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不亂性,死不動心(深度好文)

有一隻狐狸想溜進一個葡萄園裡大吃一頓,但是柵欄的空隙太小,它鑽不進去。在狠狠地餓了三天後,總算能鑽進去了,但是當它大吃一頓以後卻又出不來了,只好在裡面又餓了三天才出來。這時狐狸感慨地說:“忙來忙去,到頭來還是一場空。”

當一個人靜下來的時候,有沒有問過自己是否像這個故事中狐狸一樣——忙來忙去,最終卻一無所獲。生活有時候會忙亂不堪,停滯不前,甚至走投無路,而這種困惑往往源於自己生活中的混亂。梁漱溟先生稱之為——生命的淤塞。生命如水流動,一旦淤塞便會渾濁,讓你看不清生命的真諦,生活之亂也正是因為心被他物遮掩了,人變得惶惑不安,不知何去何從。

忙不亂性,死不動心(深度好文)

《菜根譚》中提到要想在事務繁忙時,保持冷靜的態度而不至於本性大亂,就必須在平時修身養性,培養自己清晰敏捷的頭腦,在生命走向終結的時候能夠從容鎮定,就必須在平時對生死有透徹的領悟。

忙與不忙,懼與不懼,事實上都是我們內心的狀態,當我們能把“太在乎”放下,用坦然自然的心態去做人做事,那麼再忙也只是身忙,心不忙,面對生死也能鎮定自若了。


忙不亂性,死不動心(深度好文)

一日,弟子向神山僧密禪師請教:“請師傅談一談生死之事。”

禪師說:“你什麼時候死過?”

弟子說:“我不曾死過,也不會,請師傅明示。”

僧密禪師說:“你既不曾死過,又不會,那麼只有親自死一回方能知道死是怎麼一回事。相傳六祖慧能禪師彌留之際,弟子痛哭,依依不捨,大家都將它視為再生父母,六祖氣若游絲地說,你們不用傷心難過,我另有去處。”

弟子開悟,原來生死只是里程碑。

禪師想要告訴弟子的道理是,不要太在意生死,如此才能看破生死,這個世界總是處在因果循環中,有得必有失,有福必有禍,有生必有死,既然是這樣,很多東西我們是無法去創造和左右的。


忙不亂性,死不動心(深度好文)


徹悟生活,看破生死,不是學曹孟德“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嘆息;也不是蘇東坡“人生如夢”的無奈;更不是看破紅塵的消極頹廢。而是想,人生苦短、生命易逝,今天能健康、自在安樂的活著,我們就沒有什麼理由不去尊重生命、熱愛生活、好好活著、過好生命中的每一天。今天就是生命——是唯一你能確知的生命,少了憂慮,恰好也落得瀟灑與清淨。

也許我們放棄了舟馬,但卻收穫了滋潤的心靈。在人生路上慢慢地行走著,裝一顆探求的心靈,攜一份悠閒淡泊的神思,看一看人間百態,品一品世間甜苦,聞一聞鳥鳴蟲嘶,嗅一嗅芳草鮮花,不做高深評論,“忙不亂性,死不動心”,只需要用心去感觸、去領悟,你就會發現生活是如此五彩繽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