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絕形式主義的虛招

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刻,中央再次向形式主義亮劍。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

《關於持續解決困擾基層的形式主義問題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作風保證的通知》,明確要求深化拓展基層減負工作,堅持標準不降、力度不減,緊盯老問題和新表現,全面檢視、靶向治療,進一步把廣大基層幹部幹事創業的手腳從形式主義的束縛中解脫出來。

形式主義大家並不陌生,或多或少都遭遇過,內心都很厭惡。在生態環境領域,形式主義同樣是頑疾,甚至導致很多生態環境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例如,一些地方看到督察組來了,就讓企業緊急停產,“以停代改”避風頭;在黑臭河治理過程中,一些地方不在控源截汙上下功夫,反而通過撒藥治汙走捷徑,在河長巡河時提前規劃路線、封堵排汙口、放優質水進河道以遮掩問題;還有的以會議落實會議、用文件表示重視,現場檢查走過場、有檢查無監管,達標困難就在監測數據上做文章;有的地方編造文件應付督察,明目張膽抄襲整改方案;有的單位做環評時抄別的地方的環評文件,連地名都沒有改。如此敷衍應付,生態環境問題如何能得到解決?

飽受詬病的“一刀切”,看似態度堅決、措施有力,其實也是典型的形式主義。

比如,一些地方和部門平時不努力,遇到督察、考核、重汙染天氣應急等情況臨時抱佛腳,“一關了之”“先關再說”,念歪了環保經。再比如,以強制禁煤方式推行清潔取暖,嚴重影響群眾溫暖過冬;盲目擴大禁養區,打著環保的名義擅自搞無豬縣、無豬市等,看似不折不扣堅決落實政策措施,實則是不願作為、不會作為、不敢作為的懶政。用簡單粗暴的方式解決問題,必然危害不小。

督察組、考核組很快會離開,人民群眾才是最終“閱卷人”。問題不能真正得到解決,群眾不可能滿意。挖空心思做表面功夫、搞花樣文章,就是在做“自以為領導滿意卻讓群眾失望的蠢事”。出現此類“蠢事”,根源在於扭曲的政績觀作祟,沒有真正把生態環境保護作為重要政治責任來擔當,一直想著“讓領導滿意”,卻忽視了群眾利益,最終也會讓政府信用受損。

形式主義之弊非一日之寒,要徹底解決也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杜絕形形色色的形式主義,築牢思想政治根基是首要問題。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始終牢記人民利益高於一切,將群眾是否滿意作為衡量工作成效的標尺。要改變工作績效的評價方式,多聽群眾的意見,用群眾的火眼金睛識破形式主義的虛功。同時,要通過執紀問責,嚴肅查處種種形式主義做法,讓不幹實事的人得不到好處,消除形式主義的土壤。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是關鍵。汙染治理來不得半點虛功,必須堅持嚴字當頭,在實字上下功夫。汙染防治攻堅戰已進入決勝之年,還有很多“硬骨頭”要啃,時間緊、任務重,再疊加疫情影響,更需要繃緊弦、加把勁,真正把環境保護決策部署抓緊抓實抓細,以群眾的滿意度來檢驗工作的實際效果。要創新思路、創新舉措,收起形式主義的虛招,多出精準有效的實招,不幹“蠢事”,多幹實事。

整改方案、表態材料可以抄襲,但抄不來綠水青山。汙染防治攻堅,是一場硬仗、苦仗,需要動真碰硬、狠抓落實,容不得任何懈怠。形式主義改善不了環境質量,弄虛作假只會弄巧成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