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克托县古城镇:积极发挥当地人才作用带动集体经济发展


托县融媒体中心 活力托克托 今天

托克托县古城镇:积极发挥当地人才作用带动集体经济发展

托克托县古城镇:积极发挥当地人才作用带动集体经济发展

新的时代背景下,农村集体经济经营过程中涉及到的资源和参与主体已经超越农村边界,且对农村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托克托县古城镇积极发挥人才作用,坚持把当地积极分子用起来、把退休的老同志请出来、把外出的能人志士请回来,让困难群众走进来,在推动全镇精准脱贫和集体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政府+龙头企业+贫困户”促脱贫。充分依靠当地党员致富带头人罗利恒,发挥恒富牧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把贫困户纳入产业发展链条中,带动集体经济发展,推动脱贫致富。古城镇奶牛场是一个由9个行政村先行入股共同创建的集体老企业,由于前几年奶业市场疲软和行业标准提高,奶牛场面临极大困境。2017年内蒙古恒富饲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六家竞标企业中脱颖而出,承包了古城镇奶牛场,承包费为每年80万元。9个村委会每年分别增加8万元的集体收入,并为全镇提供8万元的精准扶贫保障资金,解决了原永圣域乡9个行政村集体经济长期为零的状况。镇政府把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的150万元投入到古城镇奶牛场,使原古城乡16个行政村每年每村可增加11500元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时,为当地农民提供60多个就业岗位,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

内蒙古恒富饲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积极响应各级党委、政府的号召,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时期主动参与“精准扶贫”工作,通过“奶牛托管”、资产租赁等模式,大力发展奶牛养殖、肉牛养殖等项目,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以农民增收,稳定解决温饱、脱贫致富奔小康为目标,充分挖掘经济发展潜力,努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全镇贫困户发展能力,增强“造血功能”,使农民纯收入逐年得到提高,带动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对全镇各村因年老体弱无劳动力及生产经营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不强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托管代养奶牛来降低养殖风险,增加收入,壮大集体经济。

截至目前,镇政府共投入扶贫资金861.3万元实施了奶牛托管、肉牛养殖等产业扶贫项目。通过保本分红、资产收益等方式,每年收益65.078万元,贫困户年人均增收1665元。并可解决20万亩玉米秸秆的回收利用和玉米收购,解决100多人就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获得了双丰收,也为古城镇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以农养牧、以牧促农”产业格局的形成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二是“村党支部+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促增收。积极向厅级退休老干部刘彪请教,大力推广西黑沙图村“金果来农民专业合作社”经验。2014年,西黑沙图村借助国家5000亩土地整理项目契机,在刘彪同志的指导和村党支部引领下,西黑沙图自然村182位村民以土地入股形式成立金果来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风险共担,利益均沾”,全面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道路,只用18个人经营4000多亩土地,让更多的老弱病残人员解除生产生活后顾之忧,让更多的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从事其他工作。人均分红从1000元上升至2019年的5000多元。2016年开始,周边新地梁、东黑沙图和小营子自然村纷纷效仿,以同样方式分别成立了金宝来、玉果来、银果来和万家富农业合作社,社员发展到了700多人。2018年3月又由金果来合作社牵头注册成立了联合社,同年合作社被评为“国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黑沙图村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依托,深挖农民内生动力,整村推进脱贫攻坚,持续实现增收。现有4户8名贫困人口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年人均分红4000—5000元,而且逐年增涨。合作社主动承担社会责任,2019年金果来合作社为贫困户范桂梅解决欠债6万元,投入2000元对7户贫困户进行慰问。2020年古城镇将大力宣传并在古城村培养带头人进行实施。把更多的贫困户纳入产业发展链条中。通过整理闲置土地资源,把土地入股或经营权流转给合作社统一管理,以推行土地股份合作的方式,为农民提供劳务服务、农资供应、农产品购销、科技服务等综合服务,以有偿服务的方式增加集体收入,有效带动农民发展致富。

三是“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农户”发展特色农业脱贫增收。以返乡创业先进典型董喜才泽园蔬菜基地为依托,一方面,发展用地为周边南台基村和塔布板申村土地出租和村民务工带来可观收入。另一方面利用好现有960个蔬菜大棚,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发挥资源优势,争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打造优势产业带,带动全镇产业调整。通过科学比对,种植蔬菜的收益要比种植玉米的收益每亩高3—4倍,在南园子、什力邓、西云寿等村适度引导扩大甜菜、蔬菜、瓜果等优势农作物的种植面积,是当前实现土地收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

四是调动“两委”带头人积极性,出租土地激活集体经济。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乔富营、西云寿、满水井等村党支部、村委会通过引进优秀企业,出租集体土地,年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了20万元以上。土地资源得到科学合理利用,劳动力就近就业得到保障,集体经济逐年壮大,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活力托克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