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玉石引發的血案,到最後這塊玉石也不知所蹤。

有這樣一句話,它被人常常在掛在嘴邊“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意思說千里馬多的是,能發現這匹馬是千里馬的人卻不是很多,白白糟蹋了一匹千里馬。這句話放在所有事物上都是很實用的。一塊璞玉,沒有經過切磋琢磨,沒有多少人能把它看成一件美玉,而扔掉。在歷史上有這樣一個人,他這一生中之發現一塊璞玉,卻讓他名揚天下。到底是誰呢,一起來看吧。

一塊玉石引發的血案,到最後這塊玉石也不知所蹤。

據《韓非子·和氏》記載,在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有一位琢玉匠叫卞和,在荊山上砍柴的時候,發現一塊璞玉。於是就把這塊璞玉獻給厲王。厲王讓他的宮廷玉石匠鑑別。玉石匠說這隻一塊普通的石頭。厲王認為卞和在騙他,下令砍去了卞和的左腳。武王登基後,卞和再次獻寶。還是和上一次一樣。武王讓玉石匠鑑別。玉石匠說這是一塊普通的石頭。卞和被砍去右腳。文王即位後,卞和抱玉在荊山下痛哭三天三夜,眼淚流乾後開始流血。文王派人去問卞和因何而哭。卞和說”臣悲傷的不是被砍掉兩條腿,而是一塊舉世無雙的寶石卻人看成一塊普通的石頭,一個忠貞的當成騙子,臣才如此悲傷。“文王聽後,讓人將玉石剖開,裡面果然是一塊寶物,派玉石匠琢玉。琢成一塊價值連城的寶玉。

一塊玉石引發的血案,到最後這塊玉石也不知所蹤。

事情到了這裡還遠遠沒有結束。到了戰國時期,此珍寶幾經易手。到了趙國地界。趙惠文王費盡心思得到了此玉。視為掌中之寶,心中摯愛。每日攜帶把玩。秦昭襄王得知後很是羨慕。他派人到趙國去說願意以十三座城換取此玉。趙王雖然知道這是圈套,但又懼怕秦國勢力,就派藺相如出使秦國。這就引出另一個歷史典故”完璧歸趙“。這塊玉的名字也呼之欲出了。沒錯就是”和氏璧“。

一塊玉石引發的血案,到最後這塊玉石也不知所蹤。

在秦始皇一統天下後。對早已失蹤的和氏璧來了興趣。派人去趙國尋找。果然在趙國找到了和氏璧。秦始皇派人在和氏璧上刻下李斯寫的”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字,做成印章。作為傳國玉璽。到了秦末,秦三世子嬰向劉邦頭像,將傳國玉璽獻給劉邦。從此開始傳國玉璽就成了西漢皇族權力的象徵。到了東漢末年,玉璽先被董卓奪走。董卓戰死後,玉璽落入孫堅的手裡。幾經易手後,袁術得到傳國玉璽,併成了東漢末年第一位冒天下之大不韙的人,第一個稱帝。最後袁術被滅。玉璽落到魏國。魏國滅亡後。司馬家族繼承傳國玉璽。五胡亂華時期,以幾經輾轉,先後到了趙、宋、齊等割據國家的手中。隋文帝楊堅統一中原後。傳國玉璽進入皇宮。隋文帝命人日夜看守。

隋朝蕭太后攜帶傳國玉璽遠遁漠北。大唐派兵征討。經過一番周折後,傳國玉璽有重新回到中原大地。過了兩百年。朱溫篡唐。獲得傳國玉璽。李存勖滅掉朱溫,公元936年石敬瑭攻陷洛陽。李存勖自焚,傳國玉璽從此失去下落,不知所蹤。

一塊玉石引發的血案,到最後這塊玉石也不知所蹤。

這就是一塊玉石所引發的血案,從卞和獻璧,到秦始皇做成傳國玉璽,到傳國玉璽不知所蹤,一千多年,有多少人為了這塊玉石流血,甚至喪命。到頭來卻是一場空。連引發流血的主角和氏璧也不知所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