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股方向和買賣點

每位投資者來到A股市場,總需要面對四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買什麼股票,第二個是買多少,第三個是什麼時候買,還有關鍵的第四個問題是什麼時候賣。這四個問題,用稍微專業的話來表述,分別就是選股,倉位,買點和賣點。

選股——萬里長征第一步

主要就是四個大方向,首先包括消費股和科技股龍頭,消費股主要指白酒、家電、食品飲料等,科技股主要包括5G、電動車、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等。題材股儘量忽略公司的估值,有時候反而是公司的估值越高,機構持倉越少,漲的反而就越高,這是題材股很重要的一個特點,如果要參與題材股,不妨一半清醒一半醉,高位放量滯漲或者事件兌現的時候記得減倉就行了。除了消費股、科技股和題材股之外,還有一個就是券商、有色等週期股龍頭。

倉位——輸贏的關鍵

我們把倉位簡單地分成五類,分別是一成、三成、五成、七成和九成,嚴格意義上,還有滿倉和空倉,但這兩種情況是投資中的大忌,除非遇到大熊市或者大牛市行情,其它行情不建議空倉或滿倉,否則,心態會有點失衡。

選股方向和買賣點

從實際情況看,倉位的控制甚至比選股還重要,比如買了一隻股票,很不幸,股票跌了80%,肯定是深度套牢,但如果只用了一成倉位去買,即使跌了80%,也沒有傷筋動骨。如果本金100萬,那還剩92萬,完全可以接受。但是,如果買了一隻股票,沒有跌80%,只跌了50%,但是滿倉去買的,那就比較鬱悶了,這意味著如果要想解套,至少需要翻一倍,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很多人滿倉一隻股票並不是一開始就滿倉的,而是買了一點以後,被套住了,就去補倉,美其名曰攤低成本,結果越跌越補,最後直接急了,心想老子跟你拼了,全部資金買入,最後無奈的滿倉一隻股票做價值投資了。

買賣點——只求正確不求精準

當我們知道了買什麼股票,買多少倉位,馬上就會面臨以下兩個問題,如何選擇買點和賣點,不妨參考一下技術指標。當然,也可以用估值進行輔助,比如說消費股15倍市盈率買入,25倍賣出,或者重資產的股票1倍市淨率以下買入等等。技術指標千羅萬象,像MACD、RSI等指標,不誇張的說,有1000多種,有人說,我把他們都學會了,能做好投資麼?我們可以想象一下,你用這1000個指標看市場,300個告訴你要上漲,300個說要跌,還有300個看震盪,最後會把你活活逼成了精神分裂患者,還有江恩、波浪、纏論、時間週期、黃金分割等等就不再贅述。

金庸的武俠小說裡有一把玄鐵劍,這把劍沒有劍刃,重八八六十四斤,之前是號稱“劍魔”的獨孤求敗的兵器,後來的主人是神鵰俠侶中的楊過。這把劍後來又被鑄成了倚天劍和屠龍刀。玄鐵劍重劍無鋒、大巧不工,頗有返璞歸真的感覺。技術分析大概同樣如此,對於普通投資人,其實靈活掌握3、4種就夠了,掌握的太多了,對投資也沒什麼幫助,像K線、成交量、MACD等指標真的靈活運用了,足以做好投資。有人覺得日K線是騙人的,那不妨調成周線甚至月線看,有時候也能豁然開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