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路上」廣漢金魚鎮月灣村完美“逆襲”,圓了“脫貧夢”

「脫貧路上」廣漢金魚鎮月灣村完美“逆襲”,圓了“脫貧夢”

導讀

“劉嬢,明天到米廠來哈,有活路要做。”近日,在廣漢市金魚鎮月灣村的康莊農機專合社內,艾加農業的負責人吳春正在給當地村民打電話,定好接下來幾天機器打米需要的工人。

吳春曾是一名農業科研工作者,2015年下鄉創業當起“職業農民”,他的到來,對月灣村這個德陽市級貧困村來說,猶如一劑“新鮮血液”,吸引了一批當地村民加入集約化、機械化糧食種植的隊伍中來,促進當地農業發展,加速了整個村的“血液循環”。月灣村於2017年摘掉貧困村的帽子,2018年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而今,村裡的貧困戶也當起了“小老闆”,日子越過越紅火。

「脫貧路上」廣漢金魚鎮月灣村完美“逆襲”,圓了“脫貧夢”

推廣糧食種植機械化生產

01

注入“新鮮血液” 老農業煥發新活力

吳春的艾加農業以月灣村的康莊農機專合社為依託,在金魚鎮月灣村、青崗村流轉了600多畝土地,實行規模化糧食種植。

除了前端的種植,吳春還發展了銷售端的產業鏈,建立了糧食綜合加工倉儲基地,有大米成套加工設備、溼糧乾燥設備等等,還有一個天然晾曬壩。實現了糧油產品鏈條“一條龍”,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尤以川內成德綿地區商超居多。

吳春從2015年辭去四川省農科院的工作,便與3位高中同學共同創業建立了艾加農業公司。所以在傳統農業生產資料經營和農田規模化生產的基礎上,他們會利用農業科研技術人員方面的優勢,對口四川省農科院等國家科研單位專家進行農業科研生產服務,並作為農業專業學生的綜合實踐基地,給大學生提供“田間課堂”。

「脫貧路上」廣漢金魚鎮月灣村完美“逆襲”,圓了“脫貧夢”

農業專業學生綜合實踐的“田間課堂”

“做了這麼多年的農業科研,在與別人同等收益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做到減少成本與開支,在同樣的天氣和病害情況下,我們可以做到少受災少減產,最終實現更高的利潤和價值。”吳春這一劑“新鮮血液”的注入,帶動了不少村民走規模化、機械化種植的道路。

月灣村支部書記舒正文說,2015年至今,在吳春的帶動下,村裡承包土地規模化種植糧食的越來越多,如今已有9戶種糧大戶。全村2900畝土地中有2000畝土地都以流轉承包的方式進行規模化種植,而且還有不少村民到外面流轉承包土地經營。

02

“造血式”扶貧 貧困戶當起“小老闆”

“可以說,吳春和他的公司,是促使月灣村脫貧致富的一個重要因素。”月灣村支部書記舒正文說,2015年月灣村還是市級貧困村,他跑了很多趟才最終敲定,以每年10萬元的承包費,將村裡的康莊農機專合社承包給吳春的艾加農業。

康莊農機專合社是個扶貧項目,每年的承包費會按照貧困戶持有的股份進行分紅。舒正文說,除了分紅,艾加農業還會以每天80元的工錢僱傭本地村民或貧困戶做工。這樣一來,貧困戶通過分紅和到專合社務工,年增加收入1000元以上。

“在種植技術方面,吳春也給村民帶來了很多幫助,就像一個科技帶頭人,提高村民的種植水平和能力。”舒正文說,扶貧要“扶智”, “造血式”扶貧才能讓貧困戶不再返貧。

基於這樣的理念,康莊專合社還與金魚鎮政府、四川農業大學、艾加農業公司合作,將金魚鎮農民夜校教學實踐基地和四川農業大學校外教學實踐基地設在康莊農機專合社,由艾加公司和四川農業大學共同負責具體教學培訓,免費教會貧困農戶操作農機和採用高產種植技術、推廣新品種,增強貧困戶農業生產水平,增加了農業收入。

「脫貧路上」廣漢金魚鎮月灣村完美“逆襲”,圓了“脫貧夢”

在田間地頭給農戶培訓

在吳春的手機微信裡,有一個“春耕生產服務群”,月灣村的不少種植戶都在這個群裡,糧食種植的各個階段,吳春都會在群裡作一些提醒。種植戶遇到田間地頭的“疑難雜症”也都會向他諮詢,而他就像個“莊稼醫生”一樣,給種植戶“開藥方”。

村裡曾經的貧困戶江賢俊,他家父母身體患病,一家五口人全靠他和妻子兩人,兩人外出務工一年的收入只能勉強解決家庭溫飽。2015年江賢俊承包了100多畝地種植糧食嘗試糧食規模化生產,去年又在其他鎮承包了160多畝地,每年的糧食收益有10多萬元,早已摘掉貧困戶的帽子。

如今,月灣村還在繼續堅持“開發式扶貧理念”,紮實開展脫貧攻堅工作,因地制宜,積極探索更為有效的扶貧方法和措施,繼續幫助貧困戶發展生產,實現脫貧致富。

記 者 |王珊珊

編 輯 |何 娟

責 編 |汪 巧

編 委 |姜 穎

「脫貧路上」廣漢金魚鎮月灣村完美“逆襲”,圓了“脫貧夢”
「脫貧路上」廣漢金魚鎮月灣村完美“逆襲”,圓了“脫貧夢”「脫貧路上」廣漢金魚鎮月灣村完美“逆襲”,圓了“脫貧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