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15人】蔣話:《江南週末》一直很有包容度,這點一定要堅持

 

嘉報副刊,歷經三代人。

 

2005年4月8日,《江南週末》創刊。不久由6個版擴至8個版。

 

2008年起,《江南週末》改版,8個版的綜合性文化副刊減至4個版,迴歸純文化。

此後,我們做的副刊不僅僅是《江南週末》。也不僅僅是紙媒。

從網絡版到微博到微信公號再到讀嘉,我們一直在觸網求變,只為了與時代與讀者貼得更近。

我們的定位是:打造一份有溫度的人文副刊。

 

15年過去了,如果不是這次特別的採訪,真的不知道,原來這份副刊曾經影響和溫暖過不少人。


讀嘉人文頻道正陸續推出15個與《江南週末》發生交集的人,風雨15年,且聽他們訴說與一份地市報副刊的緣分,並分享他們的智慧——


現在來聽聽,90後青年作家 、嘉興市網絡作家協會主席蔣話怎麼說。

 


蔣話

 

【蔣話,青年作家,嘉興市網絡作家協會主席,著有《乾坤》《齋冷》等。《江南週末》見證其成長。】

 

《江南週末》是一份有情懷的,在文化閱讀方面專業卻不從眾的十分有格調的報刊。學生時代,我喜歡去新華書店買書,想了解書訊的時候,就會翻開《江南週末》參考,當我走上寫作之路後,最初採訪報道我的也是《江南週末》,可謂充滿緣分。


2017年6月25日,嘉興市網絡作家協會成立,蔣話(前排左三)當選主席


我當時就讀於嘉興一中,在校刊《五彩螺》上發表小說,之後獲得媒體的關注與鼓勵,也得到了家長與老師的支持。之後,我陸續寫了《乾坤》、《齋冷》、《角》等長篇小說,以及《戀愛中的禮物》、《異人小貞》、《病人阿福》等中短篇小說,並把嘉興一中、紡工路、勤儉路、嚴助墓等有著嘉興本土特色的元素讀融在小說中。《江南週末》一直關注著我的寫作之路,我很感謝。


2019年11月30日,嘉興市網絡作協舉辦“紅船精神”全國網絡文學大咖徵文活動第二季啟動暨《紅蝶》首發式


蔣話(右四)帶蔡駿、燕壘生等著名作家參觀煙雨樓

 

近年來,嘉興網絡文學發展迅速,湧現了南派三叔、梅子黃時雨、紅了容顏等一批有影響力的網絡作家。2015年6月25日,嘉興市網絡作家協會正式成立,《江南週末》給予了頭版報道。去年11月30日,我們嘉興市網絡作協舉辦“紅船精神”全國網絡文學大咖徵文活動第二季啟動暨《紅蝶》首發式,《江南週末》又作了《“紅蝶”振翅——“紅船精神”澆灌網絡文學之花》報道。《江南週末》一直很有包容度,我覺得這一特點一定要堅持。當然,接下來也可以考慮為網絡作家開闢一些欄目,比如可以嘗試在“讀嘉新聞客戶端”人文頻道發佈網絡作家的連載作品。


2020年4月17日《江南週末》“15年15人”特別採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