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车展中的3个隐秘的角落

文|杲德定

北京车展中的3个隐秘的角落


很棒,今年的北京车展我不用去观展,也不用去参展,更没有任何身份。如果说硬要有,那就是参与了朋友圈车展直播。这样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既没有了身体的乏累,更不用因“身在此山中”而无法一窥车展全豹。


人们都说距离产生美,同样的,当你与一个事物保持了一定距离之后,也会赢得一个更为宁静的思考空间。因而,对于本届北京车展,我可以自由选取更为冷僻的角度,去观察它。


比如,我从没有对被冠以“数字化”名头的第八代高尔夫的所谓数字化,抱有什么期待;也不对长城系“大狗”、“坦克”之类的剑走偏锋式起名产生丝毫认同。如果硬要让我说出一些特别的亮点,也许接下来的三个可以让我对未来的中国汽车产生些期待吧。


01 新能源的新方向


北京车展中的3个隐秘的角落


作为中国汽车的龙头,上汽集团一直是以车界一哥的形象示人的,这次北京车展也不例外。旗下5个品牌,近百款车型车型占据了三个展馆,阵容不可谓不强大。


而在产品策略上,上汽集团主打“新能源”牌,旗下几乎所有的品牌都推出了电动车,不论是插电混动车型,还是纯电动车型,都让人觉得新时代已由上汽开启。殊不知,当所有人皆投身其中之时,其实正是应该抽身的时候。因此,在诸多上汽集团旗下新能源车型中,我关注到的却是上汽大通的EUNIQUE 7,这样一款氢燃料电池车。


事实上,上汽并非首家投身氢燃料电池车的企业,丰田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在中国设立了加氢站,以帮助实验氢燃料电池车;现代也在前两年的车展上展示了他们的氢燃料电池技术。


显然,在解决排放的问题之余,氢燃料电池车可以克服动力电池充电时间慢,从而衍生出的里程焦虑问题。因为短短几分钟即可加满能源的速度,显然已经能够和加汽油与柴油的加注速度持平。


北京车展中的3个隐秘的角落


EUNIQUE 7采用130kW燃料电池与70Mpa储氢系统,匹配高性能三合一电驱桥和国内领先的高倍率动力电池,全面打造优质性能。其NEDC续航里程可达605km,百公里氢耗1.18kg,折合每公里使用成本仅需0.4元,约为同级燃油车的三分之二。但这些并非他诞生的最重要意义。


EUNIQUE 7的意义在于,其在电堆功率、燃料经济性、使用寿命等关键性能指标方面,表现可比肩国际一流水平。尽管其不是首款采用氢燃料电池的汽车,但它却是真真实实地走在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前列。


如果说,纯电动车的快速发展为中国汽车工业提供了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那么在氢燃料电池的研发上,我们可能已经获得了一个能够共同出发,甚至取得领先的可能性。显然,这一技术的重要性,远比开上几扇门,起名上玩点花活要更重要得多。


02 中国车企的想象力


北京车展中的3个隐秘的角落


在以往,概念总是出现在外国人的身上,仿佛他们有无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去引领汽车工业,乃至人类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比如,第一届进博会上的一款飞行汽车——“AeroMobi”就令我印象十分深刻。而对于中国人来说,近些年车展上所见到的概念车,多是以新造型取胜,本质上与传统汽车并无太大不同,甚至还有单单只是造型漂亮,但却完全不能开的空壳概念车。


北京车展中的3个隐秘的角落


但如今,这样的尴尬局面终于有人试图来打破了。在本届北京车展上,小鹏汽车带来了他们全新的飞行汽车,超低空飞行汽车的第一代探索版本——旅航者T1。尽管其看起来像一个扩大版的无人飞机,而在其应用场景上,我也更容易将其联想到为快递提供的理想交通工具。但何小鹏认为其价格或与目前的一辆豪车相仿,也是彻底打消了至少在现阶段快递行业使用它的可能性。


旅航者T1这款全新的产品外观以银色为主,整个飞行器由下方的座位和上方的8轴螺旋桨组成,整体科技机械感较强,该飞行汽车的电池主要位于顶部,此外,目前该产品仅支持一个驾乘座位。显然,不论是售价,还是目前其所拥有的配置,以及技术都不足以在现阶段付之实施,但在未来呢?


北京车展中的3个隐秘的角落


按照规划,小鹏汇天正研发第二代超低空飞行汽车,预计2021年完成,在不远的将来,第三代产品亦将实现发售。这意味着在不远的将来,中国的汽车公司将有可能率先掌握立体的交通解决方案,从根本上解决地面交通拥堵的难题。


当然,也不排除这样的计划在实施的过程中产生变数的可能性,但至少从其出现开始,代表着中国汽车品牌的想象力似乎被释放出来了。尽管火星离我们还很远,但至少他们开始敢想飞上天了,那么,“和太阳肩并肩”的日子还会远么?


03 不造车,但会造好车


北京车展中的3个隐秘的角落


显然,你看到这个小标题的第一眼一定会与我一样,觉得这是个病句。但事实上,这表明了华为在汽车制造业上想要扮演的角色。不同于那些赚钱赚到已经膨胀,然后借着“酒劲”想要去造车的科技公司(如苹果、谷歌等),华为为自己选择了一个非常清晰的定位,为汽车提供智能的解决方案。


就如同博世、大陆集团推动了汽车工业各种电子元器件的不断发展一样,华为的目标就是打造汽车的智能技术。2019年5月,华为正式成立了智能车解决方案BU部门,如今这个部门的人员已经扩大到4000人。显然,华为踩上了任何一家科技公司到达一定体量,必然往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的节奏。


北京车展中的3个隐秘的角落


目前,华为已可拿出一整套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其中的核心是改变传统汽车中的E/E架构,转换为华为提出的CCA(计算+通信)架构。这个架构的显著变化是大幅缩短了传统汽车的线束,是实现软硬分离(硬件标准化,所有的功能靠软件实现)的基础,也是软件定义汽车的核心。


同时,华为围绕着CCA架构理念,已经开发出了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电动系统这三个域控制器和智能座舱操作系统鸿蒙HOS,自动驾驶操作系统AOS和智能车控操作系统VOS,三个控制系统。


北京车展中的3个隐秘的角落


当然,在未来,华为将会在更多的智能网联化的领域,V2X的领域中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而对于更多人来说,“没有华为的车,却车上无处不华为”,也可能是未来汽车发展的重要可能性。


显然,在新冠疫情影响下,唯一被保住的国际A级汽车展依然黯淡了很多。很多人依然关注人们将会在这样的展览上会推出哪些值得买的车,并因推出产品的平平无奇而感到有一丝失望。


而对于我来说,能够从这样一届本就不怎么火热的北京车展的更隐秘角落里,寻找到一些可能改变未来的东西,无疑却又让车展变得更有意思了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