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嵩山四十大自然景觀,你知道幾個(之一)

王劍松

古今嵩山四十大自然景觀,你知道幾個(之一)

嵩山之古,堪稱世界之最。早在36億年前,整個地球還是一片汪洋時,嵩山就橫空出世,見證著地球演變的全過程,嵩山被地質專家稱為世界地學的百科全書。嵩山佔據五嶽之中的顯赫位置,其人文歷史,可追溯到8000年前。自盤古開天以來,嵩山不僅被歷代帝王將相關注,而且也成為文人墨客、高僧名道、達官貴族雲集的地方,他們在此或祭祀封禪、或尋根朝聖、或吟詩作賦、或講經論道、或登山賞景,均留下了眾多歷史遺蹟和千古絕唱。古今流傳的嵩山40奇景,多為自然景觀,古八大景始於唐代。今人又根據古代名人詩賦佳句,經多方考察論證又總結髮現32景,與古八大景合稱為40景。40景中有峰、巖、瀑、溪、潭、洞、花、石、日落、月照等自然現象,類型豐富,概括精闢,堪稱嵩山自然景觀的精華。

古今嵩山四十大自然景觀,你知道幾個(之一)

一、月滿嵩門正仲秋,亦稱“嵩門待月”

古今嵩山四十大自然景觀,你知道幾個(之一)

據史書、碑刻記載,在法王寺東,玉柱峰和桂輪峰之間有一豁口,酷似一門。自古至今每逢中秋佳節,傍晚時分人們帶著美酒、月餅、攜家帶口從四面八方來到法王寺北的山坡上。他們望著圓圓的月亮從嵩門中緩緩升起,歡呼聲此起彼伏,或舉杯邀明月,或對酒當歌,整個山坡站滿了賞月的人。玩到時過三更,銀月西斜,還遲遲不願離去,故有“嵩門待月不忍歸”之句。由於嵩山位於天地之中,觀賞嵩門待月勝景,大有世界團圓、國家團圓、民族振興、家庭幸福之意。明人王世昌詩曰:“兩峰高揭入青雲,歲歲秋光向此分;為憶虛巖賒月色,夜深笙鶴坐中間。”明代萬曆年間,詩人鄭大原賞罷此景,讚道:“嵩門勝蹟冠中州,幸此登臨值仲秋;皓魄初懸蒼谷口,清光滿射碧山頭;祗園暫洗塵勞夢,民社寧忘國計憂;徙倚欲歸情不厭,松濤鍾韻兩悠悠。”

二、轘轅早行霧中游

古今嵩山四十大自然景觀,你知道幾個(之一)


古今嵩山四十大自然景觀,你知道幾個(之一)


古今嵩山四十大自然景觀,你知道幾個(之一)

“轘轅早行”景觀在鄂嶺口,即太室山與少室山分界處(207國道東南山上),站在這裡北望山下偃師、鞏義、邙山等,十分遼闊,令人愜意。轘轅關上,怪石嵯峨,山勢雄偉險要,石壁嶙峋似劍,中有道路曲折盤桓,為古都洛陽東南的險關要道。據《嵩山志》記載,轘轅關是東漢何進所置八關之一也。轘轅關上晨霧遮掩,行人來往其上,從山下向上看,好似神仙騰空駕雲一般,故有“轘轅早行霧中游” 之說。若從關口北視山下,霧浪翻滾,如煙如縷,從你腳下飛入太空,眨眼功夫,又變成萬朵白雲,千條鱗片裝飾美麗蒼穹,一派雲天霧海景象,猶如置身夢幻仙境。詩人劉甡題《轘轅道》詩曰:“陡仄轘轅道,翠屏列上巔;高峰常礙日,密樹不開天;風急摧殘葉,關狹鎖雲煙;早行憑眺望,靄靄白雲連。”宋代大文豪蘇轍在《轘轅早行》詩中讚道:“青山欲上疑無路,澗道相縈九十盤;東望嵩高分草木,回瞻原隰湧波瀾。”

三、潁水春耕田歌起

古今嵩山四十大自然景觀,你知道幾個(之一)

