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分析,電影《雙旗鎮刀客》其實是一部爽片

《雙旗鎮刀客》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反類型武俠片,之所以這麼說,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這部電影中並沒有真正的俠客

,既沒有為國為民的俠之大者,也沒有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仗義之士。

非但強橫狠辣、冷血殘酷的一刀仙不是大俠,裝腔作勢、貪財失信的沙裡飛更不是大俠,年少懵懂、單純質樸的孩哥同樣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大俠。

《雙旗鎮刀客》能得到觀眾的喜愛,從某種層面來講,是因為影片向我們展示的是普通人個人需求和價值的自我實現。影片講述了一個其貌不揚的窮小子歷經艱辛、擊敗強敵、最後抱得美人歸的故事,主角的經歷是一段“普通人的需求”不斷被滿足的過程,因為情感代入和心理投射,讓觀眾也產生了一種需求和價值得到滿足的感覺。

從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分析,電影《雙旗鎮刀客》其實是一部爽片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將人的需求從低到高分為五種,分別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影片中主角需求的實現

生理需求,是指維持人正常生理機能運轉方面的需求。如吃、穿、睡眠等,是最基本的、身體層面的需求。

影片伊始,年少的孩哥孤身一人,穿行在粗獷蒼茫的大漠之中。這時候的他父親去世、家庭落敗,顯得嘴唇乾裂、風塵僕僕,吃穿住這些基本的生理需求都無法得到保障。來到雙旗鎮後,終於在茫茫大漠之中看到了一點人間煙火,並被瘸子——未來的丈人爹一家所收留,有了立足之地,可以不再孤身流浪了。

從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分析,電影《雙旗鎮刀客》其實是一部爽片

在故事的開端,人物的吃、穿、睡、住這些基本的生理需求得到了解決,從而向更高層次的需求邁進。

安全需求,是人出於對自身安全的需要,包括人身安全、健康保障以及生活穩定等,是感官層面的需求。

關於雙旗鎮所處的時代和地理位置,電影語焉不詳。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這是一個處於亂世的西北小鎮,沒有官府介入,只有如一刀仙這樣的土匪豪強依靠威權和武力欺壓著百姓。在這種情況下,鎮民們奉行“眼正、手正,腳正”的金科玉律,目睹不速之客到來時只能在遠處偷偷張望並且小聲議論,接觸走南闖北的刀客時必須充滿熱情甚至低聲下氣,遇到快馬經過的悍匪要趕緊側身避讓,生怕惹惱了他們帶來無妄之災。

從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分析,電影《雙旗鎮刀客》其實是一部爽片

這些場景無一例外都在刻意強調一個事實,那就是亂世之中鎮民們很沒有安全感。因為安全感的缺失,所以他們謹小慎微、如履薄冰。

然而,孩哥僅用兩刀就將懸在人們頭上的最大威脅徹底清除掉了。他憑藉高強的本領不僅保證了自己的安全,也守護了雙旗鎮的安全,甚至讓畫面之外的觀眾也感受到了踏實。

社交需求,是出於對情感和歸屬的需要,因為人人都希望得到關心和照顧。這是情感層面的需求。

剛出場的孩哥形單影隻,沒有親人,沒有朋友,大漠之中一人一馬孤獨至極。初遇沙裡飛,寒暄幾句便將身上的一半錢給了他,算是結交了這位“朋友”。(至於沙裡飛失信,這是後話)來到小鎮後,瘸子雖然收留但並未真心接納他,看到孩哥“一沒手藝,二沒本事”後決定毀除婚約。鎮民們對一個陌生人也不願掏心掏肺。這時候的孩哥雖然由沙漠來到了人群中,但他仍是孤獨的。

從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分析,電影《雙旗鎮刀客》其實是一部爽片

只有當他用驚人的技藝一刀劈開馬肉,才得到了丈人爹的認可,也贏得了好妹的芳心。之後的飯桌上,他一改往日的沉默,變得侃侃而談,逗得好妹連連發笑,體現出孩哥在親情、愛情、友情這些社交層面的需求實現之後的滿足和得意。

