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CEO張勇認為程序員不應限制年齡?現實:職業年齡是鴻溝

35歲這個坎,並非調侃的話,事實中大多數企業甚至在招聘啟事中標明只找這個年齡以下的候選人,甚至有時候比學歷還嚴格,起碼有些招聘啟事中還附帶一句,如果真有能力,學歷不做限制。

但是還是應該感謝時代,因為十幾年輕,程序員理論的工作期限是30歲,這麼多年過去了,提升了5年,非常寬厚了可以說。

不過那個當年的玩笑話,變成了今天的規則。

阿里集團CEO張勇的表態回應了35歲程序員的職業選擇問題。

張勇表示,我的回答是,從我開始對35歲的員工沒看法,我們不會拉一根槓桿,給他打個標籤。

張勇稱,現在我最發愁的事情不是35歲以上的員工寫代碼,而是35歲以上的員工不寫代碼。我們的技術團隊,純粹的管理者應該精幹、應該少。

張勇表示,希望我們不同層級的技術管理者還是保持一定的代碼量,我覺得這是今天不斷朝前走的基礎動力所在。

問題是這兩年35歲標籤化,規則化炒的最厲害的恰恰是IT行業,阿里高管HR功勞不小。

阿里CEO現在出來評價這個問題,這個時間點很奇怪,不禁很值得讓人揣測。

從另一方面來講職業年齡限制的確有很大的問題,但是成為社會規則後,積重難返,可以說很難回去了。

希望立法嗎?說實話很難,可以看看公務員招考啟示就知道了。

我曾經分析過 這類現象,這種情況其實已經造成了很多的社會問題,無形中為社會的流動,社會矛盾的集聚造成了很多問題,還是那句話,問題有,但是很難解決。

解決問題,在我們社會,必然會有新問題,人們不怕老問題,但是怕新問題。

老問題是過去的人造成的,新問題出了誰的責任?一旦揹負責任,丟了工作,35這個坎照樣一視同仁。

回到程序員,程序員做管理,不做技術,本身是經濟問題。

本質上,體制內工作所反應的問題,在在體制內需要別人的承認和認可,這樣你才有發展空間,你才能獲得更好的待遇。

技術提升是自我升級,在非體制的市場上,這是件好事,通過不斷地提升獲取客戶信任,從而得到發展,但是在體制內技術的提升依舊要得到別人的認可,但是非市場環境並不能隨時體現一個人的技術優勢,即便有技術優勢,但是並不能體現在職業提升上,這並不是悖論,而是時刻都存在的事實。

也就是說在很多大公司的現有規則下,不被認可或許就要被淘汰,那麼該怎麼選擇簡直不言而喻。

那麼事業可能由於年齡原因,你前十多年的努力全部化為一旦,不復存在,你的經驗,知識,技術明明還很厲害,在年齡限制前,不值一提。

而你正處在一個技術打磨的階段,沒什麼進步,需要時間突破,可是因為這種條件,你必須放棄這麼多年的積累,反而去一定轉管理。

大部分的管理恰恰是沒必要存在。

最可笑的現實是,信息技術的進步遲早會把大部分所謂管理崗淘汰,可是IT從業者依舊會想把自己變成所謂的管理者,這種管理者必然會變成依附體制,依附高層管理者的應聲蟲,他們設置必須把年輕時候鄙視的人情世故一一撿起,好讓自己存活下來。

畢竟管理工作的現狀是一切都是靠人治的金字塔,一切變動都是根據上層變動所影響。

由此可見,所謂35歲的歧視,個人技能進步,通過管理崗規避淘汰,整個下來,是一個扭曲的集體現象。

技術人員很難在資本面有什麼作為,近兩年前的996,大廠們依舊我行無素,毫無顧忌,現在流行一個詞內卷。

我看倒不存在內卷,不過是人心人性的貪婪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