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隊傷亡超過三分之一還會有戰鬥力嗎?其他三分之二還有戰鬥力,為何還要撤下來?

軍武視界


軍隊傷亡人數超過三分之一,還在戰鬥的例子很多。黑山阻擊戰,梁大牙的10縱傷亡超過90,好胳膊好腿的沒幾個了,廖耀湘再一個衝鋒,黑山就完了,可是國軍意志崩潰,撤走了;日軍守騰衝,剩一個人也在死磕,傷亡99.9%還在戰鬥,國軍天上飛機炸,地上炮兵轟,傷亡人數是日軍5倍,才佔領騰衝。日軍守松山也是一樣。陳明仁守四平,傷亡超過80%,終於盼來了援軍。傅作義守涿縣,也差不多。


馬家西


1946年5月,第74軍剛剛改製為“整編第74師”的時候,全師擁有兵員32000餘人,但是去掉榴炮、山炮、戰防炮、迫擊炮、火箭筒等重武器之外,步兵使用的輕武器有多少呢?共計裝備重機槍173挺、輕機槍992挺、衝鋒槍2963支、美式春田步槍14472支,七九式步槍1682支。



也就是說,整74師的步槍兵僅有16154人,機槍手2330人(均按兩人計算),三項之和只佔部隊編制人員的59.7%,連六成都不到。

因為類似這樣一個齊裝滿員的整編師(步兵軍),除編有三個整編旅的主要作戰單元之外,師直屬部隊還會有輜重兵團、工兵團、105榴炮營、特務營、通信營、搜索營、汽車連、衛生隊、野戰醫院等雜七雜八的單位,而這些都並非是“一線作戰部隊”,通常情況下是不投入直接戰鬥的,其中相當一部分人甚至不配備武器,並沒有什麼戰鬥力。



如果在戰鬥中整74師的傷亡比例超過三分之一,注意那是指按全師編制兵員計算的,也就是達到了10600多人,看起來數字不大,但意味著一線戰鬥兵員已經損失超過60%(按18000人計),去掉師部掌握的預備隊(一般留下三分之一),前沿部隊的損失就將達到85%,許多基層連隊就等於打殘了,還能有多少戰鬥力?

所以這個題目雖然有些誇張,但是著實有一定的戰場依據,歸根到底,是軍事愛好者對部隊編制理解的不夠深刻,總以為總兵力就是戰鬥兵的數量,其實謬也。如果不是全師被圍,或者是必須死守的阻擊戰,一般情況下部隊傷亡超過三分之一,確實要撤下來休整的,否則這支部隊就會傷了元氣,因為戰鬥骨幹就快拼光了。



整編第74師在1947年5月的孟良崮戰役中全軍覆滅,但實際傷亡只有11000餘人,華東野戰軍的戰報顯示:斃傷敵人13000人(這裡含李天霞整編第83師的一個團),俘虜19676人,合計殲敵32676人。去掉整83師那個團和戰場逃散的部分,整74的參戰兵力確實有32000多人,傷亡率大約在34%左右,接近三分之一。

為什麼號稱“五大主力”之首、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整74師傷亡三分之一就完蛋了呢?這就是前面所總結的,因為傷亡這11000人全部是該師的一線作戰兵員,也是整74師實際的戰鬥力所在,它的一線步兵總數也就18000人(後來有7000人因為無彈藥,藏起來被剿滅),一旦這部分作戰骨幹殲滅,這個整編師就已經被抽斷了脊樑,沒有什麼戰鬥力了。



而華東野戰軍五個攻擊縱隊總共傷亡了12189人,粗略看來,只佔10幾萬大軍中的很小一部分,連十分之一都不到,但是這些傷亡全部是一線的戰鬥骨幹,尤其是步兵和基層指揮員,因此損失也是非常巨大的。原本野司有繼續擴大戰果尋殲整25師或者整83師的計劃,但是由於一線部隊傷亡較大並且繳獲、俘虜太多,最終還是放棄繼續作戰而撤退,轉入戰場以外進行休整。

再舉個例子,我們都知道解放戰爭“三大阻擊戰”當中的塔山阻擊戰,也瞭解這次戰役的殘酷程度,東北野戰軍在塔山建立防線的是第四縱隊、第十一縱隊和兩個獨立師80000多人。按照我們想像的戰鬥之激烈,傷亡數字應該非常巨大才對,而實際上,持續六天六夜的塔山阻擊戰中,東北野戰軍的傷亡總數是3000餘人(國軍傷亡6000餘人)。



但是3000多人的傷亡不代表戰鬥不夠慘烈,事實上許多前沿連隊的傷亡超過了80%,因為塔山防線的正面寬度有限,東北野戰軍不可能將80000人全部擺在陣地上,每次只能展開兩個師左右的兵力,根據前述的辦法我們可以計算得出,兩個師20000多人的實際戰鬥兵數量,仍然也就是12000多人,3000多人的傷亡已經達到了四分之一。

東野司令員對塔山防線是非常重視的,在兩個縱隊的後方特地擺上了總預備隊第一縱隊,也就是後來的38軍,那可是東野頭號王牌。但是因為塔山陣地上的部隊損失可控,並沒有超過三分之一甚至半數,所以總預備隊始終沒有投入戰鬥,這也說明四縱和十一縱仍然具有相當的戰鬥力,足可完成阻擊任務。


度度狼gg


一支軍隊難道只有作戰人員嗎?

