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後激情不減的人——我大嫂的青春往事與金秋歲月

​我們家族的老師們(五)


退休後激情不減的人——我大嫂的青春往事與金秋歲月

大嫂的兒子、兒媳、孫兒、孫女


大嫂的真實故事,我也是幾十年後的今天才完全知曉。


退休後激情不減的人——我大嫂的青春往事與金秋歲月

大嫂在師範學校進修時


童年時跟隨母親走進偏僻小山村

大哥嘴裡的“大妹子”,真實姓名叫關慶娥,是我們隔壁村莊桃子坪的女子。

“大妹子”的母親本來是縣中醫院的一名助產師,由於沒有文化,被父親拋棄。1960年一歲的“大妹子”跟隨母親,投奔外婆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幸運的是,當她三歲的時候,遇到一位單身大齡的好心男子,心甘情願做了“大妹子”的繼父。


退休後激情不減的人——我大嫂的青春往事與金秋歲月

大嫂回到老家磨豆腐


繼父是縣林業局木材公司的員工,經常要下鄉測量木材,母親沒有工作,一家人的生活也很困難,直到1965年,六歲的“大妹子”應當是上學的年齡,繼父才把母親安頓在老家一個偏僻的小山村裡(就是我們村隔壁的桃子坪村)。雖然貧困,但從此她和母親也算有了一個安穩的家。


退休後激情不減的人——我大嫂的青春往事與金秋歲月

大嫂家的村莊在田野邊的嶺上


揹著妹妹去上學

“大妹子”到了上學的年紀,由於爺爺、奶奶過世早,妹妹無人看管。在那個重男輕女的年代,母親吃盡了沒有文化的苦頭,所以不論怎樣都想讓“大妹子”繼續上學,只是需要“大妹子”背上妹妹去上學。

退休後激情不減的人——我大嫂的青春往事與金秋歲月

大嫂在師範學校進修的畢業照


“大妹子”她們那個屯並沒有學校,需要揹著妹妹走一里多路來到我們屯的小學來讀書。我們屯的學校也就是一個一年級到三年級的複式班(一個老師要教三個年級的課),實際上,三年級就她一個人,其他大一點的小孩都去村七年制中心校上學啦。

直到妹妹大一點,上四年級時,“大妹子”才有機會不用再背妹妹上學,而是一個人走到五六里路遠的村中心校去,可以安安穩穩的坐下來,可以完整地聽老師講課,認真學習。

由於“大妹子”在屯裡的複式班上課時,習慣了一個人一個班,養成了自覺學習的好習慣,於是基礎不是很好的她一年之後就嶄露頭角,在班上成了尖子生。常常得到老師的誇獎,初中兩年,她在班裡還當了班長。

退休後激情不減的人——我大嫂的青春往事與金秋歲月

大嫂在師範進修時與同學合影


當上民辦老師的日子

1976年七月,剛踏出學校大門的“大妹子”,也許是家庭成分好,也許是她學習一貫優秀,也許是繼父是吃國家糧的,也許是她們村讀書人也比較少,高中畢業的她被老師極力推薦去當民辦老師,一個月24塊錢的生活費,12塊錢現金髮到手上,還有12塊錢是各個村生產隊的糧食統籌。

退休後激情不減的人——我大嫂的青春往事與金秋歲月

在師範進修時充滿青春朝氣的大嫂和她的同學


從學校到學校,單純、幼稚的“大妹子”也不知道怎麼給學生上課。站在講臺上,感覺是趕鴨子上架!一年級漢語拼音“大妹子”當初也沒學好,所以要從頭學起。音樂課也是年輕老師的事,所以“大妹子”也得從頭學起。邊學邊教,有點現炒現賣的感覺。

“大妹子”所在的學校都是老教師,年輕老師極少,於是她很羨慕那些在工廠做工或者在興修水利的同齡人。因為那裡是年輕人聚集的場所,雖然累一些,但是可以和大家一起有更多的共同話題。當民辦老師那段時間對“大妹子”來說有點苦悶,她甚至渴望當一名赤腳醫生,能幫病人解除痛苦,可能也比她在這裡做民辦老師要好。

當民辦老師的時候,到了寒假卻沒有休假,而是跟著別的老師一起去縣裡的水庫幫忙修水利去了。雖然辛苦,但是“大妹子”卻有意外的收穫——她在那次修水利中認識了在大隊小學做民辦老師的我的大哥。

退休後激情不減的人——我大嫂的青春往事與金秋歲月

第二排左一為我的大嫂


“大妹子”出嫁,我和大哥去接親

1977年開始恢復高考,縣師範學校招收70幾名民辦教師進修,“大妹子”是鄉里13位被錄取的民辦老師中唯一的一名女生。在師範學校,“大妹子”找到了學習的樂趣,又有我大哥不時寄去的有趣情書,當然不再感到苦悶了。

記得那時候我還在讀小學,有一次大哥和正在談戀愛的“大妹子”一起去縣城,帶上我這個小燈泡一起。我們從村子裡翻山越嶺走幾十里路去的,對於我來說,挺遠的,但是我感覺大哥和他稱呼作“大妹子”的長辮子女孩,一點都不覺得遠,他們一路上說說笑笑,根本不覺得累,恐怕嫌路不夠長呢!

退休後激情不減的人——我大嫂的青春往事與金秋歲月

大嫂這身打扮,是那個年代的知識分子裡最流行的吧?


