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领域教育中遇到的问题有哪些

(一)社会领域教育地位边缘化
反观我们当下的教育不难发现,它明显呈现出“唯知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倾向,从而使教育的目的并不落在成“人”而是落在成“材”、成“器”上。在功利化价值取向的教育中,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单向度的人”的培养,而看不到一个“完整的人”的存在。现行的教育体制普遍重智育,轻德育;重视幼儿知识的获得、技能的训练,忽视幼儿适宜的社会行为和良好的品德习惯的养成。因为,在许多人看来,社会性教育不能给幼儿获得将来立足于社会的知识、能力,也不能帮助幼儿很快获得金钱、权利等实质性的利益,因此,被判定为“无用”,在教育中不予重视。很多家长迫于社会竞争的压力,更关心孩子在幼儿园认了几个字,做了几道算术题,而不太在意孩子的行为是否得体,与同伴相处是否融洽。一些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也将开发儿童智力作为教学重点。同时,社会性教育本身的内隐性和长效性的特点,又决定其不可能具有立竿见影的教育效果,因此,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社会领域教育的地位在无形中被边缘化了,与健康、科学、语言和艺术领域教育不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社会领域教育中遇到的问题有哪些

(二)社会领域教育内容窄化
社会领域教育内容窄化表现为许多有价值的内容并未引起教育者充分的关注,有些内容甚至被划在社会领域教育的范畴之外。比如,礼仪教育,生命教育,感恩教育,自然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幼儿生活技能和良好习惯的培养,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自信心、自我判断力、自主性、承受挫折的能力、责任心),尊重他人、团结协作、与他人共同生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生存能力的培养……其实很多生存技能的培养就是从扣纽扣、系鞋带开始的,是从学习自我服务开始的。这方面内容很多时候我们会放在健康领域进行,但这些恰恰是作为一个社会人所必须具备的社会常识和社会技能,也应是社会领域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这里,我们并不是说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只是社会领域的教育内容,而不是健康领域的教育内容。事实上,它们无论放在健康领域还是社会领域都有其合理性,并不重复,因为两者所强调的教育重点是不一样的。


社会领域教育中遇到的问题有哪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