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子吟》賞析:只有飽經磨礪的人,才能讀懂詩歌背後的人間摯情

說起孟郊,很多人腦海中都會浮現那熟悉的詩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這首詩是孟郊在溧陽所作,當時他剛剛結束了多年的旅居生活,將年邁的母親接來與自己同住,由於常年的流離漂泊,使他倍感親情的珍貴,有感而發,遂作《遊子吟》。

《遊子吟》賞析:只有飽經磨礪的人,才能讀懂詩歌背後的人間摯情

然而,《遊子吟》並不僅僅是一時感慨而已。

我們先來看看孟郊的生平:少年隱居嵩山,兩試進士不第,四十六歲時才中進士,曾任溧陽縣尉。從字面來看,此人可算得上少年坎坷,中年稍有成就,大器晚成之輩。

如果故事只到這裡,那麼孟郊只是苦盡甘來的一個例子而已,但顯然,生活並不總是這麼平淡溫暖。

貞元二十年,孟郊辭去溧陽縣尉一職。唐憲宗元和元年,河南尹鄭餘慶任孟郊為水陸運從事,試協律郎。自此,孟郊定居於洛陽立德坊。他的生活到這時才稍稍富裕了那麼一點,然而不久他又遭到了喪子之痛。

《遊子吟》賞析:只有飽經磨礪的人,才能讀懂詩歌背後的人間摯情

元和九年,鄭餘慶為興元尹,奏孟郊為興元軍參謀,試大理評事。八月二十五日,孟郊因暴疾卒於河南閿鄉縣,終年六十四歲。

看到這裡,也許你要說孟郊的一生太過悲慘,磨難那麼多,快樂的時光卻那樣短暫,事實的確如此。但也正是因為這些經歷,再加上他孤僻寡合的性格才讓他的詩跳出了當時狹窄的題材範圍。

多年漂泊使他對親情的可貴愈加珍惜,懷才不遇的經歷使他敢於抨擊不公的制度,晚年悲慘的遭遇使他的戰鬥精神更加昂揚。

所以孟郊既可以在登科後“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也可以在分別時悵然“慈親倚堂門,不見萱草花”。他既是“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的勸學者,也是“半夜倚喬松,不覺滿衣雪”的苦遊人。

《遊子吟》賞析:只有飽經磨礪的人,才能讀懂詩歌背後的人間摯情

在瞭解孟郊的生平之後,在遍歷他飽含滄桑與苦難的人生之後,方能明白,《遊子吟》背後的深情,難掩於色,卻深藏於心。

希望每個如孟郊一樣遠離家鄉、親人、摯友的遊子,都能常懷一顆感念親朋、珍惜故交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