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唐李存勖滅後梁,還不如不滅,因為是禍不是福

923年,後唐大將李嗣源攻破後梁都城大梁,梁末帝朱友貞自殺,莊宗李存勖滅亡後梁。

自此,北方基本在李存勖的控制之下,大有一統天下的機會。

然而,李存勖滅亡後梁竟是禍大於福。

歷史上中國的統一基本是自北而南,首先北方統一,然後大軍南下、西進,一統天下。

也有不少人即便統一了北方仍不能一統天下,比如北魏、前秦,李存勖也是其中之一。

後唐李存勖滅後梁,還不如不滅,因為是禍不是福

大仇得報,禍福相倚

李存勖與朱友貞是世仇,這仇始於他們各自的父親。

當年,朱溫和李克用也曾稱兄道弟,李克用還帶兵幫朱溫打黃巢。

兩人的仇是因為一次飯局。

李克用喝了酒胡亂說話,得罪了朱溫,朱溫退席後派人去殺李克用,李克用走了狗屎運,拼命逃了出來。

從此,兩家結下深仇。

908年,李克用病逝,李存勖在監軍張承業的輔佐下剿滅叛亂的叔父,帶兵南下與朱溫對決。

朱溫聽說李克用死了本來很高興,人一高興就疏於防範,李存勖趁機大敗朱溫。

朱溫說了一句和曹操一樣的話:生子當如李亞子(李存勖小名),至如吾兒,豚犬耳。

他這話後來竟然應驗了。

後唐李存勖滅後梁,還不如不滅,因為是禍不是福

李存勖在這之後十多年和後梁戰爭不斷,北方這兩大軍事集團勢均力敵,互有勝負。

912年,朱溫被兒子朱友珪弒殺,從此後梁逐漸衰落。

李存勖卻在連年戰爭中逐漸擴張勢力,原屬於後梁的魏博、成德全都倒向李存勖。

923年,李存勖稱帝,建立後唐。

在與劉鄩王彥章等人在黃河兩岸對峙逾年後,劉鄩被後梁自己人殺掉,王彥章被段凝掣肘,最終王彥章兵敗被擒,李存勖派李嗣源率前鋒軍加速速直奔大梁。

唐軍沒到之前,大梁城裡的人就已經人心惶惶,包括梁末帝朱友貞。

朱友貞和敬翔相對痛哭。

敬翔乃是朱溫的心腹,後梁的建立敬翔出力很多,但朱友貞死活不聽敬翔的計策,專門任用小人,終於敵人兵臨城下,這才找敬翔,悔不當初。

當李嗣源大軍到達大梁,後梁將軍王瓚開城投降。

而段凝率領5萬大軍乾瞪眼。

派去找救兵的人都嚇得半路跑路,根本沒有人送信,段凝這個混蛋後來也不戰而降。

朱友貞和敬翔哭完,他又幹了啥?

他不去想辦法抵抗唐軍,反而更加猜忌自己的兄弟。

他下令將自己的幾個兄弟全部幽禁,怕他們造反,幽禁還不放心,隨後把他們全部殺害。

反正都要死的,不殺他們李存勖也不會放過他們,為什麼要搞這些沒用的。

殺掉自己覺得能造反的人後,朱友貞不但沒有安心,反而更加覺得絕望。

當後唐大軍騎兵奔馳的煙塵遠遠就能望見的時候,朱友貞命令自己的部下皇甫麟:你趕緊殺掉我,李存勖和我是世仇,我不能落在李存勖手裡。

皇甫麟於是殺掉朱友貞,接著自己自殺。

後唐李存勖滅後梁,還不如不滅,因為是禍不是福

大梁的人們有的抱著傳國玉璽送給李存勖,有的抱著朱友貞的頭送給李存勖,有的帶著軍隊來投降,就是沒有拼死抵抗的。

李存勖騎著馬進入大梁,高興地不行。

史載“李嗣源迎賀,帝喜不自勝,手引嗣源衣,以頭觸之曰:吾有天下,卿父子之功也,天下與爾共之。”

“天下與爾共之”,這話真不能亂說,因為後來李嗣源還真的做了皇帝。

後梁滅亡後,各地的割據勢力紛紛派人來稱臣。

來的人不外乎兩個目的,第一,表示我們聽您的;第二,來看看新的中原霸主到底是個什麼人。

淮南的智囊嚴可求在得到使者的描述後,表示:不出數年,後唐會有內變,我們卑辭厚禮,等著他把自己玩兒死就好。

後唐李存勖滅後梁,還不如不滅,因為是禍不是福

荊南節度使高季昌,親自到洛陽朝見。

他回去的時候對這次朝覲做了總結:這次到洛陽有兩個錯,第一是我不該去洛陽;第二是李存勖不該放我回來。

高季昌回家後積極屯糧修城,做戰爭準備。

這些人普遍覺得李存勖變壞了,很快會把自己玩死。

李存勖這時候確實慢慢開始耽於享樂,他自小有音樂藝術天賦,養了一大批伶人,這些人竟然開始干預朝政(下次詳述)。

各地的節度使進京都要帶著大量錢財賄賂這些伶人,而這些人總是喂不飽。

最終人心離散,惹得天下大亂,李存勖被亂箭射死。

差不多天天更新,喜歡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