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賞析溫庭筠的《商山早行》?

如何賞析溫庭筠的《商山早行》?

作為晚唐雙驕的溫庭筠,《商山早行》和他的詞一樣,意象都十分精密。

徵鐸,雞聲,人跡,茅店,板橋,月,霜,槲葉,枳花,驛牆,鳧雁,回塘。

在四十個字的詩篇中,有十二個意象。這種意象組合的密度令人瞠目結舌。

而且他的這些意象並非堆砌,而是自然銜接,不露斧鑿之痕。

陳望道先生把這種意象的排列稱之為“列錦”,我覺得吧,刻意為之而不可為。

比如的頷聯“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後來歐陽修效仿其作“鳥聲梅店月,野色柳橋春”,就顯得矯揉造作了。

晨起動徵鐸,客行悲故鄉。

徵鐸:遠行車馬所掛的鈴鐺。

清晨時分,作者動身早行,在曲折的山路上,迴盪著清脆的馬鈴聲。這種響聲襯托出環境的清冷寂靜,引起了作者內心“天涯遊子”的荒寒孤寂的思鄉之情。

起句交代了時間、所發生的事情,緊扣“商山早行”的題目,也交代了人物內心的感情,那就是“悲故鄉”。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頷聯為千古名句,承接下句而來,雖是寫景,卻把首聯的“悲故鄉”融合進來,達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然而它妙在不僅於此,還妙在寫景之不隔,寫景之不隔,亦不能道全,它攫取了情景中的神韻一格。

何為神韻?氣韻飛動,或者意象生動,如“紅杏枝頭春意鬧”,此為有字眼也,如“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此為無字眼也,溫飛卿為後一種。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把它拆分來看,其實這句詩,都是尋常事物,尋常之景,為什麼就能稱之為神韻一格呢?

因為它有著動態、靜態的奇妙組合,以及人跡、雞聲的視覺聽覺,更重要的是“擇景之真”、“景與意合”。他選取的景色,是契合了人物的心理和感情狀態的,而不是王靜安先生所說的“附著”。

至於其他詩論家所說的“不用一二閒字”,這也是它的優點,但這只是煉句、煉字的效果。

所以這一句,它妙在三點:景與意合;寫景不隔;擇景之真。

後世之人,不解其中之妙,往往刻意仿之。

如歐陽修“鳥聲梅店雨,野色柳橋春”。

當然,肯定有人覺得歐陽修寫的也好,那我只能指出其中一點:

​歐陽修的“野色”太虛了,而溫庭筠的“人跡”則顯得真實,只拈出一點,高下立判。

我們當然都知道“野色”,是指郊野的春色,或者野外的景色,但野外的景色,包含太廣泛了,實無所指。

這就是“隔”,當跟“柳橋春”組合在一起時,就顯得空泛。五個字就寫了柳橋,人家五個字,“人、腳跡、板橋、霜”,你看這內容多紮實,多生動,人跡還與主題的“早行”暗合。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牆。

槲葉落滿了山路,枳樹的白花被曉月照在驛牆之上,分外明麗。

這句描繪途中所見之景,商縣那邊多槲樹和枳樹。槲樹的葉子很大,冬天留在枝上,到第二年早春,樹枝發芽時才脫落,而枳樹也會在這時開白花。

所以這句點明瞭季節是早春,很多人以為這首詩寫的是深秋之景,其實是錯的。

如何賞析溫庭筠的《商山早行》?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在早春的景色中,作者想起了昨晚的夢。他夢到了故鄉杜陵,那裡已經春暖花開,鳧鳥在彎曲的池塘裡嬉遊戲水。

結尾以“故鄉畫面”回應首句“悲故鄉”的感慨,使得首尾照應,抒情既落於實處,又愈發襯托出思鄉的心切和悲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