亦稱“潁水春耕”景觀。“潁”字,在字典中解釋為:潁河,發源於河南省登封市。潁水春耕景觀在登封大金店海河灣村至大金店村一帶。海河灣村至南城子一帶為古代負黍城遺址,周圍為高高低低的山嶺丘巒,其間是平灘地,中為一道清澈的潁河水,水流成潭。每當春季,太陽剛上東山,融融陽光照射,山上山下,人們驅牛耕作,春耕圖景倒映水中,甚是好看。清代詩人桑調元在《潁水》一詩中寫道:“一泓清可憐,春繞箕山足;鱗鱗映白雲,瀟瀟滋翠竹;暖戲遊嘗沙,輕浮追屬玉。”明代釋海石贊《潁水春耕》:“潁水遙看樹杪飛,渠開十二野田肥;老農植杖遙相問,仙令朝來勸稼歸。”

四、夏避箕陰溽暑收

古今嵩山四十大自然景觀,你知道幾個(之一)


古今嵩山四十大自然景觀,你知道幾個(之一)

亦稱“箕陰避暑”景觀。箕山背陰坡下(東金店槐裡村),樹木茂密,林廕庇日,更有龍潭處,山澗深長,兩崖石壁如削,綠葉黃花,遮崖蓋頂。壁題“潛龍潭”、“箕陰避暑處”、“幽谷”、“溪溪澗冷”等。岸下石平如砥,臺階之下,流水淙淙,匯積成潭,泛出層層漣漪。相傳,上古高士許由,堯讓位不受,隱居於此,曾在潁河的泉水中洗耳,好友巢父怕水汙了牛嘴,牽牛到上游去飲,留下了“洗耳泉”、“飲牛坑”、“拴牛撅”的遺蹟。每到暑夏,常有遊人到此消夏避暑,又被稱為“箕陰避暑勝地”。明代傅文《箕陰避暑》詩曰:“獨愛雲林境界幽,綠廕庇日翠光浮;棄瓢崖畔排煩熱,洗耳溪邊枕細流;每有涼風來樹底,更無塵事到心頭;許由巢父今何在?千古箕山五月秋。”明代詩人高出贊《箕陰避暑》:“幽壑虛嵐太古春,前賢遺蹟棄瓢新;枕新多少高人臥,不獨當時洗耳人。”

五、石淙河邊堪會飲

古今嵩山四十大自然景觀,你知道幾個(之一)

亦稱“石淙會飲”景觀。嵩山東南(大冶西劉碑村西南石淙河處),玉女臺下的平洛澗,兩岩土嶺夾峙,澗口丈餘,數步豁然開闊,兩崖石壁高聳,險峻如削,怪石嶙峋,有如老翁頷首,有似童子擊掌,有若蒼鷹展翅,有像臥牛反芻,高低大小有別,姿態各異,石間流水淙淙,古名“石淙河”。其面積約3000平方米。河南岸的巨石中間,有一形若車箱的大潭,潭中有一大石獨出水面,高約5米,寬有丈餘,石頂平整如案,名曰水漂石,可圍坐10餘人,登上石頂,紅日映染河水,微風徐徐撲面,大有人在畫中之感。公元696年唐代女皇武則天曾在這裡大宴群臣,以昭示登嵩山,封中嶽大功告成之意,並在石淙河邊建離宮。明初詩人鄭大原《遊石淙》詩道:“驅車未到已聞聲,隱耳輕雷哽不驚;石淙參差人坐立,潭開瑩澈鑑真平;徐風入沼迴環轉,曲水浮移委宛行;敬借傅君舟棹用,不教河漢隔盈盈。”明代詩人王世昌贊《石淙會飲》:“一掬山泉水尚溫,宸遊當日翠華臨;千官應制歸何處,野老春來醉石林。”

六、玉溪臺上垂釣鉤

古今嵩山四十大自然景觀,你知道幾個(之一)

潁河水躍出石羊關後(告成石羊關一帶),一頭躍進玉溪潭中,這時名“溪”,實際上是一派河溪交錯的水網地帶,河道最寬處百米以上,形成一個自然湖泊,湖水清洌,坦蕩平靜,魚群貫遊。緊挨關峽一條崎嶇小道,可繞玉溪湖畔,湖中有一巨石,約9米見方,三分之二沒於湖中,遊人可登石穩坐,執杆釣魚或觀看湖景,正如無名氏古詩《釣魚臺》所云:“臺前落日寒鴻哀,臺下西風潁水來;一曲滄浪秋色景,白雲紅葉好登臺。”明代傅梅贊《玉溪垂釣》:“孤村流水漲秋山,綠樹風微鳥共閒;釣罷玉溪垂落虹,白雲偏護石羊關。”

七、餘雨少室觀晴雪

古今嵩山四十大自然景觀,你知道幾個(之一)

