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事總是“一根筋”?用這3點,讓固執的孩子學會“轉彎”

孩子做事總是“一根筋”?用這3點,讓固執的孩子學會“轉彎”


一、左右為難的困境,應該怎麼破?

朋友的孩子今年讀初一,遇到這樣一件事:

學校裡做一個集體項目,需要大家的電子簽名,由他負責收集,他拿出自己的I PAD,遞給甲同學簽名,這時坐在他和甲同學中間的乙同學起身,碰掉了PAD,屏碎了。

乙同學道了歉並表示自己願意賠償一半的費用,但他覺得應該全賠,忍不住和乙同學吵了起來,兩人不歡而散。

回到家裡,孩子還是悶悶不樂,氣得飯都吃不下,朋友問了好幾次,他才告訴媽媽學校發生的事情,並生氣地問媽媽:

“明明是乙的責任,他憑什麼不承擔,還和我吵架?這不公平!”

媽媽勸了他半天也沒用,爸爸回家後,孩子又憤憤不平地問爸爸:

“我是出於好心,才用自己的pad來做事,結果沒落到好還要自己賠錢,我就是想不通,我是不是不應該做好事?他要是不賠,我就再也不做好事了!”

“這孩子就是認死理兒,一根筋,這件事夠他慪氣好幾天的”,朋友說道,又問我,“你說到底該不該讓乙同學賠償損失呢?不賠,孩子心裡氣不過,賠吧,兩個孩子肯定要大吵一架,可能還會鬧到老師那去,可能對孩子的情緒影響更大。”

生活中,很多家長都會碰到孩子因為一些所謂的公平事件,大鬧情緒,讓家長既心疼又無奈。事實上,上面的情況,很多家長之所以覺得左右為難,是由於在衝突中,家長和孩子都陷入了二元對立的思維模式。

二、什麼是二元對立思維?

二元對立,就是將事情進行人為的簡單劃分成對立的兩極,比如,黑與白,對與錯、美與醜、是與否、好與壞、善與惡等。

二元對立的思維方式,就是簡單粗暴的非此即彼,非彼即此。比如前面提出的解決方案,要麼讓同學賠償,要麼放棄賠償;要麼公平,要麼不公平,等等。

但不要忘了,世界並非非黑即白,還有灰色地帶,人也都是有很多面的,沒有完全純粹的好人與壞人,就連對與錯,也是我們站在不同的角度得出的結論,世界並非是二元的,而是多元的。


孩子做事總是“一根筋”?用這3點,讓固執的孩子學會“轉彎”

世界並非是二元的,而是多元的

孩子光看到是乙同學碰掉了pad,並沒有換一個角度想,他當時非要隔著乙同學遞給甲同學,而不是請乙同學傳遞,其實自己也有責任。

二元對立,其實是鑽入了思維的牛角尖,路只會越走越窄。

三、衝突的本質,就是思維的二元對立

羅胖在今年《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中,提到了一個小故事:

<code>一條很窄田梗上,兩個都挑著很沉擔子的人槓上了,誰也不肯讓誰,因為路太窄,要讓路就要從田埂中下去,踩到水田裡,沾一腳的泥。/<code>
<code>如果讓你解決這場衝突,你會怎麼做?/<code>
<code>你說,這位年紀大,你下去,讓他先過,他會說,憑啥?/<code>
<code>你說,這位身上擔子重,你下去,讓他先過,他也會說,憑啥?/<code>

路就這麼窄,誰也不讓誰就誰也沒法過,問題在這裡頂死了。

要麼你讓,要麼你不讓(他讓),就是一種典型的二元對立思維模式,最後只會讓衝突陷入僵局,誰也不肯讓。

衝突從本質上來說,就是思維陷入了二元對立,找不到破解的出口。

窮則變,變則通。要解決衝突,就應該跳出二元對立的思維。

四、跳出二元對立思維,化解衝突,對孩子來說,是一種人生的底層能力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不斷遇到各種衝突,除了與其他人之間具體事件的衝突,還有與環境的衝突:

