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等新業態帶動就業3000萬人 學者呼籲專業設置要符合市場需求

遊戲等新業態帶動就業3000萬人 學者呼籲專業設置要符合市場需求

頭圖:研討會圓桌合影

轉載自:21世紀財經報道

新經濟、新業態已經成為2020年帶動新增就業的重要力量。

近日,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所長、教授曾湘泉在以“新就業、新模式、新引擎”為主題的研討會上,發佈《數字文化產業就業報告(2020)》。

遊戲等新業態帶動就業3000萬人 學者呼籲專業設置要符合市場需求

該報告涵蓋了對遊戲、電競、直播、文學四個數字文化產業典型領域的就業相關研究及核心發現。報告顯示,數字文化產業正在創造大量的就業崗位,持續為“穩就業”做出重要貢獻,遊戲、電競、直播、網絡文學四個領域涉及到全職和兼職就業人數約3000萬人,全職就業大約1145萬人。

後疫情時代的新職業

隨著互聯網和數字技術的普及,數字文化產業快速發展,已經成為當前大眾文化消費和信息消費的主流形態,影響著人們生活方式、社交方式和表達方式,並創造大量就業崗位。

報告顯示,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數字文化在穩就業中表現亮眼,為社會穩定做出顯著貢獻。由於數字產業具有相對靈活的特性,也在後疫情時代成為經濟增長及就業減壓閥。

《數字文化產業就業報告(2020)》報告稱,數字文化產業整體受疫情衝擊較小,在疫情中實現逆向增長,成為加快中國疫情後經濟復甦的重要助力。

遊戲等新業態帶動就業3000萬人 學者呼籲專業設置要符合市場需求

而且各個典型領域的就業創造機制各具特色,遊戲產業的就業創造與研發和發行環節相連,大部分就業創造於衍生市場中,並具有包容、專業等特性及出海優勢;

電競就業創造主要與內容生產流程有關,衍生行業就業規模不大,預期會超過核心部分創造的就業量;

直播行業就業創造與行業核心層,包括主播等平臺就業者、直播平臺內部從業人員,以及公會等主播運營單位等密切相關;

網絡文學產業就業創造主要基於文學內容創作,通過網絡文學平臺直接帶動核心層,即平臺作家和平臺內部從業人員就業。

遊戲等新業態帶動就業3000萬人 學者呼籲專業設置要符合市場需求

數字文化產業帶動就業的一個大背景是中國互聯網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佈《第 46 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 2020 年 6 月,我國網民規模為 9.40 億。

受疫情影響,線上化渠道為服務業提供了新的發展窗口。網上外賣、在線教育、網約車、在線醫療等數字服務蓬勃發展,用戶規模分別達4.09億、3.81億、3.40億和2.76億,佔網民整體的比例分別為43.5%、40.5%、36.2%和29.4%。

如何培養貼近市場需求的人才?

2020年7月份,人社部聯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正式向社會發布了一批新職業。其中以“互聯網營銷師”為代表的新職業備受關注,2020年最熱門的的“互聯網營銷師”,有李佳琦、薇婭等。

遊戲等新業態帶動就業3000萬人 學者呼籲專業設置要符合市場需求

如何培養符合市場需求的數字經濟領域的人才?在研討會的圓桌研討環節,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直播分會副秘書長桑楠透露:“協會在考慮利用自身的資源進行主播培訓體系建設,為企業提供統一的培訓體系,為主播技能的提升和未來的發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研究員丁大建強調:“在新的社會形勢下,應該主張這樣一種標準——對企業有用的人就是人才,社會需要和認可的人就是人才。教育部門需要緊跟社會發展,大學專業的設置也需要貼近市場需求。”

騰訊平臺與內容事業群人力資源總經理馬冰冰提出,遊戲、電競等垂直領域的實際就業人數未必特別多,但發展出了很多派生的機會,帶動如醫療康復、教育訓練領域就業;優質內容成為IP源頭,使產業發展具有可擴展性,帶動更多平臺與就業產生。

新經濟帶動的新就業有哪些問題需要注意?一位參會專家提醒,基於新經濟,特別是平臺經濟創造出了新的就業形態,必須克服兩種傾向。一種是片面強調就業靈活化,借新經濟之名使就業過分靈活化,損害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另一種是片面強調靈活就業的正規化和穩定化,用傳統的管理模式辦法強拉硬套,這個也不符合實際和發展的趨勢。

遊戲等新業態帶動就業3000萬人 學者呼籲專業設置要符合市場需求

他表示,數字文化產業真正體現出科技賦能、創新驅動和創業引領。新技術、新經濟和新業態創造出來的新就業形態,特別是新的靈活就業方式,使得傳統的管理政策服務模式不再適用,需要重新構建一套新的符合新技術和社會發展的管理服務和政策模式,促進數字文化產業健康持續發展。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