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 第1期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及释义66条》

提升公民健康意识

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形成自我健康管理

自觉传播健康理念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 第1期

1.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定义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体格健壮,各器官功能良好;心理状态良好,人际关系和谐,能很好地应对学习、工作、生活压力;社会适应是通过自

我调节保持个人与环境、社会的均衡与协调。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 第1期

2.每个人都有维护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责任,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制定了关于健康的10条标准:

(1)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而不感到过分紧张和疲劳。

(2)处世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变化。

(5)能够抵御一般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每个人都有获取自身健康的权利,也有不损害和(或)维护自身及他人健康的责任。每个人都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人生最好的投资。

提高公民的健康水平,需要国家和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健康的支持性环境。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 第1期

3.环境与健康息息相关,保护环境,促进健康。

爱护,保护环境人人有责。遵守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讲求卫生,自觉养成节约资源、不污染环境的良好习惯,努力营造清洁、舒适、安静、优美的环境,保护和促进人类健康。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 第1期

4.无偿献血,助人利己。

无偿献血利国、利己、利家人。健康的成年人,每次采集的血液量一般为200~400毫升,是安全、无害的。两次采集间隔

期不少于6个月。一定要到国家批准采血的血站献血。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 第1期

5.每个人都应当关爱、帮助、不歧视病残人员。

艾滋病、乙肝等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和病人、精神障碍患者、残疾人都应得到人们的理解、关爱和帮助。这是预防、控制疾病流行的重要措施,是文明的表现,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 第1期

6.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了解身体健康状况,及早发现健康问题和疾病,及时就医。有针对性地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减少健康危险因素。

来源:国家卫健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