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委會澄清“中歐班列搖號” 艙位緊張局面難解

“買房搖號,買車搖號,現在集裝箱也需要搖號訂艙了!”日前,一則“2021年中歐班列艙位預定搖號”的現場視頻在網絡上傳播,在當前航運市場“一艙難求”、“一櫃難求”的背景下,引起了許多外貿行業人士的關注。

11月22日,第一財經記者從航運業內人士處獲得了一份《關於中歐班列搖號艙位的說明》,落款為“第三屆中歐班列發展峰會組委會”,但並未蓋印公章。該說明稱,峰會結束後有部分媒體對“搖號”一詞斷章取義、過度解讀,誤解了活動的真實目的,對本次艙位預訂活動做了片面報道,造成了不良輿論導向。

(此次峰會組委會發布的“搖號”說明)

據熱傳的視頻顯示,現場正在抽取“義烏至馬德里”的艙位,“義烏-馬德里,總艙位90個,預訂艙位數280個,報名商家數14個。”

據第一財經記者核實,上述視頻來源於11月17日至19日,在浙江義烏舉行的以“融合、穩鏈、循環”為主題的第三屆中歐班列暨歐亞多式聯運峰會的現場。

(網傳搖號視頻截圖)

綜合參與峰會的媒體報道以及上述“中歐班列搖號艙位說明”,此次峰會由義烏、重慶、鄭州、西安、成都、合肥、江蘇(南京、蘇州、徐州、連雲港)、山東(青島、濟南)、新疆、中國外運(瀋陽、東莞、長沙)等11個發運量佔全國發運總量95%以上的主要班列運營平臺主辦,義新歐貿易服務集團有限公司、北京中交陸橋物流諮詢中心有限公司、上海皇建有極國際物流有限公司承辦,包括順豐多式聯運有限公司等國內部分貨代公司協辦,旨在共同探討中歐班列發展現狀、交流創新思路、發掘發展機遇、展望未來趨勢,共同為中歐班列高質量健康發展出謀劃策。

上述一家峰會承辦方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透露,“此次搖號是大家共同提出來的,主要是為了烘托峰會氛圍,純粹內部舉行的一個娛樂性質的活動,沒想到後來現場視頻流傳出來成為網上熱傳的一次輿情事件。(當時)每個城市出一兩條線路進行搖號,我們只對有合同基礎的貨代企業(進行)內部分配。”

上述“中歐班列搖號艙位說明”亦表示,本次峰會增加了針對參會企業的“2021年中歐班列一小部分的艙位預訂活動”,“屬於中歐班列人的內部活動,對象是與各班列平臺有合作基礎的貨代。”

中歐班列是由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國鐵集團”)組織,按照固定車次、線路、班期和全程運行時刻開行,運行於中國與歐洲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間的集裝箱等鐵路國際聯運列車。經過近十年培育和發展,中歐班列已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標誌性成果。在全球疫情下,發揮了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通道和“生命通道”的重要作用。

第一財經記者調查發現,此次“中歐班列搖號”視頻之所以受業界關注,主要是發生在全球集裝箱市場十分火熱的特殊時期,強勁的假日需求使得貨物貿易迅速從疫情中恢復,中國出口量激增,航運費用大幅上漲,國內出口集裝箱“一箱難求”。

由於海外疫情暴發導致生產停滯,歐洲很多地方由於疫情出現大幅反彈,一些國家再次採取措施加強控制,對日用品和醫用材料的需求增加,加之一個月後的聖誕節對生活用品需求激增,使得中國在全球出口的份額上升。

(位於廣州大朗鐵路貨站的中歐班列集裝箱,第一財經記者吳綿強攝)

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的多位航運界人士透露,許多中國的集裝箱運往國外之後,當地受疫情影響仍未恢復貿易,卸完貨的集裝箱難以運回來,導致國內的集裝箱數量出現嚴重短缺,各個港口無一倖免。

在這樣的情況下,許多外貿企業擔心如果一旦“中歐班列訂艙需要搖號”了,未來出口的集裝箱費用以及運費價格將可能變得更高,甚至有貨代企業認為這是在炒作。

“集裝箱缺箱是實情,4月份中國疫情好轉,出口量激增就可以預見,但中歐班列搖號確實是震驚之餘又不得不佩服這波熱度營銷手段。”華東一家貨代公司業務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缺箱已經是眾所周知了,“但是他們這個舉動,讓從業人員瘋狂轉發。”

上述“中歐班列搖號艙位說明”則澄清表示,“搖號”產生的艙位不影響各班列線路日常預訂的正常艙位,不存在哄抬市場價格行為。

以前是“箱找貨”,現在是“貨找箱”。“現在真的是一箱難求,我們現在是幫助企業出口至國外,但是需要企業自己去定集裝箱,我們不包找集裝箱的。”11月22日,一位貨代企業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前天我們向國鐵集團進行了彙報,繼而彙報給國家主管的有關部委,相關領導也作出了批示,不用去管他們,後來很多人也不再轉發這些視頻了。”上述承辦方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