素,一代又一代犯着同样愚蠢的错误,为自己埋下怨恨的苦果。我们善为人师,是事后诸葛亮,讲起道理来,头头是道,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很难做到大仁大智,总是难免“当局者迷”,“一失足成千古恨”。对真理的真正认识却是要等到时过境迁,等到有了切肤之痛,等到一切都无法挽回之时,等到后悔惆怅之日。深受病痛折磨,方知“健康是福”;饱尝战争之苦,才更加向往和平;身陷囹圄,才明白自由的真正含义;行将就木,才更加热爱生命;漂泊异乡的人,更加留恋家的温暖;等到老人已经离我们而去,才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酸楚;腰缠万贯之时,才醒悟原来金钱并非万能。人啊!在你追求尚未得到的过程中,更应懂得珍惜,切不可因之而失去了那些曾经属于你的,否则你将永远的一无所有,留下终生的遗憾。

我们来到这个世上,纯属偶然。生命因为只有一次,才显得更加可贵,每当我想到这里,我浑身上下,每一个细胞都忍不住震颤。我究竟应该以何种方式来度过组成生命的每一天、每一个小时、甚至是每一分钟,才算对得起父母赋予我的生而为人的机会呢?人应该怎样活着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才不枉来世一遭呢?这是每一个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凡人,我们平凡地来到人世,平凡地生活,平凡地工作,并且最终都将平凡地死去。活着是我们唯一的机会。我们一定要热爱生活,珍爱生命,勿让生命中的每一分钟白白地流逝。我们要善于以人为师,以史为鉴,明智地避开人生中的暗礁和险滩,少走弯路,最大限度地提升生命的广度和深度。我们要有目标,有追求,并为之采取切实的行动,去体验成功带来的幸福和喜悦。最重要的是我们要过好眼下的每一天,不要去追悔无益的昨天,更不要让今天沦落为明天的悔恨。真心真意地过好每一个属于你的今天,便是你无怨无悔的今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