在抗美援朝的時候,美國人經常會嘲笑當時志願軍的一個點,那就是志願軍的後勤補給怎麼說的,志願軍一個後勤士兵就需要負責前線八九個作戰士兵的需求,而美國人則是13個後勤兵圍繞著一個作戰士兵進行使用,因此美國人的後勤可以說是全世界最強的後勤保障,不要說誇張的拿著轟炸機去轟炸自行車,美軍可以在前線洗奢侈的熱水澡,這點任何一個國家的軍隊都沒有辦法跟他比。

一個現代化的軍隊必須要建立起一支強大的後勤保障部隊,至少得保障自己的士兵在作戰時候不會餓死,不會因為沒有子彈被別人給打死,不會因為沒有補給,最後投降敵人這樣的一支軍隊是搞笑的,沒有任何戰鬥力的,並且會被其他人看不起的。

不可否認的就是,在抗日戰爭或者是在解放戰爭一或者在這之前的革命戰爭期間,我們的解放軍士兵都是用自己的意志支撐起了一支強大的軍隊,這一支軍隊也是我們現在生活的保障和維護國家尊嚴的底盤,但是不可否認就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也意識到光是建立一支緊靠著意志,緊靠著單獨的作戰人員組合起來的一支軍隊是不正常的,這樣的軍隊是不健康的,我們需要的是一個完整的現代化軍隊。

在原先的軍隊裡面,可能一支軍隊百分之八九十甚至百分之百都是作戰人員,就造成了我們的軍隊很多情況之下都能夠做到戰場上面就剩下一個人還在那裡堅守陣地,這是一種美德,可同時這也是一種心酸,如果沒有後勤保障人員,一支強大的軍隊根本就不可能廠裡,你比方說淮海戰役的時候,我們動用了幾百萬的老百姓作為農夫去替前線的解放軍士兵支援後勤,所以有人也說過淮海戰役實際上就是農夫經常的擔子挑出來的。

正是意識到這一點,因此在建立現代化中的時候,我們也都十分重視後勤保障部隊,比如說今年閱兵的時候大家看見在後面會有形形色色各種各樣的車輛,(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醫療車,指揮車,還有架橋的,鋪路的飯堂啊等等一系列的車輛都有這是什麼?這就是一支強大的現代化軍隊所擁有的後勤保障部隊和後勤保障設備。

這些東西的加入會導致軍隊內部的比例會出現一個很大的變化,原先大多數人都是作戰力量,可是隨著後勤保障的深入以及後勤任務的繁雜性,所以一支軍隊裡面可能60%左右都是後勤保障人員。

這點我們就不得不佩服西方,西方是首先踐行這樣理念的勢力,你比如說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最著名的虎式重裝甲營,虎式重裝甲營不要看虎式坦克如何風光,如果沒有一支強大的後勤保障部隊保障這一個虎式裝甲營的話,虎式坦克只要開進俄羅斯,立馬就現在路邊動彈不得了。

一旦虎式坦克拋錨,就需要三輛重型拖車才能把虎式坦克拖到維修點,並且還有專門的車輛負責運輸維修工具,負責補給車輛的彈藥燃油,以及還有專門的筒車指揮車等等一系列的東西,所以一輛虎式重裝甲營有有大概十幾輛的虎式坦克,可圍繞著十幾輛的虎式坦克,卻有上百輛的後勤裝甲車輛,所以說在西方的觀念裡面,後勤保障部隊是一支軍隊真正的基礎,只要有一隻後勤保障部隊,我完全可以再重新拉起一支強大的部隊去前線跟敵人作戰,因此在西方只要不對的損失量超過40%以上軍隊就可以完全頭像,沒有任何性的壓抑,因為其她的全是後勤兵打仗不行,這一點我們自己都知道。

一支現代化的軍隊損失超過40%,立刻把他撤換下來進行修整,這是常識,如果不這麼做最終導致的結果將會出現大量無意義的損失,這損失有很多,比如說人員方面,裝備方面,還有就是軍隊士氣方面,總的來講,養一個士兵也是不容易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