尊重需求,是人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信賴和高度評價,屬於精神層面的需求。

毫無疑問,在世故冷漠、強者為尊的雙旗鎮,孩哥這樣不起眼的少年人很難得到人們的尊重。初到雙旗鎮,人們用疑惑的目光看著他,店家更願意招呼策馬飛奔而來的兩名健壯的刀客,而對他不聞不問。酒鬼隨意地將孩哥叫做小辮子,對他關於瘸腿丈人的打聽故作不知。

只有當他一刀擊殺二當家時,圍觀的鎮民們終於對他另眼相待,改稱“小刀客兄弟”了,從內心深處對他有了起碼的尊重,孩哥的尊重需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滿足。

自我實現需求,是指實現個人理想、抱負,發揮個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如發揮潛能等,是最高層的需求。

孩哥身懷絕世刀法,然而他就像《天龍八部》中的虛竹一樣,空有逍遙派三老數百年的內力,卻一直不能發揮最大潛能和實現自我價值。

當一刀仙的仇家將刀架到他脖子上,面對生命的威脅時,他只是害怕地說自己不認識一刀仙。

看到一刀仙與仇家劍拔弩張之際,他立即把頭深深埋在地上。

一刀擊斃二當家後,他惶惶不安,竟然想通過遠走高飛來避禍。

面對一刀仙,他未戰先怯,當一刀仙逼到身前,在退無可退、不得不戰之下,他才終於出手。

從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分析,電影《雙旗鎮刀客》其實是一部爽片

通過這些鏡頭和畫面,影片生動地體現了不夠自信的孩哥在完成自我實現的道路上遇到的瓶頸和阻礙,這些鋪墊也讓孩哥完成自我實現的突破感和帶給觀眾帶來的震撼更為強烈。

最後,孩哥用擊敗強敵的方式完成了自我價值的實現,實現了由“男孩”到“男人”的蛻變。

需求的滿足傳遞出怎樣的價值取向和精神追求?

需求的滿足要建立在足夠的實力之上。影片借孩哥之口表達了“頭不離肩、刀不離身”的執著與堅守,用一個20秒的長鏡頭展現出孩哥日復一日夜晚練功的勤奮與努力,用一刀仙“看來此人刀法不俗”的評價側面烘托,與最後孩哥輕而易舉擊敗強敵的畫面遙相呼應,充分說明孩哥的成功絕非偶然,而是經歷了厚積薄發的必然。傳達出一種只有刻苦自勵發憤圖強、練就過硬本領才能完成需求滿足、實現人生目標的道理。

從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分析,電影《雙旗鎮刀客》其實是一部爽片

需求的滿足反映了人們對於真善美的追求。孩哥經歷了路途的艱辛,來到雙旗鎮迎娶好妹,本身就代表著人們對於美好人或事的不懈追求。當二當家要對好妹施暴時,他拼了性命不要也要站出來守護自己的女人。當面臨一刀仙前來尋仇的恐懼時,他沒有利用外出邀請沙裡飛的機會獨身離開,很大程度上也是出於對愛情的忠貞和對信義的堅守。這些個人需求與大眾心中對真善美的價值追求是高度契合的,因而擁有了天然的正當性。

需求的滿足體現了人們對於自由的嚮往。雙旗鎮不只有悍匪,同時也是一個封閉愚昧的小社會。從電影中鎮民們面對二當家欺侮好妹卻熟視無睹,以及他們為了一己之私圍堵住想要遠走高飛的孩哥好妹時,我們就已經得知,禁錮自由的不僅僅是一刀仙這樣的悍匪,更包括自私麻木的鎮民們。戰勝強敵,只相當於拿到了通向自由的“船票”,獲得了表面上、身體上的自由,要獲得更高程度的、精神上的自由,只有在發揮個人能力到最大程度後,才能離開這個落後愚昧的雙旗鎮,去往更為廣闊的應許之地。

從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分析,電影《雙旗鎮刀客》其實是一部爽片

結語

以現在的標準來看,電影中的主角在年少懵懂之中,憑藉開掛一般的實力和持之以恆的努力,個人需求在經意或不經意間得到不斷滿足,既充滿勵志的色彩,同時也符合大眾價值取向,體現出公道和正義,從而讓觀眾看得非常爽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