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一個消失了的民族——參觀白鶴樓

公元1004年秋,遼蕭太后與遼聖宗親率大軍南下侵犯宋朝。宋真宗臨朝與眾臣商議對策。宰相寇準主戰,而宋真宗和一眾大臣卻畏戰,主張南逃。最後在寇準的力勸下,才親臨澶州督戰。宋真宗到了澶州後,遼軍由於戰線過長,補給困難,提出議和。宋真宗在主和派均同意議和,派殿直曹利用前去與契丹洽談議和事宜。寇準聽到消息後,力諫宋真忠,言契丹乃強弩之末,戰可敗之,而後乘勝北上,收復幽雲十六州。然真宗畏敵如虎,只想媾和,並給出議和的底線'歲銀百萬'。於是迴天無力的寇準找到曹利用說:"上雖有百萬之約,若過三十萬,吾要汝頭。"意思就是,皇上雖然說一百萬可以,但你要是談超過了三十萬,我就先殺了你。於是曹利用心驚膽戰去談判,見了契丹使臣,拼命地砍價、壓價,最後達成協議:

一 宋遼為兄弟之國,遼聖宗年幼,稱宋真宗為兄,後世仍以齒論。

二 宋遼以白溝河為界(遼放棄遂城及涿、瀛、莫三州),雙方撤兵;此後凡有越界盜賊逃犯,彼此不得停匿;兩朝沿邊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創築城隍。

三 宋每年向遼提供'助軍旅之費'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至雄州交割。

四 雙方於邊境設置榷場,開展互市貿易。

曹利用談成後,自感不辱使命,興沖沖回去交旨。請見之時,宋真宗正在吃飯,侍者就問許給遼多少銀兩。曹利用也沒敢說話,伸出三個手指頭,放在額頭上。侍者以為是三百萬兩,傳給真宗,真宗一聽大驚,直呼:"太多了,太多了。"曹利用聽見,是又驚又懵。真宗也是無心再吃飯了,立招曹利用親自盤問。曹利用戰戰兢兢地答道::"三十萬。"真宗一聽大喜:"才三十萬,這麼少。你很會辦事,很會辦事!"隨後重重地獎賞了曹利用。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澶淵之盟。

在澶淵之盟中,逼得北宋王朝'助軍旅之費'的,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主角,由契丹族建立起來遼王朝。然,遼王朝於1125年被金人所滅,隨之契丹這個民族,也消失在中華民族的民族之林。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民族眾多,而契丹族,卻宛如一顆璀璨的流星,在中華民族的天空中一閃而過,從此再無蹤影。這是一個隨著王朝消失而消失的民族。我們現在的五十六個民族裡,並沒有契丹族。這個民族,因為曾經的輝煌而令人讚歎,又因為現今的消失而顯得神秘。

而遼寧省瀋陽市法庫縣的白鶴樓,就是一座追尋和探究這個消失王朝和民族的歷史博物館。

現在就讓我們走進這座博物館,一探這個民族的來龍去脈,探尋他們來自哪裡?又去往了何處?探究他們的國家怎樣運作,他們的人民怎樣生活……

白鶴樓位於遼寧省瀋陽市法庫縣的遼風小鎮。是一座展現遼文化的歷史博物館。白鶴樓的建築風格完全依考古之遼代風格。樓高51.9米,共有七層。四面八角,謂之'四面八方',代表著遼代契丹族的八部落。樓宇灰基紅柱白廊,雕簷錯落,畫角飛翹,最上面的梁額上雕飾著兩隻白鶴,翱翔碧空,栩栩如生。

探尋一個消失了的民族——參觀白鶴樓

白鶴樓


做為遼文化博物館的白鶴樓,整樓都是遼文化展廳,進門,迎面就是一巨幅的《契丹風土歌》:契丹家住雲沙中,耆車如水馬若龍,春來草色一萬里,芍藥牡丹相間紅,大胡牽牛車小胡舞……質樸的民歌,向我們展現著當年東北大地上,契丹族人的美好生活,也向我們透露著當年契丹人的歷史和文化。

探尋一個消失了的民族——參觀白鶴樓

契丹風土歌


提到歷史,那麼契丹人又有著怎樣的歷史呢?在契丹人建立遼王朝之前,中國歷史上,並沒有出現過契丹族這個稱謂。他們來自何處?他們的祖先又是誰?