在她以優異的成績從師範學校畢業時,就直接跟隨大哥而去,到了家鄉那個位於山區的鎮上小學去工作。當然,“大妹子”和大哥就要成為一家人了。

他們結婚的時候,是快放寒假的時候,但是學校還有工作要做,所以婚事完全是靠兩家人幫忙操辦的,他們等雙方家裡賓客都到了,才從那個山區鎮上坐上幾個小時的班車,再走上十里路才趕回家來。

估計是我因為之前做過他們的“電燈泡”,所以被大哥安排跟著他一起去隔壁的村莊接親。我發現,到了“大妹子”家裡時,按照家鄉的習俗,她正在擺滿嫁妝的閨房裡抹眼淚,可是一看見去接親的大哥,馬上破涕為笑,我聽到“大妹子”孃家人在一旁善意的取笑她,但是她顧不上,笑著跟著大哥走了。

退休後激情不減的人——我大嫂的青春往事與金秋歲月

大嫂、大哥、侄兒在家鄉縣城公園裡合影


和那個年代很多年輕老師那樣,在小學裡,都是萬金油。要做班主任、帶學校的文藝隊、什麼課程都要教,練習出題、刻鋼板丶複印都是自己動手。 大嫂在那所山區鎮小工作了8年,後來大哥調到縣城,也一起來了縣城,先在原來她進修過的師範學校裡做財務工作,後來調到縣鎮小,繼續做小學老師。

退休後激情不減的人——我大嫂的青春往事與金秋歲月

與學生在一起的大嫂


有多年教學經驗的大嫂,工作得心應手,她所教的班級曾經獲得全市裡縣級統考第一名,帶的班級獲得全市班級優秀中隊,教學論文曾經獲得全省一等獎等。大嫂的工作如此順利,除了她本身的努力外,也離不開家裡有個全身心支持她的“家庭主男”——我們的大哥。

退休後激情不減的人——我大嫂的青春往事與金秋歲月

和驢友們一起享受徒步樂趣


平時除了和大哥一起早上去跑步、晚上去散步外,大嫂在週末還會和一群志趣相投的驢友去徒步,在鍛鍊身體的同時,把家鄉的山山水水盡情看個遍。


激情不減 歲月如歌

退休後激情不減的人——我大嫂的青春往事與金秋歲月

退休後的大哥大嫂


時光飛逝,尚存在我腦海中的長辮子女孩,轉眼到了退休的年齡。

退休後激情不減的人——我大嫂的青春往事與金秋歲月

大嫂帶著滿100天的孫女到醫院去看望當護士的兒媳


不過,感覺大嫂退休後的生活比她工作的時候要精彩得多,大嫂也越來越年輕,越來越時尚了。

退休後激情不減的人——我大嫂的青春往事與金秋歲月

大哥大嫂和侄兒在南寧街頭


大嫂最欣慰的事情是,她年輕時想當醫生的願望,兒子為她實現了。

退休後激情不減的人——我大嫂的青春往事與金秋歲月

大嫂的兒子林琦成了外科大夫


不僅兒子是醫生,兒媳婦也是在醫院裡工作的護士,溫柔美麗,善解人意,讓大嫂很是歡喜。

退休後激情不減的人——我大嫂的青春往事與金秋歲月

大嫂美麗溫婉的媳婦工作照


兒子結婚後,大嫂和大哥一起來到省城,與兒子兒媳生活在一起。

退休後激情不減的人——我大嫂的青春往事與金秋歲月

大哥大嫂帶著孫子孫女在南寧的地鐵上


從此,照顧兩個小孫子就成了大嫂的主要任務,但是帶孫子總是有很多樂趣的,所以我們發現大嫂也樂在其中,不時地想與我們分享她的大寶和小寶的可愛。


退休後激情不減的人——我大嫂的青春往事與金秋歲月


遠離了小城那些一起遊山玩水的驢友,以前都不怎麼愛弄飯菜的大嫂迷上了做美食。

退休後激情不減的人——我大嫂的青春往事與金秋歲月


經常變著花樣弄出一桌又一桌的好飯菜,給一家人享用,或者和小區的鄰居一起共享“百家菜”,其樂融融。

退休後激情不減的人——我大嫂的青春往事與金秋歲月


再拍幾張發朋友圈或者發到林家人微信群裡,讓我們大家也得飽飽眼福。後來想,為什麼大嫂退休後這麼喜歡做美食,估計是微信朋友圈的功勞,或者是可以在“今日頭條”裡發微頭條的動力吧(呵呵)!


退休後激情不減的人——我大嫂的青春往事與金秋歲月


大嫂還玩轉自媒體,經我建議後在今日頭條註冊,只有6個粉絲的大嫂,疫情期間,第一次把她做的美食拍照發個微頭條,居然引來1.4萬的閱讀量,旗開得勝!

退休後激情不減的人——我大嫂的青春往事與金秋歲月

大嫂與大哥在南寧


退休後大嫂來來兒子家裡,離開了家鄉那些驢友,就很少去徒步了。但是她經常和鄰居一起,相約出去在南寧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走走,看看城市日新月異的變化,也覺得很有收穫。

退休後激情不減的人——我大嫂的青春往事與金秋歲月

大嫂一直保持一顆文藝青年的心,在她60歲的時候寫下小詩一首:

一江春水向東流,

磋跎歲月六十秋。

黑髮積霜伴日月,

夕陽晚霞心絃扣。

三尺講臺寫人生,

不為功名一世休。

幸有尋常七件事,

鍋碗瓢盆樂無憂!

誰說這麼精彩的人生是磋跎歲月呢?應該是歲月如歌,激情永遠吧!

退休後激情不減的人——我大嫂的青春往事與金秋歲月

大嫂的孫子林俊池在地鐵站


原創作品,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歡迎留言、歡迎轉發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