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松江人擺地攤,都賣些什麼?

松江

老字號

Songjiang

過去的攤頭和叫賣聲

朱菊芳

圖片

1993年廟前街上的水產、百貨攤位 (唐西林 攝)

舊時的商店大多數是開在街面的,但小販、攤頭只擺在路邊或找個行人進出多的街角,攤鋪在地上售賣。地攤的位置選對了就基本固定下來,位置不好生意差的隨時作調整。地攤、鋪攤大小也不等,售賣貨物品種多、數量多的攤頭就大些,反之就只是一個小攤頭。

肩挑手提的多數是穿街走巷的攤販,近鎮農民挑些自己種植的青菜、蘿蔔、黃瓜、落蘇、番茄、芋艿、蔥、蒜、韭菜來售賣,也有養些雞鴨活禽和雞蛋鴨蛋的運到露天菜場找個空檔蹲下來賣、或挑著擔子邊走邊喊叫售賣,賣完了順帶買點油鹽醬醋回家。還有近鎮農民挑熟食擔子出來賣的,如賣梭頭糕的、賣糖粥的挑著擔子邊走邊喊,要買的街坊居民把他們叫住,這樣走走停停,停停走走,賣完了就回家。

挑餛飩擔的江西人賣餛飩不用吆喝,他們以敲竹管為號,敲出“篤篤篤”的響聲,告訴顧客賣餛飩的來了,竹梆子筒發出的聲音能傳出一二十公尺遠。兒童、老人很喜歡江西人的餛飩,還很喜歡看著他下餛飩,看他往餛飩碗裡放調料、在小大碗裡放入蝦皮、蝦籽、紫菜、味精、香蔥……約一二分鐘,生餛飩就會煮熟,看他用漏勺撈起盛入碗內,動作乾淨利索。這餛飩擔的式樣,現在年輕人恐怕只能在影視劇或博物館中能見得到了:餛飩擔子的材質主要是木材,擔子的功能猶如小小的灶頭間,有行灶、鑊子,有櫃櫥抽斗,還有隔板放碗、匙。扇形五個小抽斗裡,盛放事先裹好的生餛飩和未裹的餛飩皮子,肉餡及調料也都放在擱板上,擔子下方空檔處還放了一隻小水桶,供洗盛過餛飩的碗……

圖片

昔日餛飩攤(圖源網絡)

肩挑手拎的小販叫賣聲很有特色,有腔有調地吆喝著,像唱山歌似的,如“橄欖橄欖賣橄欖,刮勒鬆脆個檀香橄欖”“五香豆,六香燒,砂仁豆蔻加香料,亦香亦甜吃滋味嗜味道”“糖炒熱白果,香是香來糯是糯,小姑娘吃仔×××,老太婆吃仔×××”(後兩句讓人聽了發笑,但很庸俗,不便書寫了),還有賣花生米、長生果、油汆黃豆的,賣削光嫩地慄(荸薺)的,有提著扁平淺底竹籃子賣梔子花、白蘭花的,都用各自的調子叫賣。

在售賣吃的麼事之外,穿街走巷的還有補碗搭鑊子的、削刀磨剪刀的、修陽傘補套鞋的、修棕棚藤棚的手藝人。另外,還有一些拆字算命先生,也會在大街小巷柱著指路棒或敲著叮叮噹噹的小銅片走過。松江的算命先生不僅僅是流動的盲人這些,還有亮眼的算命先生,他們在岳廟廣場上有固定攤位和招牌告示,一個攤上掛的叫“鄧伯苗”,一個攤上掛的叫“一家峰”,還有一個銜牌算命的拆字攤,沒有掛出姓名,攤上放著一隻鳥籠,籠內關了一隻養熟不飛走的鳥,算命先生與鳥喃喃對話:“阿靈看清爽,銜錯要吃生活”,反反覆覆的講著這兩句話。若有人到攤上來拆字算命,他會從籠內放出鳥來,銜出它不停地搗鼓著的其中一隻牌來,將牌內畫著的圖案畫面解讀給來算命的顧客聽,什麼什麼時候會有禍有福……煞有介事。

圖片

岳廟的各種攤位(來源《松江檔案》2012.4)

松江馬路上還有過流動的和相對固定的地攤,包括雜貨攤、玩具攤、生活用品攤(鞋、襪、棉紗線、頂針箍)、小人書、連環畫等等的攤檔。中山西路莫家弄口西壁的水果攤規模曾經不亞於水果店,有好多品種的時鮮水果:三林塘的崩瓜、平湖的老虎黃西瓜、國光蘋果、青蕉、紅蕉、黃蕉、蘋果、柑橘、廣橘、黃岩蜜桔、江西貢桔、天津鴨梨……西瓜還切成三角塊零零碎碎賣,嘴裡還喊出:“甜甜西瓜口強來,三分洋鈿賣一塊伊來……”招徠顧客駐足吃西瓜。

解放前不久,松江還來了一家賣拉鈴糖的人。拉鈴糖是用純白糖熬煮的硬質糖,甜味與糖果店裡賣的散裝的硬糖無異。攤主操外地口音,在後諸行街谷世道院弄口高泥墩北側,用石灰粉圈起一個大圓圈,帶著妻子和一個十來歲小女兒,三人在圓圈內表演拉扯鈴,將鈴拉得汪汪響轉速飛快,拉鈴的技藝猶如雜技團藝人的水平,可以轉體拉,忽上忽下地拉,把鈴拋得很高,跌下時又能接住,可以將轉的鈴三人之間拋來拋去地拉,拉了一陣子後開始賣他的拉鈴糖,賣了好幾年。解放後,在高泥墩被剷除蓋了城區清潔管理所的房子後,不知賣拉鈴糖的去哪了?

舊時擺攤也是一個謀生的手段,本鈿少暫時開不起店的先擺個攤頭,靠學了的技藝或行當憑本事尋飯吃。醫生也有先擺攤的,松江就有岳廟東面、妙嚴寺西面撐大陽傘拔牙齒的中醫牙科醫生楊桂連,後來才入門店,為需要拔牙、補牙、鑲牙的患者解除蛀牙之痛,頗受農民患者和城市平民歡迎。

傷科醫師丁一平起先也在馬路邊露天打拳。他懷有武功,刀術、劍術、拳術、散打、徒手奪刀、搏擊擒拿都有功底,夫人王妙香女士也有武藝,曾在街攤上表演對打,同時會向圍觀群眾問詢誰有腰痠背痛,有過跌打損傷的,可先讓他們按摩推拿試之,凡感到有效者再可購買他們調製的傷膏藥。人們見到有功底的傷科醫生的醫術,知道他們不是賣狗皮膏藥的自吹自擂者。不久丁一平自設了傷科門診所,後併入了闊街聯合診所,以後又任了闊街醫院的院長……

松江還有一位傷科醫生陳雲麟,不知是否擺過地攤,解放後曾在松江光啟操場第一屆工人運動會上表演過飛鋼叉的武術。陳雲麟作為中醫傷科醫生曾在城北衛生院服務過,其長輩陳玉麟更是有名的傷科醫生,服務於上海市區。

以上所述的都是老話舊事,隨著社會的發展,攤檔因為落後和衛生面貌的缺陷而逐漸消失,現在松江改造舊街坊,整治髒亂差,倡導垃圾分類,不準擺地攤、不準亂設攤,已很少有穿街走巷、肩挑手拎的小販了,副食品、果蔬攤檔早已集中在室內菜場或超市內,市容面貌已大為改觀。

編輯:沈莉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