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上课的一点思考

怎样上课才有效,成为教师反复追问的话题。在古代,苏格拉底告诉我们“助产术”式的问答法是有效的,孔子告诉“不悱不启”是有效的。东西方先贤们都给出了共同的答案,那就是与学生互动,启发学生,让学生自主建构。但是,随着工业时代的来临,班级授课制代替了师徒基于松散组织的对话。为了生产批量的工业化所需要的人才,班级采取统一的规格、统一的流程,把原本个性鲜活的生命,抹去头顶的各种棱角,塑造出同一个尺码的人,同时也就出现了单向度的人。

新时代到来,创新成为各个国家竞争的热点,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也就提上日程。因此,教育界吹起了一股清新的风——培养具有个性的创新型人才。创新人才需要创新教育,创新教育需要创新课程,创新课程需要创新性思维。这一切都聚焦于课堂。课堂需要变革。日本教育学者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告诉我们,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变革正在悄然发生。不管我们愿意与否,基于学生发展和课堂正在登上历史的舞台。也许目前的高考依然推助着应试教育,但是许多有识之士已经开始了漫长的课堂革命的探索。在笔者看来,有效的课堂,必然要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快乐地体验、感悟、收获知识,达到知识的建构。

有效上课的一点思考


一节课40分钟是固定的,如何在固定的时间内,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这就是学习的效率问题了。如果同样学习定语从句,一个人用了两节课,一个人用了一节课,那么,学习效率是不一样的。再则就是学习的成效。课堂教学不是讲完知识了事,而是学生得到多少知识。在传统的课堂上,老师一言堂,满堂灌,就像下着倾盆大雨,学生则获得的是毛毛细雨。成效很是有限。如歌我们站在学生立场,为了学生发展着想,我们就会根据学生所具有的隐形知识设计课堂教学,通过导入激活隐形知识,达到隐性知识想显性知识的“聚集”,最终聚沙成塔。所以,在谈有效课堂的时候,我们应该关注成本、效率和效果三个维度。

成本就是课堂所付出的精力和时间,我们尽可能地用简洁、有力的语言传达知识内涵。不要讲一些口头禅之类的“废话”。让学生在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辅助学生在课堂上探索、求证、获得。因为只有学生自己建构起来的知识才是最难以忘记和易于提取的。这些知识是否有成效,还要看,学生能否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效迁移,创新实践,能否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能力转化为素养。否则,课堂就是无效或低效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