關於契丹族的來歷,在史學界一直存有爭議。一種是他族史學家們的鮮卑說,一種是契丹人自己的炎帝黃帝說。

關於鮮卑說還有兩種說法:

一種說法是契丹源於東胡後裔鮮卑的柔然部。柔然部被拓跋部征服後,分化為南柔然和北柔然。南柔然避居到現內蒙古西喇木倫河和老哈河附近,過著遊牧和漁獵生活,這就是契丹人的祖先。

另一種說法,是契丹人源於宇文部鮮卑,宇文部鮮卑在被慕容部鮮卑滅亡後,其後裔的一支輾轉來到今東北地區,發展成契丹人。

而契丹人自己的炎帝黃帝說,也有兩種說法:

遼文獻《皇朝實錄》(耶律儼著)稱契丹為黃帝之後。

而《遼史*太祖紀贊》則稱契丹為炎帝餘脈。

當然以上說法,也許都是對的,就比如我們今天的漢族,是融合同化了中國歷史上的很多民族而最終匯成了今天的大漢民族。這種現象,在契丹族也是存在的。在契丹人建立遼王朝後,很多回紇人因為亡國而逃入契丹,最終成了契丹人,因此就有契丹半回紇之說。

契丹人在今東北及內蒙谷的東北部休養生息,到了公元907年,耶律阿保機統一了契丹各部,稱汗,建立了契丹國。947年,太宗耶律德光改汗稱帝,正式定國號為遼。

關於遼王朝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在白鶴樓展館中都有展現。

一國兩制的政治制度:

一國兩制,看著挺眼熟吧,我國現今對香港和澳門就實行著一國兩制的治國方針。其實這一制度早在遼王朝就已經開始實施,但遼王朝也不是最早開始實施這一治國方針的。早在北魏的拓跋珪就在他的王國裡實施了一國兩制。由此可見,英明的治國者,英雄所見略同。

遼建國後,遼太宗和他的臣僚們就制定了'因地制宜,因俗而制'的統治原則。在中央政府設置兩套平行的政權機構,南面官和北面官,實行'以法制治契丹,以漢制治漢人'的治國方針。治理漢人的官署在皇宮的南面,因此稱南面官。治理契丹人的官署,在皇宮的北面,因此稱北面官。南面官按唐制,實行三省六部制,官吏亦多用漢人。北面官的官員由契丹貴族擔任,地位較南面官高。南北面官制,加強了遼王朝的中央集權,保證了社會穩定,促進了經濟發展。

遼王朝不僅有一國兩制的制度,還有一項制度,也是有別於別的王朝,那就是四時捺缽制度。'捺缽'是契丹語,意思是行宮,行營,指契丹皇帝在遊獵畋漁地區所設的行帳。遼代的皇帝們並不長年居住在京城的皇宮裡,而是與中央政府的臣僚、皇族一起,每年隨著季節的變化到各地遊獵、巡察並處理國家大事,這就是四季捺缽制度。這是契丹人首創的一種種治國方略。在整個遼王朝時期,這個制度一直沿襲。因為國家的政治中心,一直隨著皇帝的行蹤而轉移,因此又稱為'行國'之制。

遼王朝在'一國兩制'和'四季捺缽'制度的治理下,軍事力量和經濟實力都得到了長足發展,不只屈兵當時世界上最富裕的王朝——宋王朝,而且在當時的世界上也極具影響力。在當時的中亞、西亞、以及東歐等地,人們只知有遼,而不知有宋,這些地方的人,往往視契丹既為中國。現在俄語中的'中國'(Kitay)就是'契丹'的諧音。

春捺缽即'春水',下面是博物館立體展現的春水捕鵝雁場景

探尋一個消失了的民族——參觀白鶴樓

春水


夏捺體'清暑',皇帝與臣僚在議國事。

探尋一個消失了的民族——參觀白鶴樓

清暑


秋捺缽'秋山',秋山狩獵場景。

探尋一個消失了的民族——參觀白鶴樓

秋山


冬捺缽'坐冬',坐冬接待外國使節。

探尋一個消失了的民族——參觀白鶴樓

坐冬


四季捺缽獵雁圖

探尋一個消失了的民族——參觀白鶴樓

獵雁圖


全面發展的社會經濟:

