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做父母這麼累?

朋友們聚會聊天的時候,大家經常會開玩笑說:“什麼時候準備要二胎呀”,經常聽到這樣的回答:“我養這一個就夠

操心的了,真是不想養第二個”。這個“操心”說的往往不是物質方面,而是精神上。

中國古代有一句俗語: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我們經常說孩子是母親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如果說孩子的生命都是父母給的,那就意味著,父母掌握著對孩子的絕對控制權。

在古代社會,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部分,也可以說是財產。父母可以隨意的支配自己的孩子,管教自己的孩子,國家、法律不干涉。中國古代沒有未成年人保護法。因此傳統的父母不允許自己的孩子稍微的忤逆自己,或者意見和父母的不一致。如果有孩子和父母有意見不一致,特別是重大事情,就會被貼上“大逆不道”四個字。

這種絕對的權威誕生出了另外一種觀念: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但是不是真有人不會犯錯誤呢?在單位裡面我們謹小慎微,在出門見到鄰居的時候,我們也總是含著笑,那出門碰見陌生人的時候,我們也是很有禮貌的打招呼,正是因為我們總是擔心,怕犯錯,覺得可能會犯錯。但有意思的是,一個人一旦當上了父母后,在傳統的文化裡面,在面對孩子的時候不承認父母可能會對孩子犯錯。即便是父母有一點錯誤,也是不關疼癢的,父母的出發點是好的。所以就有了這句“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很多父母不習慣向孩子承認錯誤不是說父母個人不願承認錯誤,而是這種文化限制:我是父母,父母向孩子承認錯誤是不合情理的事情。

傳統文化的思維模式,父母享有絕對權威,絕對控制權。同時絕對的權威也給帶來了絕對的責任。

單位裡一件事情某人負全責,他有最高的權威,大家都要聽他的分配。他也要承擔最大的責任。經常說“養不教父之過”,孩子在外面上了一些錯誤,當父母就覺得像是自己的錯誤一樣。絕對的權威和絕對的責任,就是一體的兩面,共生共存。因為父母的權威太高,權力太大,所以父母就要對自己的孩子負絕對的責任。

絕對的權威帶來的絕對責任讓我們中國的父母套上了沉重的枷鎖。

是不是所有的父母都這麼累?也許我們可以從西方發達國家的現代教育觀念中得到些啟發。

中國人傳統觀念裡,人最核心的東西是一個肉體,沒有這個肉體,什麼東西都沒有。父母生了孩子的肉體,所以父母給了孩子生命。對西方人來講,人最根本的東西不是肉體,而是靈魂。靈魂是說人身上的靈性。他們認為這個靈性、精神性的一面,不是父母給的,是神賦予的。

西方人認為的孩子的靈魂是從神那從上帝那兒來的,父母只是生產了孩子的身體而已,被稱為監護人。

西方人認為父母只是這個孩子在這個世界上未成年人之前,代表神暫時的來監護孩子。他們不掌握著對孩子絕對的主導權,控制權,擁有權。同時認為:父母的也是從上帝那來的,因此孩子和父母在上帝面前都是平等的。大家身上人最有靈性的那一面,精神上的面都是從神那來的。父母並沒有絕對的權威,或者說權威是有限制的。孩子從上帝那兒來之前可能就有自己一些東西了,不可能強制改變他,也不可能對他負全部責任。因此他們相對於中國父母會比較輕鬆些。

從東西方父母對自我角色認識的差異比較也能看出:雖然我們都接受了現代教育,但是中國傳統的觀念仍然深深的影響著我們。

現在00後10後接受很多西方的東西,他們理想中的父母,往往是現在西方式的父母而不是中國傳統父母。在這個過程中如果父母和子女對父母的角色的認識產生重大沖突,相處的時候就會出現很多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