亦稱“少室晴雪”景觀。少室山陰,多有石板,其中,一塊巨石的斜石板面向少林寺,每逢夏季中午雨後初晴,映著日光,銀光反照,遊人站在少林寺方丈室前面的月臺上,舉目南眺,可觀綠色山巒中,閃爍出銀光一片,恰似白雪一般,人稱“少室晴雪”,唐代詩人李頎有詩讚曰:“少室眾峰幾峰別?一峰晴見一峰雪;隔城半山連青松,素色峨峨千萬重;過景斜臨不可道,白雲欲盡難為容;行人與我玩幽境,北風切切吹衣冷;惜別浮橋駐馬時,舉目試望南山嶺。”明代詩人項璁贊《少室晴雪》:“新年騎馬到登封,遙望天門第幾重;吟看少室山頭雪,臥聽嵩陽寺裡鍾。”

八、瀑布崖前墨浪流

古今嵩山四十大自然景觀,你知道幾個(之一)

亦稱“盧崖瀑布”景觀。太室山東南麓的懸練峰下,有一高聳的山崖,因唐玄宗年間,有個被封為諫議大夫的盧鴻一,不願做官,來此修蓋“草堂”隱居,廣招天下才子,在此講學,此崖便稱盧崖。鴻一死後,玄宗改“草堂”為“盧崖寺”。崖上平時泉水瀉下,高約127米,似雨似霧,夏秋季節,大雨傾盆,山洪暴發,峽窄水急,水跌浪猛,滾滾滔滔,如虎撲羊,跌入崖下,聲震山谷,浪濤撲撞崖石,化作粉沫,成為點點水珠。在雨霽的陽光下,變幻五顏十色,水珠積流,形成水潭。潭上獨出一個黛色圓石,上有明人袁宏道寫的“墨浪石”三字。人稱此景“盧崖瀑布”。明代詩人高出《盧崖瀑布》詩曰:“太室東來第幾峰,孤崖側削半芙蓉;為看飛瀑三千尺,直透春雲一萬重。”  

九、龍潭貫珠流瓊漿

古今嵩山四十大自然景觀,你知道幾個(之一)

亦稱“龍潭貫珠”景觀。太室山東崖之巔,岩石嶙峋,陡立雲際。夾豁處,一條瀑流從幾十米的高崖跌下,岩石碧綠,水珠迸灑。其下,水注堅石,成為巨大石池,池水墨綠成潭,深不可測。潭水沿崖下石上衝出一條彎曲渠道,躍下陡峭高崖,崖下又成一潭,潭水衝出山峽,相迭灌流,成為九潭。潭深坡陡,形勢險要,巨石如牛,草木青青,環境幽雅,傳為九龍隱身之地,故名九龍潭(即現在的蛟河東張莊八龍潭)。唐武后偕太平公主曾來此遊覽,建造離官,駐蹕於此,唐代大詩人王維詩讚此景曰:“仙官欲往九龍潭,旄節朱幡倚石龕;山壓天中半天上,洞穿江底出江南;瀑布杉松常帶雨,夕陽蒼翠忽成嵐;借問迎來雙白鶴,已曾衡嶽送蘇眈。”

十、嵩陽洞天景色幽

古今嵩山四十大自然景觀,你知道幾個(之一)


古今嵩山四十大自然景觀,你知道幾個(之一)

亦稱“嵩陽洞天”景觀。太室山三皇口東南深澗,三面高崖,一面臨險壑,曲徑通幽,蜿蜓曲折。緊靠西崖有一高大的天然石洞。穿過石洞,崖半腰有獨木小橋。上空巖突兀,過橋需手摳岩石,吸腹移步。迎面聳立高崖,上有汝南吳同春“高登崖”題字。崖下又有一洞,並有金妝神像的廟宇,叫做嵩陽洞,俗稱二仙洞。洞殿東側又有云崖,立陡如削,直刺橫空,常有云霧繚繞;洞殿南邊,下臨澗谷,茂林修竹,山泉遍佈,風過溝底,竹搖水唱,滿谷作響,真是一副秀美畫卷!傳說孤竹國君的兒子伯夷、叔齊因互讓君位,先後在這裡居住,修仙。以後又到偃師首陽山,餓死在首陽山上。後人在他們修仙之地,建廟祭祀。晉代熊皎《遊嵩山》詩道:“獨背焦桐訪洞天,暫攀靈蹟棄塵緣;深逢野草皆疑藥,靜見樵夫恐是仙;翠木入雲空自老,古碑橫水莫知年;可憐幽境堪長往,一任人間歲月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