遼朝的經濟發展均衡,不僅有契丹人藉以為生的漁牧業,還有以漢人為主的農耕業,手工業也極發達。

獨具民族特色的文化藝術:

契丹人建立遼王朝後,以自信開放的胸襟,大量吸收漢文化的精髓,形成了胡漢交融的,獨特的契丹文化。

契丹在建立遼朝之前是沒有自己的文字的,遼朝建立後,參照漢字發明創制了契丹文字。契丹文字分大字和小字。下面為博物館館藏的契丹大字和小字。

探尋一個消失了的民族——參觀白鶴樓

遼小字


探尋一個消失了的民族——參觀白鶴樓

遼大字


遼的繪畫作品拙樸清新。


探尋一個消失了的民族——參觀白鶴樓


博物館中藏有很多遼代的瓷器。遼瓷以實用為主,又不乏美感,極具契丹民族風格,在中華瓷器文化中別具一格。其中雞冠壺、長頸瓶、雞腿壇、海棠壺等為契丹特有。

探尋一個消失了的民族——參觀白鶴樓


探尋一個消失了的民族——參觀白鶴樓

雞腿壇


探尋一個消失了的民族——參觀白鶴樓

雞冠壺


探尋一個消失了的民族——參觀白鶴樓

長頸瓶


契丹人獨特的民俗

契丹人獨特,首先在髮式上就和其他民族有很大的區別。契丹人不論男女都髡髮。

探尋一個消失了的民族——參觀白鶴樓


契丹人之所以要髡髮,這和他們遊牧生活的傳統有很大關係,據說髡髮可以避免在騎射奔路時,頭髮遮住視線。契丹人髡髮的髮型很多,下面是網上搜來的契丹人髮型圖。

探尋一個消失了的民族——參觀白鶴樓


契丹的服飾是長袍左衽。袍裡面襯衫襖,下身穿套褲,褲腿塞在靴中。這種裝扮也是和他們的遊牧生活相契合的。


探尋一個消失了的民族——參觀白鶴樓


契丹人的宗教信仰

契丹人和北方的其他民族一樣,最初都信仰原始宗教薩滿教。建立王朝後,隨著佛教和道教的傳入,佛道兩教成為了民眾信仰的主要宗教。特別是佛教更是被定為了國教,而得到廣泛的提倡和發展。

遼王朝在存續的二百多年間,也不吝征戰,曾多次侵擾我大宋王朝,開篇的澶淵之盟就是一次。

遼王朝於1125年被金所滅,隨之契丹這個民族,也在中華民族之林中銷聲匿跡。那麼他們去了哪裡?現在還有沒有契丹人?

據史書記載,遼滅亡後,有一部分契丹人被女真人降服,而被女真人所同化。而有一部分契丹人向北回遷到發祥地,和北方其他民族融合。後來蒙古崛起,不少契丹人投靠蒙古,想借蒙古人之力恢復契丹的民族地位,這部分契丹人又被蒙古人同化。那麼契丹人真的都被同化了嗎?就再沒有純粹的契丹人了嗎?

答案是有的。我國契丹史專家劉鳳翥在研究契丹史過程中,曾經接到一封來信,寫信人叫敖拉*邱志德。是生活在內蒙古呼倫貝爾大草原的達斡爾族人,他信中稱達斡爾族人的很多風俗和習性都和契丹人有相似之處。於是劉鳳翥前往考察,情況確如邱志德所說,但還不能最後確定達斡爾族人就是當年的契丹人。近年來,隨著基因檢測技術的發展,分子考古學家通過對達斡爾人的DNA和契丹古墓中的人骨比對,發現兩者的DNA極為相似,最後確定達斡爾族人就是契丹人的後裔。

而契丹人的純種後裔不只達斡爾族人,還有生活在雲南的'本人',本人不只DNA與契丹人極度相似,而且其祖先的墓碑上還刻有契丹的小字。原來在遼王朝被金所滅後,有一部分契丹人誓不從金,跟隨蒙古大軍東征西戰,最後來到雲南邊陲施甸縣的一個小山村定居下來,並一直沿襲著契丹傳統。

我們大中華不只表面上的五十六個民族,而是許許多多的民族,經過磨合和交融,最後形成了一個多民族的中華大家庭,共同守衛著一方叫中國的土地。中國,是我們華夏每一個民族共同的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