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降降降降降降降降!

曾经屡次拉高CPI、牵动消费者神经的猪肉价格,终于下降了。而且,这一次还是N连降。

最新数据显示,肉价已迎“9连降”。瘦肉型白条猪出厂价,自2月12日冲击到每公斤51.18元后,已经连续9周下跌;截至4月16日,猪肉价格已跌至每公斤43.38元,跌幅高达每公斤7.8元。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魏宏阳谈到肉价下降时表示,“这是一个很大的降幅。”

买肉的少了,卖肉的多了,价格能不降吗

过去“涨”个没完,如今“降”个不停,猪价虽然仍处于高位运行,但好歹看到了大口吃肉的曙光。

有小伙伴不禁要问了,“幸福咋来得这么突然?”

其实道理很简单,猪肉价格主要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现在市场供需形势变了!

一方面,买肉的少了!

一季度恰逢春节假期,本是猪肉消费的旺季,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餐饮行业陷入谷底,一季度收入较去年同期下降46.8%。随之而来的是,餐饮业对猪肉的需求量大幅下降,直接导致猪价“跌跌”不休。

不仅如此,大家的消费观念也变了。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61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3.9%。赚的少了,花的还能多吗?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082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12.5%——收支一比较,猪肉这么贵,为了健康,还是多吃素吧。

另一方面,肉越来越多了!

随着疫情好转,全国生猪产能持续恢复。3月份,能繁母猪存栏环比连续6个月增长,增幅为2.8%;新生仔猪连续2个月增长,增幅为7.3%;生猪存栏也是连续2个月增长,环比增长3.6%。

不仅存栏量提升,大体型白条猪上市量也呈现出居高不下的态势。此前,有部分养殖户存在惜售心里,毛猪积压时间过长,但随着猪肉价格连续下降及养殖成本增加,养殖户对未来行情的预期有所降低。因此,造成大量白条猪同时上市,进一步拉低了猪肉价格。

好消息,未来猪肉价格波动下行是大概率事件

餐饮消费不火了,消费者更加理性了,生猪生产逐步恢复了,再加上中央时不时地向市场投放储备冻肉,“二师兄”的身价终于开始贬值了。未来,猪肉价格是继续“凉”下去,还是会触底反弹?

对此,专家表示,即便是“9连降”,猪价仍处在高位运行,相比去年同期涨幅依然明显。同时,猪肉市场尚未出现趋势反转,价格下行通道仍未完全打开。

首先,生猪供给仍然总体偏紧。农业农村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屠宰企业屠宰量2341.43万头,同比减少37.2%。加上春季是补栏高峰,出栏节奏将有所减缓,生猪供给总体仍然偏紧。

其次,消费复苏将带动猪价企稳。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副研究员朱增勇表示,随着国内疫情缓和,餐饮业将逐步回暖,集团消费和外出消费有望逐渐复苏,4月下旬全国猪价或将呈现企稳趋势。

但从长期看,经历了去年猪肉价格大涨后,我国多个地区出台了鼓励养殖户养猪的政策,在政策带动,以及猪肉价格上涨的刺激下,我国生猪存栏量逐步恢复,虽然目前还未恢复到往年的平均值,但是生猪存栏量已经不像去年那样紧缺。

总之,未来猪肉价格波动下行仍是大概率事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