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的祠堂,为何会被老百姓砸毁,哪招来的这么大怨恨?

此事听来很像演义,却是一件真事儿,新旧唐书都有相关的记载。

不过老百姓痛恨的不是狄仁杰,而是狄仁杰的儿子狄景晖,因为太恨他了,无处发泄,就把火发在了他父亲的头上,砸了狄仁杰的祠堂。

这是典型的古代版坑爹。

狄仁杰的祠堂,为何会被老百姓砸毁,哪招来的这么大怨恨?

先说一下狄仁杰为什么会有祠堂。

很多人认识狄仁杰是通过《神探狄仁杰》、《狄仁杰之神都龙王》等影视剧,荧幕上的狄仁杰不仅智计无双、断案无数,而且不惧权贵、刚正不阿,才智与品行都十分令人佩服。

其实真实的狄仁杰比影视剧里的更牛,人生更为精彩。他断案如神,任大理寺寺丞时,在一年内处理了大量的积压案件,共涉及17000余人,无一人喊冤。这是什么概念?这就说明这么多案件无一冤假错案。

因能力突出,狄仁杰得到武则天的重用,引来酷吏来俊臣等人的嫉恨,诬陷他要谋反,被贬到彭泽当县令。

狄仁杰的祠堂,为何会被老百姓砸毁,哪招来的这么大怨恨?

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首领孙万荣作乱,攻陷了冀州大部分地方,河北为之震动。武则天为了稳定局势,启用狄仁杰为魏州刺史。这里解释一下,冀州和魏州是指同一个地方,唐朝时两个名字改来改去。

魏州原来的刺史为了抵御契丹,把周边百姓都赶入城中,协助官府修缮守城器具,加固城墙。狄仁杰却把百姓都放回家,让他们照常出城劳作。

孙万荣看到这种情形,惊疑不定,不敢轻易出兵。再加上狄仁杰名声极大,人人都知道他特别聪明,孙万荣怀疑其中有诈,竟然不战而退,改去进攻别的地方了。

魏州兵祸消弭于无形,百姓们感激狄仁杰,争相为他建立祠堂,颂扬其德。活着时就有的祠堂称为"生祠",只有大德之人才有这种待遇。

狄仁杰虽然没有主动要求百姓为自己建生祠,但有了生祠还是很高兴,因为这不是简单的名利,而是代表着百姓对他的认可。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对于一位关心百姓疾苦的官员来说,这是最重要的,所以他很珍惜。

可他万万想不到,自己在魏州建立的好名声,会被儿子败坏殆尽。

狄仁杰的祠堂,为何会被老百姓砸毁,哪招来的这么大怨恨?

狄仁杰有三个儿子:狄光嗣、狄光远、狄景晖(原名狄光昭),长大后都走上了官途。

狄光嗣是长子,最得狄仁杰看重,从小用心培养,并举贤不避亲,把他推荐给了武则天,任户部员外郎,武则天夸他很称职,后来官途坦荡;次子狄光远,在狄仁杰被诬陷时积极奔走救父,曾持狄仁杰所写的帛书向武则天鸣冤,官至州司马。

长子、次子虽然没有继承狄仁杰的聪明才智,至少品德没问题。三子狄景晖却长歪了,入仕后到了父亲曾经战斗过的地方魏州,担任司功参军,贪婪残暴,鱼肉百姓,惹得治下的人们怨声载道。

司功参军并不是多大的官,只是正八品,相当于县丞,本来做不了这么大的恶。但狄景晖背后有人,上司、同僚们不敢多管,他就越来越放肆,老百姓忍无可忍,激愤之下砸了狄仁杰的生祠。

狄仁杰的祠堂,为何会被老百姓砸毁,哪招来的这么大怨恨?

很多人会说狄仁杰被儿子连累,死后不得安宁,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因为狄仁杰当时还活着呢,得知儿子的种种不法之事,非常愤怒,立刻罢免其官职,让他回家当个平民百姓。

很多官员为狄景晖说情,狄景晖也在父亲面前苦苦哀求,表示一定会痛改前非,求父亲给他一个机会。但狄仁杰都没有答应,还对他说贪官就应该受到惩处,这是用人之道,兴邦之法。

所以,大唐子民砸狄仁杰的祠堂,不是因为痛恨狄仁杰,而是恨他的儿子狄景晖。狄仁杰也没有包庇儿子,做出了公正的处罚。

狄仁杰在史上的评价极高,他刚正不阿,嫉恶如仇,又力劝武则天还政于唐,避免了有可能发生的分裂,是那个时期最为杰出的政治家。唯一的瑕疵,大概就是没有教育好小儿子狄景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