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翼受傷,貝因美集團還能高飛麼?

兩翼受傷,貝因美集團還能高飛麼?


貝因美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貝因美集團”)旗下母嬰電商平臺媽媽購(運營主體為寧波媽媽購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長期拖欠多家供應商貨款和保證金,許多會員消費者繳納數千元加盟費成為其“星店”店主後,並未享受相應權益且無法退款。今年以來電訴寶和黑貓投訴兩大電商投訴平臺上,媽媽購被罵得很慘。


曾為國產奶粉第一名的上市公司貝因美股份有限公司(002570,以下簡稱“貝因美”),數年來扣非淨利潤連續為負,股價也長期低迷。


貝因美集團怎麼了?


近日,支點財經記者就此採訪了媽媽購相關供應商和會員消費者,以及相關業內專家。


兩翼受傷,貝因美集團還能高飛麼?

眾多供應商貨款被拖欠


天眼查信息顯示,媽媽購成立於2015年,聚焦母嬰電商業務,主要售賣母嬰相關的食品、美妝、家居等產品。產品範圍涵蓋貝因美自營產品,以及其他母嬰品牌產品。截至今年11月2日,貝因美集團持有媽媽購75%的股份。


兩翼受傷,貝因美集團還能高飛麼?

來源:天眼查


正因頭頂貝因美集團光環,媽媽購平臺吸引了眾多供應商入駐,並期待藉此渠道增加銷路。


李雲(化名)便是其中之一,他自2018年成為媽媽購的供應商,主要給後者供應食品、護膚品等產品,並委託媽媽購進行代銷。當產品賣出去後,在扣除平臺服務費等費用後,媽媽購再向李雲支付相應貨款,一般結算週期為45天。


入駐首年,李雲的產品在媽媽購上的銷量還不錯,結款也比較及時。然而,到了去年底,貨款結算出現異常,李雲並未如期收到相應貨款。因為合作時間較長,李雲當時並未在意。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李雲去年底的這一批貨款拖到今年5月,仍未結款。加上後期產生的貨款,李雲在媽媽購平臺上未結清的貨款超過10萬元。


“我們是中小企業,今年受疫情影響也很大,於是就聯繫媽媽購希望把款結清。但對方回覆說資金鍊出現了一些問題,暫時無法兌付相關款項。”李雲在接受支點財經記者採訪時說。


無奈之下,今年5月,李雲暫停給媽媽購供貨,並以公司名義向媽媽購及貝因美集團提起了訴訟,要求解除與媽媽購的《供應商委託代銷合作協議》,退還1萬元保證金,支付逾期貨款10萬多元及相應利息損失。


“訴訟後,經過協商媽媽購與我們達成了庭下和解。”李雲補充說,“10月下旬,我們剛剛收到了相關款項。”


被媽媽購拖欠貨款的供應商,並非全都如此幸運。


吳玉(化名)是媽媽購的個體戶供應商,主要給媽媽購供應花草盆栽類產品,其2018年的數千元貨款一直被拖欠。因為向媽媽購追討貨款無門,他於今年4月,在電子商務消費糾紛調解平臺電訴寶上進行了投訴。


兩翼受傷,貝因美集團還能高飛麼?

來源:吳玉在電訴寶上的投訴


直到11月2日,支點財經記者採訪吳玉時,他的近萬元貨款和保證金仍沒有追回。


林奇(化名)也是媽媽購的供應商之一,主要給媽媽購供應抽紙、溼紙巾等產品,2019年11月至今年4月的數萬元貨款,也一直被拖欠。今年8月,他在消費者服務平臺黑貓投訴上進行了投訴。和吳玉的情況一樣,他的貨款和保證金也還未追回。


兩翼受傷,貝因美集團還能高飛麼?

來源:林奇在黑貓投訴上的投訴


“聽說一些供應商通過提起訴訟追回了貨款和保證金,我們也準備對媽媽購提起訴訟。”林奇在接受支點財經記者採訪時說道。


還有多位媽媽購供應商向支點財經記者表示,他們均存在類似的情況,因此不得不下架了平臺上的產品。


兩翼受傷,貝因美集團還能高飛麼?

會員消費者被坑,媽媽購顯示“下單失敗”


向媽媽購提出維權請求的,還有不少會員消費者。


在媽媽購市場活動的推廣下,汪雨(化名)於去年8月先後繳納288元及6000元,成為媽媽購的PlUS會員和“星店”店主。


根據媽媽購平臺的宣傳,PlUS會員可享受商品分享賺佣金、推薦新PlUS會員得現金獎勵等權益;“星店”店主則可享受比之更高的分享和推薦獎勵,同時還可獲贈直播電子大屏,享受網紅帶貨的銷售紅利等。


兩翼受傷,貝因美集團還能高飛麼?

