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腫瘤醫院張小田主任回答“接吻真的會傳播幽門螺旋桿菌嗎?”

2005年諾貝爾醫學獎授予了澳大利亞科學家馬歇爾和沃倫,以表彰他們發現了導致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的細菌——幽門螺旋桿菌。幽門螺桿菌的發現,革命性的改變了人類對胃病的認識。同時加深了我們對慢性感染、炎症和癌症之間關係的進一步認識。那麼幽門螺桿菌到底是什麼細菌?它的傳染渠道有哪些?如何有效預防和治療?針對這些問題,讓我們聽聽北京腫瘤醫院消化腫瘤內科張小田主任怎麼解答。

播放

暫停

進入全屏

退出全屏

00:00

00:00

重播

刷新

試試

幽門螺桿菌是一種感染人體胃部的螺旋狀細菌,人是這種病菌的唯一自然宿主,該細菌表面非常光滑,其一端有4~6根鞭毛,鞭毛的擺動為幽門螺桿菌的運動提供了足夠的動力,使其能迅速穿過胃的黏液層並覆蓋在胃黏膜上。胃內的胃酸酸性很高,許多細菌會被胃酸殺死,但由於幽門螺桿菌有一種適應性的酶和蛋白,所以可以在胃的酸性環境中生存。它常常隱藏在胃黏膜上皮表面和胃黏液的底層,從而減輕了胃酸的作用而得以生存。感染幽門螺桿菌不僅會導致胃炎,而且可能引發胃癌或胃部淋巴瘤。在體檢的人群中,幾乎每次都能遇到很多體檢出幽門螺桿菌呈陽性的患者,前來諮詢如何治療,擔心自己會癌變。提醒廣大患者朋友們,對於幽門螺桿菌我們要辨證認識,不是每個人感染了都要殺除的,要根據個人具體情況進行決定。

幽門螺桿菌的傳染性很強。拿潰瘍病的傳染機會來說,它可能比肝炎和肺結核還大。而常人的觀點是:癌症不傳染。胃癌會不會傳染,這還需進一步研究,目前尚不必過於擔憂,要點是應防範幽門螺桿菌的傳染,防止得胃腸疾病。

北京腫瘤醫院張小田主任回答“接吻真的會傳播幽門螺旋桿菌嗎?”

1、口腔

幽門螺桿菌是經口腔進入人體的,因為這種細菌常存在於病人和帶菌者的牙垢與唾液中。因此,注意口腔衛生、防止病從口入,就是預防幽門螺桿菌感染、預防胃病與胃癌的重要措施。中國有不少嬰幼兒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就與大人口對口餵食有關。南京曾有1歲多的孩子得胃病住院的事,後來查明是奶奶餵食時習慣用嘴吹涼食物,甚至先將食物放在嘴裡嚼碎後再喂孩子,從而把自己的胃病傳給了孫輩。非洲小孩的幽門螺桿菌感染率高,也是母親習慣先咀嚼再餵食的緣故。

2、共餐

亞洲人使用筷子在一個大碗裡吃菜的習俗,使唾液裡的細菌有機會通過筷子傳播到食物上並在相互傳染。當然,這種用餐方式還可傳播其他疾病,所以我國醫學家早就呼籲:要改變用餐方式,宜選擇分餐制或使用公筷。

3、飲用水

科學家在一些拉美國家的飲水中發現了幽門螺桿菌,研究還發現這些細菌可在河水中存活3年。專家也證實幽門螺桿菌可在自來水中存活4-10天。因此,要做到喝開水不喝生水、吃熟食不吃生食,牛奶則要在消毒後再飲用。

4、接吻

實驗證明,潰瘍病患者與人接吻,也有傳播此病的危險,應加警惕。

幽門螺桿菌的發現給人類研究胃病提供了有利線索,同時幽門螺桿菌對人類的傷害也不容忽視,雖然不是每位感染幽門螺桿菌的患者都需要治療,但日常生活中我們還是要做好預防工作。如果您感覺長期胃部不適、胃脹、胃痛、胃酸、口腔異味,可能是感染了幽門螺桿菌,要及時去醫院“吹口氣”,檢驗是不是幽門螺桿菌呈陽性,並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殺菌治療。

北京腫瘤醫院張小田主任回答“接吻真的會傳播幽門螺旋桿菌嗎?”

對於幽門螺桿菌的治療,西醫臨床上多采用四聯療法進行殺菌,所謂四聯療法就是,標準劑量 PPI+標準劑量鉍劑(2 次/天,均為餐前 0.5 h 服用)+2 種抗菌藥物(餐後即服)。

這個可不能想當然自己去買抗生素吃,要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正規進行抗幽門螺桿菌的治療,否則可能沒有效果,還可能增加耐藥機率,抗幽門螺桿菌治療有一套規範流程,大家一定要到正規醫院的消化專科診治。另外,也並不是所有的幽門螺桿菌檢測陽性就需要進行抗幽門螺桿菌治療,如果沒有臨床症狀,或者症狀不明顯,胃粘膜損害輕,不一定要進行抗幽門螺桿菌治療,可以定期隨訪觀察複查。但如果有消化性潰瘍、早期胃癌手術後,以及前面說到胃相關性淋巴瘤,這幾種情況必須要進行抗幽門螺桿菌治療,而對於檢測到幽門螺桿菌,同時伴有胃粘膜萎縮、糜爛或消化不良症狀的慢性胃炎,長期使用非甾體抗炎藥,非潰瘍性消化不良,胃癌家族史等情況,也建議進行根除幽門螺桿菌的治療。

北京腫瘤醫院張小田主任回答“接吻真的會傳播幽門螺旋桿菌嗎?”

普通門診:週一、週三上午(京醫通)

特需門診:週二下午(京醫通)

特約門診:1851809313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