比如孩子第一次上幼兒園的哭鬧、孩子從小學升上初中對學習方式變化的不適應、從校園走入社會時的迷茫,都是一種與環境的衝突,因為沒有完全適應環境的變化。

甚至是與自己的衝突:

雨果獎獲得者郝景芳曾講過她的女兒晴晴學跳繩的故事。

晴晴在幼兒園大班,一項達標要求是學會跳繩,可是班上同學基本都學會了,她還是不會。越不會跳,就越不願意跳,晴晴被家人逼著練習的時候 ,經常是邊哭邊跳,但還是沒學會。練到後來,晴晴這樣給自己下定論:“我特別笨,我特別特別笨,我是大笨蛋”,她開始拒絕一切與跳繩相關的活動。


孩子做事總是“一根筋”?用這3點,讓固執的孩子學會“轉彎”

對自己的否認和自我貶低,是一個人最深的心理衝突

這種對自己的否認和自我貶低,是一個人最深的心理衝突。很多孩子的焦慮和抑鬱問題,其實都是沒有處理好與自己的衝突。

解決衝突的過程,就是孩子不斷成長的過程,教孩子跳出二元對立思維,順利化解衝突,就是在教給孩子人生的底層能力,不斷打怪升級。

五、家長應該怎麼做?

上文兩個挑擔人的衝突,最後是這樣解決的:

“你”走上前去,對兩個挑擔的人說:“來來來,我下到田裡,你把擔子交給我,我替你挑一會兒,你這一側身,不就過去了嗎?這就是”躬身入局“。

羅胖這樣點評這個故事:

”你看,只要你的身份稍微轉換一點,從一個旁觀者變成一個置身其中的人,把自己放進去,是不是一個看似無解的事,就有了答案?

是的,重要的是轉換。遇到問題和衝突,轉換思路,轉換角度,跳出二元對立,從更廣闊的角度出發,躬身入局,才能把死水盤活。

心理學中有一個著名的情緒abc 理論,是指激發事件a只是引發情緒和行為後果c 的間接原因,直接原因則是個體對事件的認知和評價,產生的信念b 。


孩子做事總是“一根筋”?用這3點,讓固執的孩子學會“轉彎”

情緒abc理論提出,信念b才是引發情緒和行為後果的直接原因


也就是說,面對同一個事情,不同的解讀會有不同的處理方法,進而造成不同的後果,對事情的解讀才是最重要的。

教孩子跳出二元對立思維,家長要做的,就是教孩子調整信念b,學會"轉念",學會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

轉念一想,豁然開朗。

1、拓寬孩子處理問題的思路

(1)多提開放式問題

好的問題,本身就蘊藏著答案。上文孩子與乙同學的衝突中,媽媽提的問題是,該不該讓乙同學進行賠償?這是一個典型的封閉式問題,答案只有該賠與不該賠,自然就把思路鎖死了。

我們換開放式問題來試試:

“這件事情,你為什麼會這麼生氣呢?”“

你和乙同學平時關係處得怎樣呀?”

“設想一下,如果你是乙同學,會怎麼想呢?”

家長可以通過問這些問題,讓孩子在講述中釋放情緒,並引導孩子將聚焦的點,從事情的你對我錯,轉到與同學相處的點上,去關注乙同學也並不願意發生這樣的事情,還可以就此事召開一個家庭會議,各抒己見,共同商討下一步的處理方式。

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明白,事情可以有多種處理方法。

(2)看辯論比賽,瞭解多元觀點(適合年齡較大的孩子)

辯論,本身就是鍛鍊多角度思考問題的強勁方式。辯論比賽中,正反雙方就同一個辯題展開闡述,是瞭解一個問題多元觀點的的最佳途徑。《奇葩說》是一檔風靡全國的辯論脫口秀節目,選題切入大眾的共鳴點,很適合帶著孩子一起,娛樂的同時鍛鍊孩子。


孩子做事總是“一根筋”?用這3點,讓固執的孩子學會“轉彎”

奇葩說可以讓孩子瞭解一個辯題的多元觀點


家長可以先與孩子自行討論對辯題的看法,在看的過程中,帶著觀點去看,帶著問題去看,思考得會更深入。看完後,還應該做一個覆盤:

你現在還堅持原來的觀點嗎?如果是,你覺得他們有哪些你沒有想到的論點?