來源:媽媽購


“但是這些獎勵都沒有兌現。”汪雨對支點財經記者說,“我發展了一個會員,由於實際上並沒有任何獎勵,就沒繼續往下發展了。”


與此同時,汪雨開始聯繫媽媽購,希望對方能夠退費,但至今並無實際性效果。


“原本以為媽媽購背後有貝因美集團,我們會跟著賺錢,但沒想到這麼不靠譜。”汪雨感嘆道。


今年8月,汪雨也在黑貓投訴上進行了投訴。黑貓投訴數據顯示,與汪雨存在類似情況的媽媽購會員消費者,不在少數。


兩翼受傷,貝因美集團還能高飛麼?

兩翼受傷,貝因美集團還能高飛麼?

來源:汪雨及部分會員消費者在黑貓投訴上的投訴


那麼,媽媽購還在正常運營嗎?


10月31日,支點財經記者登陸媽媽購APP,在其推薦的媽媽超市板塊,隨機挑選了三款商品下單,均提示“下單失敗”。


11月2日,支點財經記者就此致電媽媽購客服,對方表示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與第三方合作貨品數量變化較快。


然而,掛掉電話後,支點財經記者隨機在媽媽超市又重新挑選了三件商品下單,仍提示“下單失敗”。


兩翼受傷,貝因美集團還能高飛麼?

兩翼受傷,貝因美集團還能高飛麼?


媽媽購為何走到如今的局面?上述接受支點財經記者採訪的供應商和會員消費者猜測,或是受“兄弟公司”貝因美資金鍊緊繃連帶影響。


兩翼受傷,貝因美集團還能高飛麼?

貝因美虧損連年,股價低迷


貝因美最新發布的今年第三季度業績,雖然實現營業收入22.05億元,但扣非淨利潤虧損0.14億元。Wind數據顯示,自2016年截至今年9月30日,貝因美的扣非淨利潤累計虧損超過23億元。


貝因美,也曾是奶粉界的龍頭老大。


在2008年發生的三聚氰胺事件中,貝因美是少數未捲入其中的國產乳企,並因此迅速崛起,2011年成功登陸A股。2013年,是貝因美最輝煌的年份。這一年,它以61.17億元的營業收入、7.21億元的歸母淨利潤、6.97億元的扣非淨利潤,榮登國產奶粉第一的寶座。但此後,便開始走下坡路。


一位對貝因美較為熟悉的業內專家向支點財經記者表示,近年來貝因美業績不振,主要與激烈的市場競爭有關。


2016年,嬰幼兒配方奶粉實施註冊制度後,大量國產品牌基於信譽重建、借力母嬰渠道變革等措施,開始逐漸崛起,貝因美的市場份額也就被蠶食。如今佔據國產奶粉第一名的中國飛鶴(6186),僅今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就達87.22億元,歸母淨利潤為27.53億元,扣非淨利潤為23.20億元。


10月31日,支點財經記者走訪了武漢某大型連鎖超市,奶粉貨架上的品牌琳琅滿目,唯獨沒有貝因美。


“幾年前賣過貝因美,但銷量並不好,所以產品總是會臨期,最後就下架了。”該超市的奶粉促銷員對支點財經記者說。


兩翼受傷,貝因美集團還能高飛麼?


業績不振,也讓二級市場對貝因美不看好。目前,貝因美的股價在6元/股左右徘徊。


貝因美第二大股東恆天然乳品(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恆天然”),也開始忍痛“割肉”。


支點財經記者統計發現,自2019年8月以來,截至2020年10月28日,恆天然累計減持貝因美約1.28億股股票,共剩餘6498.04萬股股票,持股比例為6.3549%。其間,減持均價最高為8.8593元/股,最低為5.15元/股。


累覺不愛!


要知道2015年3月,恆天然以戰略投資者入股貝因美時,要約收購的價格為18元/股,共計收購約1.94億股股票,花費現金超過34億元。


貝因美集團如何應對如此窘困?媽媽購是保是棄?貝因美是否有重振之策?


10月30日,支點財經記者就此通過電話、郵件聯繫貝因美集團,併發送了相關採訪函,對方表示需要提供記者證編號才能作相關回復。11月1日,記者按要求將記者證編號通過郵件發送給對方。截至發稿前,貝因美集團一直未有任何回覆。


記者丨林楠

編輯丨劉定文 胡馨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