如果改變了,是哪部分論述打動了你?

最後,再將本次辯題的切入角度,用思維導圖的方式進行一個總體梳理,就會形成一張立體的、網狀的多元觀點圖。

(3)用故事給孩子啟發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還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帶著孩子主動去思考,比如可以給孩子講下面這個“六尺巷”的故事:

<code>清康熙年間,張英擔任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他老家桐城的官邸與吳家為鄰,兩家院落之間有條巷子,供雙方出入使用。後來吳家要建新房,想佔這條路,張家人不同意。雙方爭執不下,將官司打到當地縣衙。縣官考慮到兩家人都是名門望族,不敢輕易了斷。/<code> 

(在這裡請孩子回答,這個衝突你認為應該怎麼解決?)

<code>這時,張家人一氣之下寫封加急信送給張英,要求他出面解決。張英看了信後,認為應該謙讓鄰里,他在給家裡的回信中寫了四句話:千里來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閱罷,明白其中含義,主動讓出三尺空地。吳家見狀,深受感動,也主動讓出三尺房基地,“六尺巷”由此得名。/<code>

(在這裡請孩子回答,這個解決方案你滿意嗎?為什麼?)

2、帶孩子做"轉念作業"

拜倫.凱蒂在《一念之轉》這本書中,用“轉念作業”的方法,幫助人們從以往的限制性信念中解脫。這個方法同樣適用於孩子。

轉念作業由四句問話構成:

<code>那是真的嗎?/<code>
<code>那百分之百是真的嗎?/<code> 
<code>如果你有這個想法,你會有什麼感覺?/<code>
<code>如果你沒有那個感覺,你會怎麼樣?/<code>

《一念之轉》讀書會成員分享了一個應用的實例:

小女孩豆豆起床後,不願意去上幼兒園,問她原因,她說因為昨天睡午覺的時候說話,被老師請出了臥室,她害怕今天還這樣。

媽媽問她:“你真的覺得今天幼兒園還會發生這樣讓你不開心的事情嗎?”她說,是的。

媽媽又問,“你真的確定還會這樣嗎?”

豆豆想了想,回答說:“咦,其實我不說話就行了嘛,就算別的小朋友找我說話,我也不說,就不會被請出去了。”說完她就樂了,自己揹著書包出門了。

當孩子被念頭卡住時,用反躬自問幫她看到事實,從而走出困境。

需要強調的是,帶孩子進行轉念作業,不是讓孩子放下他的念頭,而是跟他一起去探索,帶著好奇和尊重進行。孩子的某些念頭如同困擾他的情緒一樣,只有被瞭解、被看見,才有轉化的可能。


3、家長以身作則

很多家長自己都經常陷入二元對立思維,比如他們會問:

孩子被同學打了,要不要教他打回去?不打回去,怕被欺負,打回去,怕孩子養成暴力解決問題的習慣

該不該讓孩子上課外輔導班?上,覺得孩子的童年被剝奪了,不上,又怕欠孩子一個成年。

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要讓孩子做到,家長自己應該率先做到不簡單粗暴地看待問題、處理問題。


孩子做事總是“一根筋”?用這3點,讓固執的孩子學會“轉彎”

孩子的成長路上,既需要前進的勇氣,更需要轉彎的智慧


有一句話說得很好:人在前進路上就是兩件事,前進和轉彎。在孩子的成長路上,既需要前進的勇氣,更需要轉彎的智慧。家長從小培養孩子在思想上轉念,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轉彎,而彎道,就是最好的超車時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